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

梵谷‧燃燒的靈魂

話說,從我一開始得知梵谷畫展會在台灣展出的時候,就一直期待著一定要去看一看這位荷蘭大師的畫作,尤其我又特別喜歡「星夜(Starry Night)」這幅作品。好不容易,終於找到可以一起同行的朋友(小米&她研究所的好友),於是禮拜天(03/07)下午,一行四個人就去了國立歷史博物館,準備前往欣賞梵谷展。

由於我之前不常去歷史博物館那一帶,所以對那裡的週遭環境也不是很熟悉,要出發前一晚,我還特地上網去Google了一下前往歷史博物館的交通資訊,發現原來從中正紀念堂走過去也不是很遠,於是就決定搭捷運過去。當天出捷運之後,竟然發現有人在捷運出口的地方販售梵谷展的團體票(對方好像是大都會客運公司的工作人員),每張NT 250大洋,比原本的票價還要便宜50塊錢,而且還附贈一張梵谷的明信片!沒想到搭捷運還有這種意外的收穫,真是賺到了,哈哈~

當我到達歷史博物館的時候,還被當天的人潮給嚇到,沒想到竟然有這麼多人都跑去看梵谷的畫展,讓我不禁要對台灣人的藝術氣息重新評價一番。

眾多的人潮正在排隊購買入場門票,後面又陸陸續續來了更多的人,排隊人潮甚至延伸到門口外 @@

等待了一會兒之後,人也終於到齊了,於是就準備排隊進入展場當中。基本上,等待進場的時間並沒有很久,但是,我個人對於展場的人數管制以及展覽動線規劃不是很滿意,因為進去之後就發現展場的空間並不大,而且人也很多,空氣也不是很好,最受不了的是,竟然還有人很沒公德心的在裡面排放毒氣 = =|| 展場裡面也規定要將手機切換成無聲以及禁止拍照攝影,卻還是有人手機鈴聲吵的要死,還有人大剌剌的拿手機出來拍照,國民素質之低落,實在是讓人覺得汗顏............除此之外,還有些家長帶小朋友進去展場裡,結果小孩子在那邊吵鬧,哎~一整個觀賞畫作的興致都被破壞了 = = 這是當天讓我覺得很不滿意的地方。

撇開以上觀眾素質的問題,展覽讓我覺得比較遺憾的是,這次在台灣的梵谷展當中,並沒有展出梵谷他比較為人所知的作品,像是「星夜(Starry Night)」系列以及「向日葵(Sunflowers)」系列都沒展出,真的覺得很可惜........

Van Gogh - Starry Night

Van Gogh - Starry Night Over he Rhone

「向日葵(Sunflowers)」系列:
梵谷曾說:「某種程度上,向日葵就是我自己。」,梵谷與向日葵幾乎成了同義詞:黃色象徵友誼與希望,盛開的花朵代表感激,感情豐富的梵谷更創作了五幅熱情綻放的向日葵。

梵谷自1887 年在巴黎時開始畫向日葵,早期的向日葵顏色較灰澀,之後搬到南法普羅旺斯,梵谷的心情如地中海的天空般變得開朗,向日葵的色彩也變得鮮黃繽紛。在普羅旺斯畫向日葵的日子裡,一開始只是梵谷想裝飾房間,後來畫向日葵是為佈置好友高更的房間,期待他的到來。

梵谷在 1887-1889 年間畫了許多幅向日葵,創作速度驚人,梵谷曾寫道:「我從日出就不停地畫,但,這些花很快就枯萎了。」梵谷曾如此寫下他的心境:「我感受到自己想煥然一新的渴望,雖然我的向日葵可意味著感激,我仍對我許多充滿憤怒吶喊的畫作覺得遺憾。」

Sunflowers or Vase with Fifteen Sunflowers (August 1888) -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England

Vase with Fifteen Sunflowers (Arles, January, 1889). Sompo Japan Museum of Art, Tokyo, Japan

Vase with twelve flowers (Arles, January 1889).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Philadelphia, United States.

