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BOOK:預見末日的女孩(The Rapture)☆☆☆☆

0 意見




  • 作者:麗茲.簡森
  • 原文作者:Liz Jensen
  • 譯者:盧相如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0年09月03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1202402
  •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感謝商周出版社與甘霖兄)





作者簡介:
麗茲.簡森 Liz Jensen
英國暢銷懸疑小說作家,出版數本小說:《正在跳舞的蛋》(Egg Dancing)、《方舟之子》(Ark Baby)、《路易的第九條命》(The Ninth Life of Louis Drax)……等。其中《我那盜走光陰的骯髒小書》(My Dirty Little Book of Stolen Time)獲選《紐約時報》最佳小說。作品曾三度入圍柑橘獎提名,翻譯成二十多國語言。


內容簡介:
最難相信的,就是明擺著的事實
一部宛如風暴的懸疑巨作,
一旦被捲入,再也無法躲開!

她說,別拒絕觀看眼前發生的事,
選擇忽略,代價遠超出你的想像……

兩年前,藝術治療師嘉布麗因車禍下半身癱瘓,終身只能依靠輪椅代步。為了擺脫挫折不斷的過往回憶,她離開熟悉的倫敦,前往奧斯史密斯精神病院任職,展開新生活。

這個病院收容了近百位全英國最具威脅性的青少年,而嘉布麗要輔導的對象,就是裡面最棘手的個案碧妲妮。這名十六歲的少女在兩年前親手以螺絲起子狠狠刺死母親,事後卻表示對此事毫無記憶,因而被送到精神病院長期治療。

為了突破少女的心防,嘉布麗開始嘗試與碧妲妮接觸。沒想到初次見面,少女就宣稱電療讓她取得了感知一切的能力,不僅揭開嘉布麗心中難以癒合的傷口,更指出未來將有災難降臨。

少女尖銳的言行讓嘉布麗感到恐慌,她認為少女預告的災難不過是種末日幻覺。但隨著兩人互動的增加,她留意到少女所描繪的災難景象竟與實際發生於地質與氣象方面的災變不謀而合。

究竟精神病房內,這個自稱能未卜先知的女孩是在幕後操縱一切的惡魔化身,或者她當真能預見前所未有的全球災難?

本書特色
1.全書廣泛涉獵心理分析、宗教、物理、地質學,建構出《聖經》啟示錄的末日景象,處處符合科學解釋,充滿說服力。
2.主角都是受到重大心靈創傷的人,顛覆傳統的英雄素描。角色的刻畫極為細膩,主角們內心的掙扎與痛苦能引發共鳴。
3.書中景象極具畫面感,彷彿就在眼前。劇情處處扣含玄機,不到最後數頁,你無法得知主角能否獲救。

心得:
當初對《預見末日的女孩》這本書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就是這本書的書名,在這個末日預言越來越充斥的社會裡,大家好像都會不由自主的被這一類的故事或是言論所吸引過去,無論最後的結局是真還是假,或許這就是人類好奇心作祟的關係吧。不過,當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再去注意看了一下這本書的原文書名《The Rapture》,就會發現其實原本作者要表達的意思與我們自己翻譯的中文書名似乎有些不太一樣。

「Rapture」這個字的意思是:「著迷、癡迷」或是「狂喜」的意思,就我的解讀來說,我覺得這個字可以分別來描述故事主角嘉布麗與碧妲妮。嘉布麗對於宣稱有預知能力的弒母兇手碧妲妮有種一種莫名的著迷(或是癡迷),一方面害怕碧妲妮的預言能力以及畏懼那些恐怖的預言成真,另一方面卻又對這種神奇的能力(或是現象)有著無法抗拒的著迷。而碧妲妮利用這樣的能力(或是方式)操弄嘉布麗則是帶給她極大的快感,一種致命的狂喜。感覺起來好像真的有點病態,但這或許也是這本小說獨特與吸引讀者的地方吧!

最後,稍微來說一下這次試讀的小小缺點,就是字實在是有點小,看得我眼睛都快要打結了~這樣的印刷的確是可以節能減碳,但是字體可以稍微放大一點點嗎?拜託拜託~我不想要我的近視度數又繼續加深啊~~~~!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BOOK:裸陽(The Naked Sun)☆☆☆☆

0 意見











作者簡介:
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1920-1992)
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之一,也是舉世聞名的全能通俗作家。他生於白俄羅斯,三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定居紐約市,聰明絕頂的他十九歲即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又陸續於該校獲得化學碩士與博士學位。一九四九年他成為波士頓大學醫學院講師,一九五五年升副教授,三年後由於太過熱中寫作,遂辭去教職成為專業作家,直 到生命最後一刻。

艾西莫夫無所不寫,一生著作近五百本。但不論他自己或全世界的讀者,衷心摯愛的還是他的科幻作品。他生前曾贏得五次雨果獎、二次星雲獎以及科幻界最高榮譽的科幻大師獎,逝世後又陸續獲頒三次雨果獎。近年兩部機器人科幻鉅片「變人」與「機械公敵」,便是根據他的名著改編。

內容簡介:
赤裸的陽光在天邊閃耀,
在這個絕不碰觸他人的世界,
你怎麼可能親手殺死另一個人?!

好萊塢鉅片「機械公敵」、「變人」原著作者精心傑作
亞馬遜讀者★★★★熱情推薦!
繼《鋼穴》之後更刺激的解謎歷險,一場「不可能的命案」!

當無懈可擊的邏輯,碰上無懈可擊的邏輯陷阱——
一場不可能的命案!
棘手的案子又找上了紐約刑警貝萊!

在兩萬個人類與兩億個機器人居住的遼闊外星球上,人與人恐懼疾病傳染、極度厭惡靠近彼此,竟然有人被近身殺害——但誰能忍受近距接觸的心理威脅?而機器人絕不能傷害人類,所以絕沒有人能殺死另一個人,這是一場「不可能的命案」!地球刑警貝萊強壓內心千百個不願意,孤身前往遙遠的陌生星球辦案,而死者迷人柔弱的妻子居然讓貝萊心神不寧……

貝萊首次遠離地球,走出冰冷的封閉鋼穴,進入裸陽閃耀下的開闊世界,與他的老搭檔機器人丹尼爾再次聯手,他們要如何破解謎團中重重的心智陷阱?!作者艾西莫夫繼大受歡迎的《鋼穴》之後,再度推出系列作《裸陽》,挑戰自己「機器人學三大法則」的邏輯陷阱,看貝萊與丹尼爾並肩與對手鬥智,快翻開書頁,進入這場 刺激的智力戰爭!

比科幻更真實、比推理更懸疑!
讀者引頸企盼的「機器人系列」全新中文版又來了!

「機器人系列」:「銀河帝國」、「基地」系列的遠古開端、銀河未來史前傳艾西莫夫挑出「機器人學三大法則」隱藏的邏輯陷阱,鋪陳出「機器人系列」,與其「銀河帝國」、「基地」系列齊名,是奠定艾西莫夫大師地位的關鍵作品。「機器人系列」二部曲《裸陽》比《鋼穴》更加精彩,絕對不容錯過!

心得:
距離我上次閱讀艾西莫夫的作品已經兩年了,當時還是因為參加了貓頭鷹出版社的試讀活動,才意外的接觸到艾西莫夫的大作,從此也愛上了艾西莫夫的科幻小說。

《裸陽》是「機器人系列」的二部曲,主角依舊是紐約刑警貝萊和他的老搭檔-人形機器人丹尼爾,只是,這次的謀殺案是發生在距離地球幾百光年遠的星球-索拉利,一個人口只有兩萬人,機器人數量卻高達兩億的機器人王國。在索拉利這個星球上,每個人幾乎不會與他人碰面(除非是夫妻為了要遵守當地法律的規定碰面),平常要與其他人溝通或是聯絡,都是透過三維影像傳輸的方式,因此,大家都認定唯一有可能涉嫌這樁謀殺案的嫌疑犯只有被害人的妻子嘉蒂雅。

然而,事情真的這麼單純嗎?當然不。隨著貝萊一一偵訊他認為有可能的嫌疑人之後,事情有了讓人出乎意料之外的進展,當我們都認為機器人不可能做出傷害人類的這件事實時,貝萊想出了一種推翻這種既定想法的推論,事實也證明了他的推論是對的。這也是艾西莫夫喜愛的鋪陳手法,機器人三大法則看似牢不可破,但實際上卻不然。只要有技巧的對機器人下命令,就可以巧妙的利用機器人殺人於無形,這或許也是人類的思考盲點之一吧。

每次閱讀艾西莫夫的作品,都會有一種充滿期待的感覺,期待可以在下一頁看到讓人意想不到的故事情節、人物背景或是只存在於艾西莫夫那個未來世界的新事物。當然,也會很好奇到底最後的兇手會是誰,犯案的手法與動機到底又是什麼,這或許就是艾西莫夫的科幻推理小說可以歷久不衰,如此吸引人的原因吧。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8月9日 星期一

2010.08月書單

0 意見
好久沒有post文章在blog上面了.... @_@ 不過最近這一兩個禮拜倒是看了不少書,到時候再慢慢來補讀書心得吧~

未讀書單:
01.一袋白骨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2.幽巡者 - 盧基揚年科 (Sergey V. Lukianenko)
03.德語課 - 齊格飛.藍茨 (Siegfried Lenz)
04.黑天鵝效應 -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Nassim Nicholas Taleb)
05.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 法蘭克.薛慶 (Frank Schatzing)
06.黑塔VII- 業之門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7.模仿犯(上/下) - 宮部美幸
08.物理屬於相愛的人 - 尤麗.策 (Juli Zeh)
09.黑暗之半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10.拿破崙的金字塔 - 威廉.迪特里奇 (William Dietrich)
11.必需品專賣店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12.Q&A - 維卡斯.史瓦盧普(Vikas Swarup)
13.六個嫌疑犯 - 維卡斯.史瓦盧普(Vikas Swarup)
14.上帝之柱 I-燃燒的聖堂 - 肯.弗雷特(Ken Follett)
15.魔島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16.告白 - 湊佳苗
17.裸陽 - 艾西莫夫(Issac Asimov) -> 已閱畢.....
18.曙光中的機器人 - 艾西莫夫(Issac Asimov) -> 已閱畢.....
19.怒月 - 海萊因(Robert A. Heinlein)
20.1Q84 - 村上春樹
21.食夢者的玻璃書 - 高登.達奎斯(Gordon Dahlquist) -> 正在閱讀中.....
22.預見末日的女孩 - 麗茲.簡森(Liz Jensen) -> 試讀活動,正在閱讀中.....