Vase with Twelve Sunflowers (Arles, August 1888). Neue Pinakothek, Munich, Germany.

不過,幸運的是,因為我們大概是兩點半左右進入展場的,下午三點的時候,展場有安排導覽人員進行這次梵谷畫展的講解,由於我要去看展覽之前,有稍微先做了一些功課,但是另外三位女生都沒有 XD 所以她們就決定要跟隨著現場導覽看展,以免花了250大洋,結果什麼都看不懂。(PS:如果想要清楚的收聽導覽人員的講解,可以花20大洋跟櫃台的工作人員租借耳機,租借時還需要抵押證件。另外他們也提供個人導覽的語音服務,只是費用比較高,要花120大洋)

因此,我們就等到三點的時候,才開始正式的進入展場欣賞畫作。不過,雖然我事前有先做些功課,但是導覽人員還是講了很多我之前所不知道的事情,感覺收穫蠻多的。而且導覽人員會針對梵谷每個時期的生活以及遭遇來解說當時創作那些畫作的心境與感受,也會針對梵谷每個時期不同技巧的展現與畫風上的轉變作出說明,讓大家可以更了解梵谷這位繪畫天才每幅畫作背後的意義。


梵谷的生平:
Vincent van Gogh 梵谷 1853 - 1890 後印象派代表人物,梵谷的作品著意於真實情感的再現,但一直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直到死後,他的作品才以其之震撼人心和極度豐富的想象贏得後世讚揚。

梵谷深受人文大師米勒的畫作及精神感動,「午後小憩」即是他向敬天禮地的米勒所繪的致敬獻禮。
Van Gogh - 「午後小憩(La méridienne ou La sieste)」

梵谷是荷蘭牧師之子,梵谷在荷蘭時期所表現的繪畫特色是用色陰暗,造型滯重,描繪主題主要為農民及其農務。其弟Theo勸他用當時一般印象派畫家所用的明快的色調,他不予理會。

1886年,梵谷到巴黎和Theo一起工作,由於Theo當時主持的畫廊全力支持新派畫,因此梵谷結識了Toulouse-Lautrec、Pissarro、Degas、Gauguin,同時也接觸到許多印象派畫家作品。因此這時期,他繪畫的題材和用色有了全然的變化;他採用印象派畫家的技法,曾一度傾向 Seurat的點描法,題材則轉向花卉、巴黎景物、人像畫及自畫像,這種轉變使他嘗試到新的觀念。

1888年,梵谷移居Arles,他畫了很多色彩明亮、生動、充滿情感及對光的表現的風景畫和人像。不久Gauguin 也前去同住,使他的作品明顯受到綜合主義﹝Synthetism﹞的影響,其特色是造型簡化,少用混色。

1888年12月,梵谷精神變得錯亂,一直到他去世之前,不斷遭受間歇性精神病的折磨,梵谷在St. Remy及Auvers完成的作品中使用鮮活的色彩、陰鬱而如火焰般的筆法,充分顯露出他深受折磨的精神狀態。1890年7月27日,梵谷於Auvers持槍自盡。

Theo是梵谷精神與經濟的長期支持者,他冗長、傾訴的信大多是寫給Theo的。在他自殺的六個月後,其弟Theo也跟著去世。Theo終其一生都無願無悔地支持陪伴著梵谷,梵谷葬禮後,Theo也崩潰了,他吶喊道:「他是我最心愛的哥哥啊!」六個月後,Theo追隨哥哥、心碎死去,葬在荷蘭。不久,Theo的妻子讀到聖經的一句話:死時兩人也不分離,便將Theo遷葬在心愛的哥哥身旁。梵谷兄弟之墓爬滿了嘉塞醫生Paul Gachety栽種的常春藤,象徵兩人永遠生死相伴的兄弟情。

法國詩人Baudelaire如此紀念著Van Gogh:「他生下來。 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一群烏鴉驚叫著飛過天空。」


「梵谷‧燃燒的靈魂」展覽資訊: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