待買書單:
01.黑塔IV-巫師與水晶球(上/下)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2.黑塔V-卡拉之狼(上/下)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3.黑塔VI-蘇珊娜之歌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4.第三秘密 - 史帝夫.貝利 (Steve Berry)
05.聖殿騎士遺產 - 史帝夫.貝利 (Steve Berry)
06.戰龍無畏 - 娜歐蜜.諾維克 (Naomi Novik)
07.愚人節說再見 - 布萊思.寇特內 (Bryce Courtenay)
08.一的力量 - 布萊思.寇特內 (Bryce Courtenay)
09.骸骨與沉默 - 雷金納.希爾 (Reginald Hill)
10.玫瑰迷宮 - 泰塔妮亞.哈迪 (Titania Hardie)
11.冰色黑暗 - 潔若汀.麥考琳 (Geraldine McCaughrean)
12.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 - 雷克.萊爾頓(Rick Riordan)
13.心的誦讀師 - 米凱爾.柏克嘉(Mikkel Birkegaard)
14.迷霧之子二部曲:昇華之井 - 布蘭登.山德森(Brandon Sanderson)
15.迷霧之子終部曲:永世英雄 - 布蘭登.山德森(Brandon Sanderson)
16.海盜經緯 -
麥克.克萊頓 (Michael Crichton)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2010.06月書單

0 意見
這個月份的試讀活動參加的比少,目前報名了三個,也不知道會入選幾個就是了~anyway,如果試讀的書單不多的話,那就來好好消化一下自己之前買的書吧~最近正在啃Stieg Larsson的《直搗蜂窩的女孩》,厚厚的六百多頁,不知道哪時候才會看完 XD

未讀書單:
01.一袋白骨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2.幽巡者 - 盧基揚年科 (Sergey V. Lukianenko)
03.德語課 - 齊格飛.藍茨 (Siegfried Lenz)
04.黑天鵝效應 -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Nassim Nicholas Taleb)
05.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 法蘭克.薛慶 (Frank Schatzing)
06.黑塔VII- 業之門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7.模仿犯(上/下) - 宮部美幸
08.物理屬於相愛的人 - 尤麗.策 (Juli Zeh)
09.黑暗之半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10.拿破崙的金字塔 - 威廉.迪特里奇 (William Dietrich)
11.必需品專賣店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12.Q&A - 維卡斯.史瓦盧普(Vikas Swarup)
13.六個嫌疑犯 - 維卡斯.史瓦盧普(Vikas Swarup)
14.上帝之柱 I-燃燒的聖堂 - 肯.弗雷特(Ken Follett)
15.魔島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16.告白 - 湊佳苗
17.裸陽 - 艾西莫夫(Issac Asimov)
18.曙光中的機器人 - 艾西莫夫(Issac Asimov)
19.怒月 - 海萊因(Robert A. Heinlein)
20.1Q84 - 村上春樹
21.貝納德的墮落 - 泰絲.格里森(Tess Gerritsen) -> 已閱畢.....
22.食夢者的玻璃書 - 高登.達奎斯(Gordon Dahlquist)
23.直搗蜂窩的女孩 - 史迪格.拉森(Stieg Larsson) -> 正在閱讀中.....

待買書單:
01.黑塔IV-巫師與水晶球(上/下)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2.黑塔V-卡拉之狼(上/下)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3.黑塔VI-蘇珊娜之歌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4.第三秘密 - 史帝夫.貝利 (Steve Berry)
05.聖殿騎士遺產 - 史帝夫.貝利 (Steve Berry)
06.戰龍無畏 - 娜歐蜜.諾維克 (Naomi Novik)
07.愚人節說再見 - 布萊思.寇特內 (Bryce Courtenay)
08.一的力量 - 布萊思.寇特內 (Bryce Courtenay)
09.骸骨與沉默 - 雷金納.希爾 (Reginald Hill)
10.玫瑰迷宮 - 泰塔妮亞.哈迪 (Titania Hardie)
11.冰色黑暗 - 潔若汀.麥考琳 (Geraldine McCaughrean)
12.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 - 雷克.萊爾頓(Rick Riordan)
13.心的誦讀師 - 米凱爾.柏克嘉(Mikkel Birkegaard)
14.迷霧之子二部曲:昇華之井 - 布蘭登.山德森(Brandon Sanderson)
15.迷霧之子終部曲:永世英雄 - 布蘭登.山德森(Brandon Sanderson)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BOOK:第七道海浪許下願望(Alle sieben Wellen)☆☆☆☆

0 意見









作者簡介:
丹尼爾.葛拉陶(Daniel Glattauer)
1960年出生並成長於奧地利維也納。大學主修教育與藝術史。1985年起為記者,1989至2007年任職於奧地利《標準報》(Der Standard),負責有專欄、法庭報導與副刊,後來因其每日刊於頭版的幽默專欄而聲名大噪。法庭報導的經驗讓他善於觀察並寫作與社會脈動有關的議題。 已出版有專欄結集作品、小說《聖誕節狗兒》(Weihnachtshund),已由德國電視第二台(ZDF)拍為影集,小說《職是之故》(Darum)也 拍成電影。

葛拉陶在《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一書中,以最有限的條件,即一封封的E-mail,將小說的形式玩至出神入化的境界,這項創新突破所承載的是千古不變─的話題──「愛情」。在他筆下,一對網路戀人的絮語為現代男女演繹出一則「浪漫主義」深入骨髓的愛情神話。

《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出版後,風靡了德語地區廣大讀者,受到熱烈迴響。創下銷售佳績,榮登德國amazon年度Top10,長踞《明鏡週刊》排行榜,並入圍德語最具影響力「德國圖書獎」,此書還成為中學德語老師指定的課外讀物。

目前書寫最多的是E-mail,每天要寫無以數計信件,儼然是最會寫E-mail的作家。創作《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時,最喜歡寫女主角艾咪的部分,但至今仍不清楚她的具體模樣。

經過兩年的思考,葛拉陶為《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寫下續集(Alle sieben Wellen,商周出版已取得中文繁體版權),部分應讀者要求,部分也是創作上的挑戰,成果斐然。目前為專職作家。

內容簡介:
這明明是愛,為什麼卻不能去愛?

愛情為千古不衰的主題,本書符合現代人的情感模式與思維,寫作的巧思與風格令人驚豔,形式突出,玩出意想不到的絕佳效果。是小說中的傑作。

我不求你什麼,不企盼你什麼,我只要見你一次,
看你的神情、聽你的聲音、感受你的氣息,
離開前,我要記住你睫毛謝幕的樣子……


《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精采續作.銷售突破100萬冊.翻譯授權20餘國.榮登德國amazon年度十大.長踞《明鏡週刊》排行榜

1.)您知道艾咪與李奧的故事?表示您讀過《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一對男女透過E-mail墜入情網,卻無緣相見!這段愛情故事讓人揪心、悵惘……

2.)您以為,艾咪與李奧的故事已結束,但對他們兩人而言,事情絕非那麼簡單!

3.)您認為,這對戀人好歹也該見上一面,小說可以再給他們一次機會,去寫下不同的結局。這就對了,結束不只是結束,結束是另一個開始。

4.) 您還一頭霧水,沒關係,故事是這樣的:李奧在波士頓待了九個月後,返回維也納。艾咪的郵件正在家中等待他。兩人發現對彼此的感覺並未消失,北風仍無法將它吹散。也許,他們該勇敢地迎向對方的目光。

還有就是,李奧在波士頓交了一個女朋友,她即將飄洋過海來看他,一起規畫未來人生,而艾咪依然已婚,有老公與一對兒女,維繫著和諧、理性的婚姻生活。

5.)沒看過前作《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的朋友,一定要先看它,那股衝擊超乎想像。喜歡它的朋友,也一定要看續作《第七道海浪許下願望》,懸浮的心才能有著落。

奧地利當代暢銷作家丹尼爾.葛拉陶的兩本小說,會讓北風吹進妳心坎,讓突如其來的第七道海浪,掀起你不曾見過的一番景象……

心得:
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了《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的續作《第七道海浪許下願望》,當初看完《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的時候,心裡忍不住想要大叫:不是吧?!結局就是這樣?竟然還留了伏筆吊讀者的胃口,真是太奸詐了!!

《第七道海浪許下願望》是接續著上一集的故事發展,李奧與艾咪中斷了九個月的E-mail往來之後,又再度重新的有了聯繫,也讓彼此發展的感情,有了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在《第七道海浪許下願望》當中,作者依然利用兩位主角互通E-mail的方式來建構整個故事的內容,雖然這樣的敘述方式並不算新鮮,但是,卻是出乎意料的吸引人,也許是因為這樣的聯繫方式,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很親切吧,畢竟,E-mail這樣的工具幾乎每個人天天都在使用,而我們或許也都曾經幻想過可以利用這種虛擬的方式,談一場無拘無束的戀愛,不知道對方的長相反而更讓人有遐想的空間,單純的只是心靈上的契合,有時候更讓人嚮往。

李奧和艾咪兩個人,在這一集故事當中,終於突破了虛擬世界的心靈交流,在真實世界見了面,隨著互動的增加,兩個人發現其實彼此都是自己一直在找尋的那個真愛,於是,最後也終於選擇離開當初的另一半,李奧離開了自己的女友,而艾咪則是選擇和自己的老公離婚。當然,最終的故事並還沒有完結,作者依舊在故事的最後留下伏筆,或許再過不久,又會有第三集的出現吧?!

很佩服作者的地方就是,雖然是利用不怎麼新鮮的方式來建構整個故事,但是,利用男女主角互通郵件的方法,各自表達兩個人的意見,想法與情感態度,讓人還是不由自主的把書從頭翻到最後,而且,作者敘述事情的手法很直接,也很容易讓人所接受,閱讀起來自然就很流暢,喜愛閱讀愛情小說的讀者,應該會蠻喜歡這系列的作品的。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BOOK:白色夾竹桃(White Oleander)☆☆☆☆

0 意見










作者簡介:
珍妮特‧費祺(Janet Fitch)
出生於洛杉磯,為洛杉磯的第三代移民。從小在熱愛閱讀的家庭中成長。就讀於雷德大學(Reed College)期間,因接觸到歷史故事中的權勢與力量而決定成為歷史學家,並以交換學生身分到英國的奇里(Keele University)大學就讀。21歲生日的午夜因俄國歷史激發出她創作的熱情,從此以後,她陸續在《文學紀事報》、《自己的房間》、《黑色戰士評論》及《雨城評論》等刊物發表小說創作。她曾擔任過排版員、校對人員、繪圖藝術家、新聞工作者和編輯,現職為美國南加大研究所講師,並專職寫作。目前和先生及女兒居住在洛杉磯。

內容簡介:
我看過有些女孩吵著要買新衣服,並抱怨她們母親做的菜不好吃……
她們不知道,她們束縛了她們的母親嗎?

雅絲卓崇拜她的母親,和母親在一起的感受,就像花朵在冰雪中承受第一道滲透進來的陽光;她也害怕她的母親,害怕她遠走高飛,留下自己孤苦無依,住在擠滿孩子、各種臭味雜陳的地方。

母親因殺人被捕入獄那年,雅絲卓只有十二歲,身為單親家庭的獨生女,雅絲卓只得接受政府的安排,流轉於寄養中心與一個個的寄養家庭之間。六年的寄養生活,六個代理母親,雅絲卓失去童真,染上毒癮,遭到槍擊,被當成勞工奴役……,她就像一隻鳥困在下水道裡,城市在上頭隆隆作響,她卻在那陰溼的地方,用雙翼拍打天花板,冀望有一天母親來接她。從期望、失望到絕望,母親對雅絲卓是一個謎,她愛不愛她、要不要她、在不在乎她?

《白色夾竹桃》描述雅絲卓在一連串寄養家庭中的經歷。她在艱困難耐的惡劣環境中,企求一分屬於自己的天地,是一則令人難忘的故事。每個家庭有它特有的型態、一套需要學習的法則。憑著自身堅毅不拔的毅力與懂得自嘲的幽默感,雅絲卓面對孤寂與困頓所帶來的挑戰,奮力學習著一個失去母親、無依無靠又身處冷漠世界的孩子該如何生存。有難以壓抑的艱苦,卻也看得到人際間的溫暖、諧趣,雅絲卓是近代小說人物中最令人難忘的角色。

這是一本描述母女關係、初萌芽的情慾糾葛、藝術中回贖的勢力及面臨危急時自我不可阻擋的力量,所建構成令人難忘的故事。是一部不容錯過的初試啼聲之作。

心得:
雅絲卓從小就是被自己的母親英格莉"有意無意的"拉拔長大,母親對於雅絲卓來說,是一個完美的象徵,是一個崇拜的偶像,但是,雅絲卓自己也不清楚,究竟母親是否真的愛她?也因為母親是雅絲卓唯一的依靠,雅絲卓不像其他的小孩子一樣會為了想要的東西而哭鬧,因為她害怕如此一來,自己的母親可能就會突然離她而去,最後自己將會淪落到住宿在寄養家庭的局面(雖然最後還是變成了那樣)。

一切都是因為英格莉遇上了一個名叫巴瑞‧寇勒的男子,一個英格莉想都沒想過會愛上的男子,也由於巴瑞‧寇勒對她的始亂終棄,導致英格莉忍受不了那樣的屈辱,最後憤而殺害了巴瑞。最後,英格莉還是丟下了雅絲卓,無論是有意或是無意。也因為這樣的緣故,雅絲卓開始步上自己顛沛流離的一生,轉換無數個寄養家庭,染上毒癮,遭到性侵....然而,在她殘破弱小的心中,她還是冀望有一天自己的母親能夠回來找她,母親也是她唯一的依靠。

當我看到雅絲卓說道:「我的母親是跛了一隻腳的美女,而我就是那隻跛腳。」的時候,其實是很心痛的,為什麼年紀這麼小的小孩子,竟然會對自己的母親有這樣深的歉疚?因為崇拜?愛慕?還是只是害怕?我們又該為她超齡的貼心做何反應?這些都是從小快樂長大的我所無法體會和理解的。

看完《白色夾竹桃》之後,其實心情還蠻沉重的,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一定也有類似雅絲卓這樣遭遇的小孩子,只是我們不認識罷了。然而,我們似乎對這樣的情形也是無能為力。只希望這樣的小孩能夠越少越好。而《白色夾竹桃》給我的感覺算是比較偏向於文學一點的書籍,用字遣詞比較雕琢,也比較講究一些,喜歡文學作品的人,應該也會愛上《白色夾竹桃》這本書的。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BOOK:下一頁,愛情(Love Letters) ☆☆☆☆

0 意見



  • 作者:凱蒂.福特
  • 原文作者:Katie Fforde
  • 譯者:楊佳蓉
  • 出版社:三采
  • 出版日期:2010年05月28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2292754
  •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感謝三采文化)






作者簡介:
凱蒂.福特 Katie Fforde
英國暢銷女性小說家,與丈夫和三名子女中的其中幾位一同住在格羅斯特郡。現任浪漫小說協會(The Romantic Novelists’ Association)會長。最近,她原本的嗜好——燙衣服跟家務——已被唱歌、跳佛朗明哥、拉雪橇競賽取代。至今已出版十四本小說的她,每一天仍致力探索愛情各種不同的形式與可能。

內容簡介:
比詩純粹,比夏日晴空溫暖,
是我們隔著一頁書稿互望的愛……

國外暢銷佳績 / 得獎紀錄
征服全英國的初夏之戀!
榮登英國《週日泰晤士報》暢銷金榜第六名!
蟬聯亞馬遜書店女性小說暢銷榜連續三週第一名,讀者爭相走告好評推薦!

愛你的文字,可不代表我愛你!

從小嗜書、愛書的蘿拉,由於她工作的獨立書店即將關閉而面臨失業的窘境。

沒想到,在最後一場由她主辦的書店作者簽書會上,一位王牌作者經紀人相中了她,不但聘請她籌辦一場新興文學藝術節,還交給她一項超級任務──深入愛爾蘭小鎮,邀請沉寂多年的文壇金童德莫特.弗林復出!

蘿拉決心迎接挑戰,耐心應付她從大學起最欽慕的英雄的一切要求,只求這位放蕩不羈的文學隱士能答應跟她回去參加藝術節開幕,重新面對多年來殷殷期盼的讀者大眾。

然而,不久她卻發現自己可能樂觀得太早:德莫特不僅正面臨職業作家生涯中的最大危機,他居然還默默打上了蘿拉的主意……

「若是對方不懂規則,遊戲就玩不下去了,但我們卻一直都在做這件事。」

而她知道,他寫的是她,也是他們;是她不求報償的愛,也是他將如何溫柔地讓她失望……

心得:
女主角蘿拉是一名從小就嗜讀書本的標準書蟲,喜愛書籍的她在一間獨立書店工作,然而,這間獨立書店卻即將面臨倒閉的命運,也代表了蘿拉就要失業。然而,或許危機就是轉機,就在蘿拉舉辦的最後一場書店作者簽書會上,一位王牌經紀人交付她一項超級任務,就是深入愛爾蘭小鎮,邀請沉寂多年的文壇金童德莫特.弗林復出。在蘿拉進行這項任務的同時,也慢慢發現了自己成為了故事中的主角....

「愛你的文字,可不代表我愛你!」這句話,大概是我閱讀這本書,讓我最感震撼的一句吧。由於現在的網路發達,朋友之間越來越多的聯絡是藉由文字訊息來傳達,像是BBS、e-mail、MSN、Facebook等等,這也漸漸讓人們可以透過這些工具,在網路世界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只是,透過文字所認識的那個虛擬人物,真的就代表了現實生活當中的他/她嗎?

其實,類似這樣的故事題材,還真的是蠻多的,像是電影《電子情書》就是以互通e-mail為素材的愛情故事;還有多年前一部相當紅的網路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這也是描述男女主角兩人透過網路的方式認識彼此的愛情故事。其實,這類的題材為什麼好像總是特別吸引人?也許是因為我們都有同樣的經驗,透過網路認識茫茫人海當中的一個帳號或是ID,姑且不論我們有沒有像小說的劇情一般,發展出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至少,那樣的經歷對於現在的人來說,並不陌生。另一方面,藉由網路的屏障,我們可以在那個浩瀚的零壹世界裡,扮演任何一個我們想要成為的角色,創造屬於自己的神秘感,或許,這也是這類素材吸引人們的地方。

至於,一個人的人格特質,是否能夠藉由他所書寫的文字來代表?這個問題就是見仁見智了。在我的觀點裡,我不認為單純透過文字,就可以徹底的了解對方,畢竟,我們沒有辦法藉由觀察對方的一些小舉動來認識他/她,文字可以修飾,但是現實生活當中的行為卻是很難修飾的。當然,有些人或許在網路的世界裡,更能夠做自己,因為別人看不到自己,所以可以很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說自己平常不敢說的話,我不否認有這樣的人存在,但是,我認為,人類的互動,最終都還是要回歸到最原始的面對面接觸,就像,如果我們和一個聊的來的網友認識久了,就會想要約出來見面,為什麼?也許,這就是回歸原始互動最好的說明。

我想,平常喜歡閱讀愛情小說的朋友一定也會愛上這本小說的,因為故事素材很容易讓人親近,故事內容也很棒~推薦給大家看看!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2010.05月書單

0 意見
上個月報名太多試讀活動了,看到後面有點要吐血的感覺 XDDD 不是試讀的小說不好看,是因為自己有事情要忙,還要抽空出來看書,實在是有點吃不消,還好最後都及時看完了 @@ 這個月我看還是少參加一點試讀的報名好了,呼~

未讀書單:
01.一袋白骨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2.幽巡者 - 盧基揚年科 (Sergey V. Lukianenko)
03.德語課 - 齊格飛.藍茨 (Siegfried Lenz)
04.黑天鵝效應 -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Nassim Nicholas Taleb)
05.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 法蘭克.薛慶 (Frank Schatzing)
06.黑塔VII- 業之門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7.模仿犯(上/下) - 宮部美幸
08.物理屬於相愛的人 - 尤麗.策 (Juli Zeh)
09.黑暗之半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10.拿破崙的金字塔 - 威廉.迪特里奇 (William Dietrich)
11.必需品專賣店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12.Q&A - 維卡斯.史瓦盧普(Vikas Swarup)
13.六個嫌疑犯 - 維卡斯.史瓦盧普(Vikas Swarup)
14.上帝之柱 I-燃燒的聖堂 - 肯.弗雷特(Ken Follett)
15.魔島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16.告白 - 湊佳苗
17.裸陽 - 艾西莫夫(Issac Asimov)
18.曙光中的機器人 - 艾西莫夫(Issac Asimov)
19.怒月 - 海萊因(Robert A. Heinlein)
20.1Q84 - 村上春樹
21.貝納德的墮落 - 泰絲.格里森(Tess Gerritsen)
22.食夢者的玻璃書 - 高登.達奎斯(Gordon Dahlquist)
23.夜之屋:背叛 - 菲莉絲.卡司特、克莉絲婷.卡司特(P.C. Cast、Kristin Cast)
24.直搗蜂窩的女孩 - 史迪格.拉森(Stieg Larsson)
25.下一頁,愛情 - 凱蒂.福特(Katie Fforde) -> 試讀活動,已閱畢.....
26.白色夾竹桃 - 珍妮特.費祺 (Janet Fitch) -> 試讀活動,已閱畢.....
27.第七道海浪許下願望 - 丹尼爾.葛拉陶 (Daniel Glattauer) -> 試讀活動,已閱畢.....

待買書單:
01.黑塔IV-巫師與水晶球(上/下)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2.黑塔V-卡拉之狼(上/下)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3.黑塔VI-蘇珊娜之歌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4.第三秘密 - 史帝夫.貝利 (Steve Berry)
05.聖殿騎士遺產 - 史帝夫.貝利 (Steve Berry)
06.戰龍無畏 - 娜歐蜜.諾維克 (Naomi Novik)
07.愚人節說再見 - 布萊思.寇特內 (Bryce Courtenay)
08.一的力量 - 布萊思.寇特內 (Bryce Courtenay)
09.骸骨與沉默 - 雷金納.希爾 (Reginald Hill)
10.玫瑰迷宮 - 泰塔妮亞.哈迪 (Titania Hardie)
11.冰色黑暗 - 潔若汀.麥考琳 (Geraldine McCaughrean)
12.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 - 雷克.萊爾頓(Rick Riordan)
13.心的誦讀師 - 米凱爾.柏克嘉(Mikkel Birkegaard)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BOOK:對不起,來不起陪你長大(A Journal for Jordan) ☆☆☆☆

0 意見









作者簡介:
黛娜.坎納迪 Dana Canedy
畢業於肯塔基大學新聞系,《紐約時報》資深編輯、商業與金融新聞記者。在進入《紐約時報》前,黛娜曾擔任克里夫蘭《據實報》與佛羅里達州西棕櫚灘《棕櫚灘郵報》的採訪記者。二○○一年,黛娜參與《紐約時報》的採訪團隊,以「美國種族生活面面觀」專題獲得普立茲新聞獎;並於二○○○年美國總統大選重新計票期間,以及二○○三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爆炸事件發生時,擔任《紐約時報》的佛羅里達州分社主任,同時也是該報全國新聞室負責監督全國頭條新聞報導的助理 編輯。

目前與喬登居住在紐約。

內容簡介:
這是父與子之間最短的緣分,
也是今生最長的牽掛……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最真誠的「愛的告白」,獻給她生命中最愛的兩個人!
即將改編成電影,由丹佐.華盛頓領銜主演!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4顆半星飆淚好評!

喬登,我親愛的神奇寶寶,
如果有一天我回不來了,
請記得我愛你,很愛很愛你……

親愛的喬登:
在你未出世前,我常常想著我和黛娜的小孩究竟會長成什麼樣子?你的媽媽是個漂亮的女人,第一次見到她時我就非常動心,但是你媽媽並不好追求,因為她非常討厭遷徙不定的軍眷生活,而我很不巧剛好是個軍人!

經過不斷的努力,好不容易終於贏得你媽媽的芳心。說好不容易是因為我和你媽媽的生活習慣、價值觀,甚至生活的城市都相差了十萬八千里,但是「愛」彌合了我們之間的距離。

喬登,我希望將來有機會可以告訴你有關「愛」的一切,相愛是一件多麼不容易也多麼偉大的事。和黛娜在一起是我這一生最快樂的時光,你的到來更是我們長相廝守的承諾。

但是喬登,我從來不知道你會帶給我這麼大的衝擊!我那些形同骨肉的同袍需要我,但是你的小手又如此拉扯我的心,每一次離開你和黛娜都是煎熬,終於有一次臨去時我哭了起來。

喬登,我沒有讓你媽媽看見我的眼淚,但是卻悄悄下了決心。伊拉克的戰場很危險,但是我會小心,而且我也把許多要對你講的話都寫在日記本裡。親愛的喬登,我想跟你分享的還有很多很多,所以請別長得太快,爸爸很快就會回家……

                              永遠愛你的爸爸查爾斯
心得:
這是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前往伊拉克參與戰爭的美國軍人,名叫查爾斯.門羅.金恩。故事的內容是查爾斯寫給他十個月大的兒子喬丹的日記與查爾斯的妻子(也就是作者)寫給兒子的一些故事。為的是要讓喬丹將來長大之後能夠明白,他有個深愛他的父親,只是很遺憾的,為了捍衛國家以及情同骨肉的同袍,沒辦法陪著他一起長大。

也許,很多人對於軍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大老粗、空有蠻力不懂得動腦、好戰等等,但是當我看完《對不起,來不及陪你長大》之後,除了感動之外,我也對查爾斯.門羅.金恩的細膩情感有了很深刻的印象。原來,軍人不是只懂得打仗作戰與殺敵,除了軍人的身份之外,查爾斯也是一個深愛自己妻子與兒子的丈夫與父親。然而,也由於身為軍人,他必須要將國家的順位擺在家庭之前,於是,他接受了國家授予他的任務,前往伊拉克這個戰火頻繁的是非之地,離開他深愛的妻子與剛出生沒多久的兒子。而這次的生離,最後竟然也變成了死別。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可以從許多細節看出作者對於自己丈夫的愛,也能夠藉由查爾斯的日記感受到他對兒子的期許與妻兒的不捨。在故事的開頭,作者就用了自己丈夫寫給喬丹的一段話為我剛剛的感受下了注解:

「要對你的成就謙虛;要比你旁邊的人更努力工作;男孩子也可以哭泣;有時候哭泣減輕許多痛苦與壓力;千萬不要為哭泣而感到難為情;哭泣不會影響你的男子氣概。」

我之所以特別挑出這段話,一方面因為我自己也是男生,從小到大,我也被教導了男孩子不能也不該哭泣的觀念,我不知道這樣的觀念到底是對還是錯,但是,的確許多男孩子都會壓抑自己的情緒與壓力。然而,查爾斯身為一位軍人,本來我以為,他應該也會告訴他自己的孩子「男兒有淚不輕彈」之類的觀念,沒想到竟然是完全相反。這也讓我覺得很訝異,當然,也讓我對查爾斯的教育方式大大的加分。

也許,查爾斯沒有辦法陪著自己的孩子一起長大,沒辦法看著喬丹上小學,陪他一起打棒球或是籃球,也沒辦法看他交女朋友甚至是成家立業,但是,查爾斯對自己兒子的愛將會隨著他所寫的日記,這本書,陪著喬丹一輩子,永難忘懷。

吼~~我要看更多啦...

BOOK:天使之耳 ☆☆☆☆

0 意見




  • 作者:東野圭吾
  • 原文作者:Keigo Higashino
  • 譯者:羊恩媺
  • 出版社:皇冠
  • 出版日期:2010年05月17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573326625
  •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皇冠文化與賴小姐)





作者簡介:
東野圭吾 Keigo Higashino
1958年生於日本大阪市,大阪府立大學工學部電氣工學科畢業。曾在汽車零件供應商擔任工程師,1985年以處女作《放學後》獲得第31屆江戶川亂步賞後,隨即辭職,專心寫作。1999年以《秘密》一書獲得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2006年又以《嫌疑犯X的獻身》榮獲第134屆直木賞,成為史上第一位囊括日本文壇三大獎項的推理作家。

早期作品以校園青春推理為主,擅寫縝密精巧的謎團,獲得「寫實派本格」的美名。後期則逐漸突破典型本格,而能深入探討人心與社會議題,兼具娛樂、思考與文學價值。其驚人的創作質量與多元化的風格,使得東野圭吾成為日本推理小說界超人氣的頂尖作家。除了社會推理話題巨作《徬徨之刃》、懸疑感彌漫的本格推理傑作《十一字殺人》、耽美詭異的《迴廊亭殺人事件》外,另著有《美麗的凶器》、《布魯特斯的心臟》、《天使之耳》、《白馬山莊殺人事件》、《Paradox 13》(暫名)、《白夜行》、《信》、《偵探伽利略》、《綁架遊戲》等等,多部作品並已被改編拍成電視劇或電影。

內容簡介:
午夜十二點左右在平交道處發生汽車對撞事件,一部車上是兄妹,一部車上是情侶;意外發生的原因疑似有一方闖紅燈,意外造成兄妹中的哥哥傷重不治身亡。車禍發生在零點到零點四十八秒間,分秒差別成了闖紅燈者究竟是哪邊的判別關鍵。

兄妹中的妹妹是盲人,眼睛雖然看不見,卻擁有過人的聽力與記憶力;交通警察藉由她在車禍發生當時聽見的種種聲音,拼湊出整起意外發生的時間表。最後總算證明,闖紅燈的是情侶檔。但這真的是最後結果嗎?情侶檔中的女朋友最後所說的那句話,讓交通警察發現了讓人意外的「真相」。「真相」是什麼?盲人所擁有的,究竟是「天使之耳」還是「惡魔之耳」呢?

心得:
在我還沒有閱讀《天使之耳》之前,早已久聞東野圭吾這位日本推理小說大師之名,他的成名作品包括《白夜行》、《偵探伽利略》以及《嫌疑犯X的獻身》等,都是許多推理小說迷必讀的經典之一,其中某些作品也被改拍成日劇,相信蠻多喜愛日劇的朋友也都看過。

《天使之耳》這本小說其實是由六篇各自獨立的短篇小說所集合而成的,分別是〈天使之耳〉、〈分隔島〉、〈危險的新手〉、〈請通過〉、〈別亂丟〉、〈鏡中〉。每篇小說的故事主軸都圍繞著交通事故展開,雖然主題都是一樣的,但是東野圭吾卻能夠利用不同的情節發展,讓讀者有不一樣的感受,這點倒是令人蠻佩服的。

在第一篇〈天使之耳〉的短篇當中,一對兄妹與一對情侶在深夜分別駕駛兩輛汽車於十字路口發生了交通事故,最後那對兄妹當中的哥哥送醫不治,而妹妹卻偏偏是一位眼睛看不見的視障者,另一對肇事的情侶把事故的責任全都推給對方,這也讓辦案的交通警察感到棘手。後來這位視障妹妹展現了超乎常人的聽力天賦,讓整個案情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突破,最後也讓那對情侶承認自己犯下的過失。這位視障妹妹也因此被警局裡的署長稱讚她擁有一對奇蹟之耳。然而,最後的實情卻不是這樣的....

看完這篇之後,到底這個視障妹妹擁有的是「天使之耳」還是「惡魔之耳」?就讓各位讀者自己去評斷吧,但是,我要說的是,其實,早在案情有所突破之前,辦案的員警就已經把心中的天秤倒向這對兄妹了,哥哥因為這次的意外而身亡,妹妹又是楚楚可憐的視障者,再加上肇事的那對情侶態度不佳,種種因素加在一起,也讓辦案的員警悄悄的將心中的那把尺移向妹妹這一邊。當然,一方面也不得不佩服這位擁有絕佳聽力的妹妹想替自己哥哥討公道的決心,然而,一個看似天真的高中生,卻有如此深沉的心機,的確想來也是令人不寒而慄。

第二篇〈分隔島〉則是探討法律的矛盾面,交通法規的制定應該是要保障所有的用路人,不論是駕駛者或者是行人,但是,在日本的交通法規當中,假設雙載的腳踏車無視暫停標示,直接穿過馬路,結果在十字路口與汽車相撞,汽車還是得要負起全部的責任,而且,汽車車主還得支付兩個人的醫藥費用。也就是說,無論行人或是騎乘腳踏車的人違規與否,在十字路口與汽車發生事故,都是汽車駕駛者要負全責。這樣的交通法規看似保障了行人,但是,對於守法的汽車駕駛人來說,卻是相當不公平的。究竟,法律是敵人還是朋友?又是否絕對公正呢?

其他的幾篇同樣都是這類交通事故的主題,就留給喜愛東野圭吾的讀者自己去品味吧~雖然這與我平常喜愛閱讀的推理小說有蠻大的差異,但是,偶而換換不同的口味也是蠻不錯的。唯一我比較不習慣的就是這種短篇小說的形式吧,個人還是比較喜愛長篇的格式,比較有真正在看故事的感覺。

吼~~我要看更多啦...

BOOK:殺人恩典(Graceling)☆☆☆

0 意見









作者簡介:
克莉絲汀.卡修 Kristin Cashore
在美國賓州東北的鄉間長大,是四姊妹中的老二。她在威廉學院得到學士學位,並在西蒙斯學院的兒童文學研究中心得到博士學位,曾幫人遛狗為業,當過糖果工廠的包裝員、助理編輯、法律助理和自由作家。目前居於佛羅里達州的傑克森維爾,每天沿著聖約翰河散步,細數碼頭上的鵜鶘。

《殺人恩典》是她的第一部小說,故事源起於她在白日夢中幻想擁有超凡能力的女孩──而這女孩和水火不容的男孩建立了一段友誼。故事中她以活靈活現的優美文筆與鮮明的角色,建構出令人難忘的世界、生死對抗的冒險,與讓人心跳加速的浪漫故事。《紐約時報》讚賞本書是「帶給我們青少年的完美寓言」,出版以來已售出24國版權、蟬聯美國各大暢銷排行榜,包含《紐約時報》、《出版人週刊》暢銷排行榜第一名。罕見的獲得《出版人週刊》、《書單雜誌》、《柯克斯評論》、《校園圖書館期刊》四大媒體的星號書評,並獲選為《書單雜誌》2008年十大青少年小說首位、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青少年小說獎,及《出版人週刊》、《學校圖書館期刊》、《亞瑪遜網路書店》2008年度最佳好書等獎項!

內容簡介:
在那個由七王國組成的奇幻時空,有些人出生便具有超乎常人的神奇稟賦,有的能預知天候,有的能夜間視物,還有人能讀心。這些特殊天賦,人稱「恩典」。

恩典之人總是受人畏懼、遭人利用。凱莎肩負的沉重能力連她自己都厭惡——這能力正是殺人恩典。而她待在舅父米德倫王麾下,奉命執行他的骯髒任務,懲罰任何惹他不快的人。

她初次見到擁有戰技恩典的波武王子那時,絲毫不知她的命運將如何改變。

她從沒料到會與波武王子結為朋友,更從沒料到她的恩典竟有不為人知的真相——也不知她將發現潛藏遠方的可怕祕密……憑此祕密,僅以言語就能摧毀七大王國。

《出版人週刊》的書評形容《殺人恩典》具備了《暮光之城》的青春愛情故事,也能滿足書迷對勇敢女主角的期待,更有精彩的宮廷權謀。不僅成人讀者能夠欣賞此書,青少年讀者對於凱莎尋找自我認同、學習接納自己特殊能力的過程,想必更是感同身受。

克莉絲汀.卡修以活靈活現的優美文筆與鮮明的角色,建構出令人難忘的世界、一段以命相賭的冒險,與讓人心跳加速的浪漫故事,讓你不禁聚精會神沉浸其中,欲罷不能。

心得:
故事的背景是一個由七大王國所組成的奇幻時空,每個王國各自擁有自己的一片領土,有些國王喜好爭鬥,有些則是與世無爭。在這個時空背景當中,還有一種擁有特殊天賦的人物存在,有的人擅長百步穿楊,有的人則是善於戰鬥,這種與生俱來的天賦被稱做為「恩典(Grace)」,故事的主角凱莎所擁有的恩典則是讓人畏懼的「殺人恩典」。

在《殺人恩典》這本書的故事當中,作者克莉斯汀.卡修(Kristin Cashore)把故事的主軸放在主角凱莎與波武王子兩個人的微妙互動之中,兩個人從互不相識的一場打鬥之中初次見面,隨著故事的發展,兩人的相處越來越頻繁,對彼此的認識也日益加深,只是,凱莎和波武兩人增進感情的方式與一般的男女相處截然不同,擁有殺人恩典的凱莎和戰鬥恩典的波武是透過相互打鬥的過程來增加彼此的了解,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打是情,罵是愛?

除了著墨於愛情的部分之外,作者也利用一宗密謀綁架黎恩尼德老國王的案件當作一切冒險故事的開頭,凱莎與波武王子兩個人也為了追查出事件背後的真相,進而踏上了險途。只是,故事最後,會讓人覺得有點可惜,因為最後的主謀者讓人有種戰鬥力太弱的感覺,就在我非常錯愕之際,主謀者就被殺了……這與我一開始預期的精采戰鬥有蠻大的差距的。

不過從故事最後的結局看來,不知道作者是不是還為續集留下了什麼伏筆?總覺得好像有種可以再繼續發展下去的錯覺。整本故事當中,讀者可以細細去觀察凱莎這個看似冷酷無情的殺手,初嚐愛情滋味的心情,直到最後確定自己愛上了波武的種種態度上的轉變,感覺還蠻有趣的。喜愛愛情小說的讀者應該會蠻喜歡凱莎這個角色的,一整個就是自然率真,毫不掩飾自己的大女孩,在故事當中的某些反應也會讓人不禁發笑。與其說《殺人恩典》是一部奇幻小說,不如說它是本充滿青春愛情故事的冒險小說吧。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BOOK:1920魔幻女孩(Twenties Girl) ☆☆☆☆

0 意見










作者簡介:
蘇菲.金索拉 Sophie Kinsella
金索拉是說喜劇故事的高手,她擅長融合都會女性的真實生活經驗與幽默的元素,創作新鮮的題材。自從《購物狂》系列熱賣後,被奉為「都會小說」的代表作家, 更一舉榮獲《紐約時報》及《出版家週刊》的暢銷書排行榜作家,甚至電影公司買下版權登上大螢幕。

《1920魔幻女孩》的範圍又拉得更大,一個是生活一團亂的現代女孩,一個是二○年代時尚女鬼,她們在二十一世紀的倫敦製造了許多混亂和嬉鬧,充滿文化衝擊和喜劇氣氛。

《1920魔幻女孩》將家族親情和多年前的故事,交織成金索拉熟悉的都會女性浪漫小說,另外也對老人家致意──白髮和皺紋只是外皮,他們的內心都還很年輕,忙著談戀愛交朋友參加派對,還有無限美好的人生在等著。

內容簡介:
為了尋找一條神祕的項鍊,
兩個來自不同時空的女孩,展開一段爆笑又感人的情誼

萊拉的想像力一向很豐富,可是她現在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精神有問題。一般二十多歲的女孩應該不會遇到鬼啊!可是很奇怪,莎蒂姨婆的鬼魂卻找上萊拉。

莎蒂姨婆的鬼魂是個活潑有趣、迷人任性的女孩,對時尚、愛情和跳舞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她突然神祕地出現,要求萊拉幫她找一條遺失的項鍊。如果沒有這條項鍊,她就無法安息。

可是萊拉自己的問題已經讓她很頭痛──她剛成立的公司快倒了、她最要好的朋友兼創業伙伴跑去印度度假不回來、她摯愛的男友剛甩了她……

不過,莎蒂才不管這些。

隨著萊拉和莎蒂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多,這兩個來自不同年代、個性截然不同的女孩,能從彼此身上學到什麼呢?

心得:
在我開始閱讀《1920魔幻女孩》這本書之前,老實說,我對於本書的作者蘇菲.金索拉並不是很熟悉,只是稍微曉得她是《購物狂的異想世界》這部小說的作者,只是我也沒有看過那部小說以及改拍的電影就是了。不過,藉由這次閱讀《1920魔幻女孩》的機會,終於讓我見識到了蘇菲.金索拉說故事的功力!

《1920魔幻女孩》的主角是一位27歲的失戀女子,名叫萊拉.林格頓。因為嚮往擁有自己的事業,於是萊拉和自己的好友納塔莉一同創立了一家名為L&N的獵人頭公司,只是,營運的情況與她原先預期的有著許多的落差,更慘的是,納塔莉竟然丟下她一個人,獨自跑到了印度去渡假,讓還不太熟悉業務運作的萊拉處理一堆爛攤子,也讓諸事不順的萊拉面臨精神崩潰的邊緣。

就在這個時候,萊拉在參加自己莎蒂姨婆的喪禮上,遇到了一個23歲的年輕鬼魂,一直吵著要萊拉幫忙她找一條貴重的項鍊,而這個鬼魂就是萊拉的莎蒂姨婆....這也讓精神狀況不佳的萊拉差點以為自己真的瘋了....這兩位相差將近一個世紀的女孩,也在這次偶然的機緣之下,擦出了不少令人感動的火花。

一開始,我對《1920魔幻女孩》的故事內容抱著許多的問號,因為從書名實在是想像不到故事內容到底會是什麼,直到我開始閱讀之後,才發現這本書真的很棒!作者描述故事的手法和語氣會讓人捨不得把書放下來,而且也有許多令人爆笑的情節與對話出現,是一本輕鬆感人的小品,對於我這種常看犯罪推理小說的人來說,是一種非常不一樣的體驗。如果想要擁有輕鬆愉快的閱讀經驗的話,非常推薦大家看看這本《1920魔幻女孩》,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BOOK:雪舞者(Dances On The Snow) ☆☆☆☆

0 意見









作者簡介:
盧基揚年科 Sergey Lukianenko
歐洲科幻大會2003年度最佳作家
俄羅斯科幻大會2006年度最佳作家

一九六八年生於前蘇聯的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畢業於國立阿拉木圖醫學院,當過一年醫師,曾任過《世界》科幻雜誌副總編輯。一九八八年發表首部作品──科幻短 篇小說《毀滅》。一九九二年,小說《四十島騎士》廣獲好評,隔年,便轉為專職作家。至今出版小說數十部,擁有二十多個得獎頭銜,包括俄國重要的「艾立塔 獎」之「幻想文學發展貢獻獎」史上最年輕的得獎人,紐約時報讚譽他為當代最優秀且最受歡迎的科幻奇幻小說家之一。

風靡全球的「巡者系列小說」,不僅創下驚人銷量,長踞暢銷書榜,更囊括多項科幻大獎,如星橋獎、漫遊者獎、俄羅斯科幻大會金獎等,從此奠定他科幻天王的至尊地位。

作者官方網站:www.lukianenko.ru/rus/(俄)
作者英文簡介:www.rusf.ru/lukian/english/index.htm(英)

內容簡介:
他不是救世主,但是他救了全世界。
因為,他有顆不一樣的心──
我們的心是輸送血液的幫浦,他的心專門製造勇氣。

*1200萬暢銷書「巡者系列小說」天王作家 盧基揚年科 再出動!
*經典預 言小說《一九八四》太空版!
*屢獲科幻文學大獎,風靡歐俄,叫好叫座,豈能錯過!

雪花般的亮眼成績:
1.2002:榮獲俄羅斯國際科幻文學獎「星橋獎」。
2.2002:獲頒 俄羅斯第二屆文學研討會「Bastkon」優等作品獎。
3.2002:榮獲俄羅斯「羅斯康(RusCon)科幻文學獎」。
4.2007:榮獲德國文學獎「CORINE-2007」。評審認為此作品為「描述人格發展的科幻力作,
作者藉此表達支持人們有權選擇個人青睞的生活方式」。

這不是一個故事,這是正在發生的未來!!

人類的歷史有如雪上漫舞,千方百計要使自己看起來美麗動人。即便雪地冰冷詭譎、危機四伏,我們仍期待在雪上翩翩起舞,舞出璀璨人生。

那一天,奇克列依的父母,決定用他們的命,換他的生存。

奇克列依心痛無比,決定離開這個必須生活在防護罩下的沙漠星球。幾經波折,差點賠上大腦,他來到了新科威特星球,還認識星騎士法格。正當他以為自己找到新故鄉時,這裡的子民竟又遭受催眠攻擊,在奮戰中,他發現自己竟然擁有超乎想像的特殊能力,還被賦予重任,要去找出真相。

然而,他究竟是被真心託付,亦或只是個被利用的餌?已經被徹底洗腦的人們寧可繼續過著假象的安逸生活,還是擁有選擇的自由?

在這一場幾乎看不見勝利的戰爭中,你將看見絕地逢生的勇氣與信念。

心得:
又一次的,盧基揚年科繼「巡者系列小說」之後,再度創造出一個瑰麗壯闊且令人著迷的奇幻世界!這次的故事主題不是日與夜、光明和黑暗的爭鬥,而是一個探討人性良善,勇於選擇自己命運的故事:你願意安於一個凡事都由政府替你做好規劃、安排好自己該扮演的角色的美好「人工」生活?還是一個靠自己決定未來命運,不完美但是可以自由選擇的生活?

故事一開始,主角奇克列依的父母為了要讓奇克列依能夠順利的活下去,於是動用了憲法賦予他們的死亡權利,他們向政府提出「死亡申請書」,喝下某種致命的藥劑,為的就是可以領取一筆「告別金」,讓奇克列依可以平安且生活無虞的度過童年,直到他長大成人,能夠自己謀生。作者以如此輕描淡寫的筆觸去敘述一個在我們眼中,看似非常匪夷所思且令人悲傷的事實,一方面加強了讀者在閱讀感受上的反差,一方面也說明了故事當中的世界就是如此的殘酷與現實。

我一直覺得,閱讀盧基揚年科的科幻小說是一種享受,他創造的不僅僅是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奇幻世界,故事的精采也不單單是因為故事背景瑰麗壯闊或是奇幻、科幻的技法出人意料,盧基揚年科往往都會在故事當中描述一些更為深刻的主題,讓人省思。就如同「巡者系列小說」的善與惡、光明與黑暗,光明的一方難道永遠都是好人?黑暗的一面也是有他們的原則與善念存在,《雪舞者》的世界裡也是如此。

另外,在《雪舞者》的故事當中,作者要傳達的另外一個意念就是,身為一個人,我們應該要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去挑戰未來的命運,即使真實的世界並不美麗,也不完美。但是,因為有選擇,所以我們有生存的目標與意義,我們不該只是安於規劃下的美好假象,因為,能夠思考,能夠選擇,是身為一個人最重要的部份,如果失去了這些能力,那麼我們與行屍走肉又有何異呢?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BOOK:斯德哥爾摩復活人(Hanteringen av ododa) ☆☆☆☆

2 意見











作者簡介:
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 John Ajvide Lindqvist
瑞典人,生於一九六八年,成長於斯德哥爾摩郊區小鎮布雷奇堡(Blackeberg),從小夢想能闖出一番名堂。他曾是魔術師,還在北歐魔術牌技比賽中贏得第二名。之後成為喜劇脫口秀表演者長達十二年。後來轉戰進入劇作圈,寫出了膾炙人口的電視劇本《Reuter & Skoog》,並擁有多部舞台劇作。《血色童話》是他第一部小說,在瑞典造成轟動,二○○五年獲選為挪威的最佳小說獎,並入選為瑞典電台文學獎。並於二 ○○八年榮獲「拉格洛夫文學獎」殊榮(Selma Lagerlof Prize for Literature),改編成電影《血色入侵》的劇本也由他親自撰寫。電影上映後,立刻引起國際間多方迴響,橫掃各大影展獎項,如二○○八年紐約翠貝卡影展最佳影片及最佳攝影、第四十一屆Sitges影展最佳歐洲奇幻電影、富川國際奇幻影展最佳導演、觀眾票選最佳影片、評審團大獎等四十多項大獎。好萊塢電影版即將於十月上映,由麥特.李維斯(Matt Reeves)執導。

本書為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的第二本長篇小說,也已被製作公司「Tre Vanner」買下版權,即將開拍成電視和電影。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後續的作品也備受矚目,前景令人期待。

內容簡介:
暢銷書《血色童話》作者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另一傑作,詮釋死人復活的真實世界,探討真愛是否有限度:當親人從另一個世界活了回來,你能依然愛他嗎?

二○○二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發生一連串匪夷所思的詭異現象。嚴重的熱浪侵襲,市區內出現成千上萬的老鼠,所有電器皆無法關閉,城市上空瀰漫陣陣電流,市民爆發集體頭痛,整個斯德哥爾摩陷入極度混亂。接著,一切戛然而止。然後,事情發生了。

死人甦醒了……

退休記者古斯塔夫.馬勒接到一通來自醫院的電話,提供他一則勁爆的獨家新聞:停屍間裡,死人活了過來,到處亂走。原本以為搶到了搶到了大頭條的馬勒,這時卻想到了剛下葬的外孫,難不成他親愛的伊利亞思能再度回到他身邊?馬勒不禁暗自期盼。

艾薇照顧失智的丈夫直到他死去。葬禮兩天後就要舉行。突然,大半夜裡,有人來敲門。艾薇突然想到結婚時的誓約:「不論是好是壞,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四十三年前她可沒承諾牧師,她連死後都會珍惜照顧對方。

脫口秀藝人大衛的妻子死於車禍,他祈求上帝讓她復活。但她的復活帶來的卻非他期盼的結果。

他們想要什麼?他們想要回家。

心得:
在一個襖熱的夜晚,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在斯德哥爾摩:關不掉的電器用品、成千上萬的老鼠橫行市區、令人心煩意亂的頭痛、還有........死而復生的「復活人」。

在《斯德哥爾摩復活人》一書當中,作者利用描寫三個不同家庭背景的故事,組成了本書的大部分內容,讀者可以透過作者所描寫的三線故事,去體會不同的角色,對於曾經是自己的摯愛,死而復生的感受又是什麼。結褵幾十年的老婦人之於死而復生的老翁;深愛自己妻子的脫口秀老公之於答非所問太太以及疼愛孫子的外公之於風乾黑瘦的孫子。

其實,當我在閱讀《斯德哥爾摩復活人》的時候,我腦海中馬上就浮現了十幾年前所看過的一部電影,改編自恐怖大師史蒂芬.金小說的《禁入墳場》,在《禁入墳場》的劇情當中,裡面有一座具有神秘力量的印地安墳場,據說,當把死去的人埋葬在這塊墓地,隔天,死去的人就會復活,只是,形體雖然活了過來,但帶來的卻是邪惡無比的靈魂。只是,在電影當中,身為醫師的父親無法接受自己的兒子因為車禍而喪生,於是偷偷將兒子從棺木當中挖掘出來,抱著他前往這座印地安墳場埋葬,期望兒子能夠死而復生,再回到自己的身邊,只是沒想到,這卻是一切悲劇的開始。

而我想要討論的是,當自己的摯愛死去之後,我們是否也會幻想有一天能夠讓他/她死而復生呢?假如真的有一天,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就如同《斯德哥爾摩復活人》書中所描寫的一樣),我們又該怎樣去面對我們「曾經」的摯愛?當靈魂早已逝去的摯愛死而復活,他/她也只不過是一副長相相同的行屍走肉罷了,無法再與我們溝通,交流,更別說相愛了。但是,為什麼就是有人還是會希望他們陪伴在我們身邊,即使只是腐壞的軀體也無所謂呢?就像書中的外公馬勒與《禁入墳場》電影當中的父親一樣。

或許,有時候我們就是放不下吧?對於痛失親人的那種心痛以及美好過往的依戀,讓我們迷失了應有的理智,自以為死而復活的親人還是以前的那個摯愛,老實說,真是很令人心痛也令人心疼的一種情感投射。尤其是,當我看到書中描寫到湯瑪士教授對復活的依娃進行研究訪問的時候,那種答非所問的情景,真的讓人不禁悲從中來。明明就是同樣的軀體,為什麼只是幾個小時的差距,就完全變了?如果她的老公大衛看到這樣的情景,又是做何感想呢?不禁替大衛難過了起來....

其實我不覺得《斯德哥爾摩復活人》是一本恐怖小說,因為,我對於作者想要描寫在世者之於死而復活的親人的這種複雜情感有很深刻的感觸,說穿了,一切都是為了延續我們對已逝者的愛,直到我們發現,他/她已不再是他/她,直到夢醒了,我們才能看清事實,才願意放下,不是嗎?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2010.04月書單

0 意見
這個月又多買了幾本書,可是因為忙著準備履歷和自傳,還有臨時多了一兩個家教的case,讓我整個讀書進度大delay... = =|| 看來未讀書單又要繼續囤積下去了 Orz

未讀書單:
01.一袋白骨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2.幽巡者 - 盧基揚年科 (Sergey V. Lukianenko)
03.德語課 - 齊格飛.藍茨 (Siegfried Lenz)
04.黑天鵝效應 -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Nassim Nicholas Taleb)
05.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 法蘭克.薛慶 (Frank Schatzing)
06.黑塔VII- 業之門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7.模仿犯(上/下) - 宮部美幸
08.物理屬於相愛的人 - 尤麗.策 (Juli Zeh)
09.黑暗之半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10.拿破崙的金字塔 - 威廉.迪特里奇 (William Dietrich)
11.必需品專賣店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12.Q&A - 維卡斯.史瓦盧普(Vikas Swarup)
13.六個嫌疑犯 - 維卡斯.史瓦盧普(Vikas Swarup)
14.上帝之柱 I-燃燒的聖堂 - 肯.弗雷特(Ken Follett)
15.魔島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16.告白 - 湊佳苗
17.裸陽 - 艾西莫夫(Issac Asimov)
18.曙光中的機器人 - 艾西莫夫(Issac Asimov)
19.怒月 - 海萊因(Robert A. Heinlein)
20.1Q84 - 村上春樹
21.貝納德的墮落 - 泰絲.格里森(Tess Gerritsen)
22.食夢者的玻璃書 - 高登.達奎斯(Gordon Dahlquist)
23.斯德哥爾摩復活人 - 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John Ajvide Lindqvist) -> 試讀活動,已閱畢.....
24.雪舞者 - 盧基揚年科(Sergey Lukianenko) -> 試讀活動,已閱畢.....
25.1920魔幻女孩 - 蘇菲.金索拉(Sophie Kinsella) -> 試讀活動,已閱畢.....
26.對不起,來不及陪你長大 - 黛娜.坎納迪(Dana Canedy) -> 試讀活動,已閱畢.....
27.天使之耳 - 東野圭吾(Keigo Higashino) -> 試讀活動,已閱畢.....
28.殺人恩典 - 克莉絲汀.卡修(Kristin Cashore) -> 試讀活動,已閱畢.....

待買書單:
01.黑塔IV-巫師與水晶球(上/下)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2.黑塔V-卡拉之狼(上/下)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3.黑塔VI-蘇珊娜之歌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4.第三秘密 - 史帝夫.貝利 (Steve Berry)
05.聖殿騎士遺產 - 史帝夫.貝利 (Steve Berry)
06.戰龍無畏 - 娜歐蜜.諾維克 (Naomi Novik)
07.愚人節說再見 - 布萊思.寇特內 (Bryce Courtenay)
08.一的力量 - 布萊思.寇特內 (Bryce Courtenay)
09.骸骨與沉默 - 雷金納.希爾 (Reginald Hill)
10.玫瑰迷宮 - 泰塔妮亞.哈迪 (Titania Hardie)
11.冰色黑暗 - 潔若汀.麥考琳 (Geraldine McCaughrean)
12.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 - 雷克.萊爾頓(Rick Riordan)
13.心的誦讀師 - 米凱爾.柏克嘉(Mikkel Birkegaard)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BOOK:莫拉的雙生(Body Double) ☆☆☆☆

0 意見











作者簡介:
泰絲.格里森Tess Gerritsen
.《史蒂芬.金談寫作》書單推薦作家,其著作為史蒂芬.金藏書必備
. 出版界競相邀請推薦的驚悚大師。國內已引進的《最後理論》、《貝塞尼家的姊妹》、《全球感染》……等書均不約而同邀請泰絲推薦,其地位可見一斑。
.作品已譯成三十三國語言,全球銷量高達一千五百萬冊
.《出版人週刊》盛讚她為「醫學懸疑天后」(the medical suspense queen)

出生於加州聖地牙哥。母親是第一代華人移民,擁有華裔血統的她從小就喜歡窩在電影院看驚悚片,因而培養出她對黑暗主題的興趣,並反映在她後來撰寫的小說中。

泰絲畢業於名校史丹佛大學,而後繼續深造,最後取得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博士學位,於夏威夷檀香山展開她繁忙的內科醫師生涯。熱愛寫作的她,結婚生子後為了照顧兩個幼兒減少工作量,並開始嘗試寫作。

一九九五年對泰絲的寫作生涯是重要的轉捩點,在經紀人的鼓勵下,泰絲把自身的醫學背景寫進小說中,結果隔年出版的《貝納德的墮落》(Harvest)大受歡迎,讓「泰絲.格里森」這個名字首度躍居《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從此她專攻結合醫學和犯罪的醫學驚悚小說,迄今又出了十餘本書,本本暢銷,更創作出波士頓法醫Maura Isles和女警探Jane Rizzoli連手辦案的系列小說。

然而伴隨著成名的後遺症來了,《貝納德的墮落》所描述的人體器官移植的黑市買賣,引發「美國器官移植協調人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ransplant Coordinators)的強烈反彈,這個組織嚴厲譴責小說中的情節,威嚇作者重寫不同的版本,並施壓派拉蒙公司不要將小說拍成電影,甚至反對格里森對『Harvest』的使用(『Harvest』一字在移植產業中,有器官移植之意)。然而泰絲卻對引發的眾多爭議不以為意。她表示︰「讀者要看醫學驚悚小說是因為他們想知道這個產業的內幕……我不是只想寫一個故事而已,我要讓讀者看到角色的內心,從中了解他們在乎什麼、害怕失去什麼。」

除了在紐約時報排行榜上獨領風騷以外,她的小說也是英國和德國小說排行榜的常客。她的小說《Vanish》不僅入圍愛倫坡獎,並且贏得了尼洛獎(Nero Award)的年度最佳推理小說殊榮(即將由春天出版發行);《The Surgeon》獲得瑞塔文學獎。媒體盛讚她的作品「心跳加快的閱讀樂趣」、「讓人提心吊膽的精采傑作」、「散文般精練的意境」、「令人心驚卻又獨闢蹊徑」,《出版人週刊》甚至封她為「醫學懸疑天后」(the medical suspense queen)。

泰絲目前全職寫作,與她的家人住在緬因州。

內容簡介:
有時候,遺忘是解脫的唯一方式。
假如,我們的臉不再一樣,
我是否永遠都不會知道那個殘酷的秘密?

他站在坑口低頭看著她,眼神比冰還冷──

「這不是針對妳個人。我只是很想知道,一個人活活餓死,屍體腐爛,到最後變成一堆白骨,需要多久的時間……妳知道嗎?剛剛妳看到的那堆骨頭是一隻貓。我等了七個月……」
然後,他用木板把洞口封死,開始在上面堆石頭……
那一年,他十四歲。

四十五年後,麻州的女法醫莫拉.艾爾思回到家時,發現家門口全是警察。門口停著一輛車,車門上有三道爪痕,擋風玻璃上濺滿了血,而駕駛座上有一具屍體…… 死者竟然就是她自己……

泰絲.格里森是位極擅於描寫恐懼、人性黑暗,並且勇於挑戰爭議話題的一流作家。在本書中先以一段絕妙又帶有驚悚氛圍的事件作為開場,之後再以接連不斷的精采情節層層鋪敘出引人入勝的巧妙謎團,同時以細膩的人物角色帶領讀者一窺人性的各種層面。書中瀰漫著宛如推理小說般的懸疑氣氛,層次豐富的故事,從追查真相的過程中帶入主角心境的轉折,彷彿參與命運之神設計的一場殘酷遊戲,並將人性中脆弱與剛強、邪惡與善良等相對但非絕對的心理暗藏在流暢情節中。幾乎無需費力就能融入故事之中,泰絲.格里森的文字具有強大吸引力,能夠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一口氣讀完而不覺疲倦,在掩卷後依舊身陷其中,餘韻經久不散。

心得:
由於最近心情低落的緣故,讀書進度很遲緩,好不容易,又看完了一本書,這也是我買來堆放已久的書本之一。

《莫拉的雙生》是一本描寫主角莫拉.艾爾思在偶然的機會下,意外的發現自己竟然還有一個長相與自己完全相同的雙胞胎妹妹,只是,她們永遠都沒有機會相認,因為當莫拉看見她妹妹安娜時,安娜已經成為一具命案現場中的冰冷遺體。也由於這樣的緣故,莫拉開始尋著安娜的腳步追查自己的身世,並且企圖將殺害安娜的兇嫌繩之以法,但萬萬沒有料到自己卻也因此陷入了重重殺機。

之前沒有拜讀過泰絲.格里森的小說,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博客來閒逛的時候,意外注意到這本書,所以才決定買了下來,另外也順便買了另外一本更有名的《貝納德的墮落》。因為我一直都很喜愛這類型的小說,加上之前也看過麥克.克萊頓的《死亡手術室》,所以對醫學懸疑的題材很感興趣,剛好這兩位作者本身都有醫學的背景,許多內容寫起來就更具有說服力,也讓人更加去深思這座白色巨塔之內的醜陋真相。

雖然《莫拉的雙生》不算是一本醫學懸疑小說,但是犯罪推理的情節依舊相當吸引人,而且故事相當緊湊,真的會讓人忍不住一直往下看。雖然我到最後還是沒有猜出殺害安娜的兇手是誰,但是當兇手終於現身時,才發現,作者安排的角色的確是蠻合理的,並不會有太過牽強的感覺,的確是值得大家一看的作品。

PS:其實還有一些心得想要寫,但是由於現在實在是沒有太多的心力靜下心來寫,改天再來補。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

Coldplay:In My Place

0 意見
最近在聽Coldplay的新演唱會專輯當中,聽到了這首《In My Place》,感覺很棒,一首淡淡哀愁的情歌,是我本身就喜歡的類型~



《In My Place》MVhttp://www.youtube.com/watch?v=dztdRzWxMo4

Lyrics:
In my place, in my place
Were lines that I couldn't change
I was lost, oh yeah

I was lost, I was lost
Crossed lines I shouldn't have crossed
I was lost, oh yeah

Yeah, how long must you wait for him?
Yeah, how long must you pay for him?
Yeah, how long must you wait for him?

I was scared, I was scared
Tired and underprepared
But I wait for you

If you go, if you go
Leaving me here on my own
Well I wait for you

Yeah, how long must you wait for him?
Yeah, how long must you pay for him?
Yeah, how long must you wait for him?

Please, please, please
Come on and sing to me
To me, me

Come on and sing it out, out, out
Come on and sing it now, now, now
Come on and sing it

In my place, in my place
Were lines that I couldn't change
I was lost, oh yeah
Oh yeah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BOOK:迷霧之子首部曲:最後帝國(Mistborn:The Final Empire) ☆☆☆☆☆

0 意見










作者簡介:
布蘭登.山德森(Brandon Sanderson)
西元1975年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首府林肯。15歲時進書店見到奇幻大師羅伯特.喬丹的暢銷經典鉅作《時光之輪1:世界之眼》,從此一頭栽進奇幻故事寫作的世界,並立志向大師看齊。多年之後,山德森結識了Tor出版社的編輯莫許.費德(Moshe Feder),並給了他《諸神之城:伊嵐翠》的書稿。費德把稿子帶回家後,一擱就是半年。等他終於看了稿子而且驚為天人,急忙想要聯絡這位年輕新秀,不料山德森已經搬家,費德花了好一番功夫才尋得他的下落,馬上就開出條件,想簽下《諸神之城》。

2005年,首部小說《諸神之城:伊嵐翠》終於付梓,隨即獲得《浪漫時代》奇幻史詩大獎,並連續入選2006、2007年美國科奇幻地位最高的新人獎項 ──約翰.坎伯新人獎,美國連鎖書店邦諾更每每將他的書列為頭號選書。之後陸續寫下「迷霧之子」三部曲(美國亞馬遜全系列500名讀者熱情好評,平均4.5顆星)、「Alcatraz」系列、《Warbreaker》等書,《出版人週刊》、《軌跡雜誌》、《美國圖書館協會誌》、《克科斯評論》都給予他的著作高度評價。他以這樣驚豔文壇和讀者的超級新人之姿,讓「哈利波特」的美國出版社Scholastic高價買下他「Alcatraz」系列的版權,並且讓大出版社Tor一口氣簽下他四本書的合約。

2009年10月出版「時光之輪」接班作《光之回憶1:風起雲湧》,甚至打敗丹布朗新書《失落的符號》,空降紐約時報排行榜冠軍!

目前任教於楊百翰大學,現居猶他州的歐瑞市。作者官網:www.brandonsanderson.com

著作:《諸神之城:伊嵐翠》、「迷霧之子」三部曲、「Alcatraz」系列、《Warbreaker》、《時光之輪:光之回憶1 風起雲湧》、「The Stormlight Archives」系列

內容簡介:
美國亞馬遜讀者評鑑最高票
打敗丹布朗新書《失落的符號》,空降紐約時報排行榜冠軍作者
全球暢銷三千萬冊著作已逝奇幻大師,羅伯特.喬丹指定接班人

《出版人週刊》《軌跡雜誌》《美國圖書館協會誌》《克科斯評論》極優評價

美國最大邦諾連鎖書店頭號選書作者、西班牙UPC科幻大獎得主
2005年甫出道即獲《浪漫時代 Romantic Times》奇幻史詩大獎
2006、2007年入選美國科奇幻地位最高約翰.坎伯新人獎
超級天才新星作家──布蘭登.山德森全新華麗鉅作
架構壯閣媲美「冰與火之歌」,精采絕妙更勝「夜巡者」

一個不可能成功的絕望計畫,而勝利,將是最糟的代價……
他說:「任何人都會背叛你,任何人。」
如果背叛無所不在,如果一切非你以為那樣,
你有勇氣知道真相嗎?

這是個英雄殞落,邪惡籠罩的世界,再不見光明與顏色。
入夜後,迷霧四起,誰也不曉得,藏身在白茫霧色之後的,會是什麼……

千年前,善惡雙方決戰,良善一方的英雄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傳說中的聖地「昇華之井」,準備和黑暗勢力一決生死。

可是,命運女神沒有站在良善這方。

最後,邪惡擊潰英雄,一統天下,並自稱「統御主」,同時建立「最後帝國」,號稱千秋萬代、永不崩塌。至此,世界隨之變遷,從此綠色不再,所有植物都轉為褐黃,天空永遠陰霾,不間斷地下著灰燼,彷彿是浩劫過後的殘破荒地。入夜之後,濃霧四起,籠罩大地。

統御主如神一般無敵,以絕對的權力和極端的高壓恐怖統治著最後帝國。他更以凶殘的手段鎮壓平民百姓,不分國籍種族通通打為奴隸階級,通稱「司卡」。司卡人活在無止盡的悲慘和恐懼之中,千年來的奴役讓他們早已沒有希望,沒有任何過去的記憶。

如今,一線生機浮現。二名貴族與司卡混血卻天賦異稟、身負使命的街頭小人物,即將編織一場前所未有的騙局,進行一項絕不可能成功的計畫,只為了獲得最糟糕的代價──勝利……

迷霧之子三部曲 Mistborn Trilogy──
首部曲:最後帝國The Final Empire
二部曲:昇華之井The Well of Ascension 2010年4月出版
終部曲:永世英雄The Hero of Ages 2010年6月出版

心得:
自從三年前看過布蘭登.山德森的《諸神之城:伊嵐翠》之後,我就對這位作者有很深刻的印象,因為《諸神之城:伊嵐翠》實在是太精采了!而且也很期待他的新作品能夠快點問世,經過這麼長一段時間的等待之後,台灣終於又推出他的新書:「迷霧之子」三部曲!這對於他的書迷來說,真的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好消息!身為他書迷的我,當然也是在《迷霧之子首部曲:最後帝國》上市沒多久之後,就馬上去買來啃了~只是有點書有點厚(七百多頁)就是了 XD

PS:我當初報名了《迷霧之子首部曲:最後帝國》的試讀活動,可是最後沒有被選上 T_T 只好自己乖乖買來看~ 不過這本書也的確是值得大家去買來一看的好書!

嗯,前面鋪梗鋪了老半天,終於可以開始進入主題了。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一個自稱是「統御主」所統治的帝國裡,這個帝國名為「最後帝國」。在「最後帝國」當中,除了統治階層與貴族之外,其餘的人通通都是奴隸,統稱作「司卡」。而這樣的階級制度也是世襲制,「統御主」禁止貴族與司卡通婚,但是,貴族男子可以隨意的玩弄司卡女性,如果司卡女性不小心懷了與貴族的混血後代,全都要遭到撲殺的命運。也代表了在「最後帝國」當中的司卡永遠都沒有翻身的機會。

不過,無論是怎樣的政策,總有疏漏的時候。故事當中的兩位主角:凱西爾(Kelsier)與紋(Vin),就是所謂貴族與司卡的混血後代,同時也是具備所有鎔金術能力的「迷霧之子」。由於長期過著被壓榨的奴隸生活,凱西爾再也無法忍受「統御主」如此的統治方式,於是,凱西爾決定與好友們一起策劃一個推翻「統御主」的反抗計畫,試圖解放所有司卡,並且也是為自己復仇。至於最後的結果是如何,就留給各位自己去閱讀吧~ :p

當我在閱讀《迷霧之子首部曲:最後帝國》的時候,常常都會不自覺地想要把以前看過的《諸神之城:伊嵐翠》拿來做比較,當然,《迷霧之子首部曲:最後帝國》的故事架構明顯大了許多,而且故事當中的角色也增加不少,每位角色的個性與描述也比較詳細,但即使如此,閱讀起來並不會讓人覺得很費力,每個角色都不難記,因為每個角色都有個自鮮明的個性與對話方式,彷彿他們就像真的活在你週遭似的。

另外,這次又看到布蘭登.山德森在《迷霧之子首部曲:最後帝國》當中使用了新的創意,也就是所謂的「鎔金術」。至於「鎔金術」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在體內燃燒金屬的能力。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能力。當你能夠燃燒一種金屬,使用其能力的時候,那你就是所謂的「迷霧人」;當你能夠燃燒所有八種金屬並且運用這些能力的時候,就是更為罕見的「迷霧之子」。而主要的八種金屬分別是:鐵、鋼、錫、白鑞、黃銅、鋅、紅銅和青銅。燃燒每種金屬都有不同的作用,所以每種具有不同能力的迷霧人都有專門的名稱。像是燃燒「錫」這種金屬的話,可以增強自己的視覺、聽覺這類的感官能力,所以能夠使用這種能力的迷霧人就稱為「錫眼」;而燃燒「白鑞」則是可以增強自己的肢體力量,這種迷霧人就稱為「打手」,還有另外六種就不多再多加敘述了。

雖然閱讀《迷霧之子首部曲:最後帝國》花了我不少時間,但是到現在都還是覺得意猶未盡,也真的不得不佩服布蘭登.山德森的創意與構思能力,能夠成為一名全球暢銷的作家真的是不簡單!現在最希望的就是時間能夠快轉到四月份,因為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趕快看到《迷霧之子二部曲:昇華之井》中文版上市了 XD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Fergie:Big Girls Don't Cry(Personal)

0 意見
今天再來推薦一首好歌給大家聽聽看~黑眼豆豆(Black Eyed Peas)的女主唱Fergie的作品《Big Girls Don't Cry》。

   

另外還有一個較短的版本:

   

Lyrics:
da da da da
The smell of your skin lingers on me now
You're probably on your flight back to your hometown
I need some shelter of my own protection baby
Be with myself in center, clarity, peace, serenity

(chorus)

I hope you know, I hope you know
That thi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you
It's personal, myself and I
We got some straightening out to do
And I'm gonna miss you like a child misses their blanket
But I've gotta get a move on with my life
It's time to be a big girl now
And big girls don't cry
Don't cry, Dont cry, Dont cry

The path that I'm walking, I must go alone
I must take the baby steps til I'm full grown
Fairy tales don't always have a happy ending do they
And I foresee the dark ahead if I stay

(repeat chorus)

Like a little school mate in the school yard
We'll play jacks and uno cards
I'll be your best friend
And you'll be my valentine
Yes you can hold my hand if you want to
Cuz I wanna hold yours too
We'll be playmates and lovers and share our secret worlds
But it's time for me to go home
It's getting late, dark outside
I need to be with myself in center, clarity, peace, serenity

(repeat chorus)

da da da da da da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

梵谷‧燃燒的靈魂

0 意見
話說,從我一開始得知梵谷畫展會在台灣展出的時候,就一直期待著一定要去看一看這位荷蘭大師的畫作,尤其我又特別喜歡「星夜(Starry Night)」這幅作品。好不容易,終於找到可以一起同行的朋友(小米&她研究所的好友),於是禮拜天(03/07)下午,一行四個人就去了國立歷史博物館,準備前往欣賞梵谷展。

由於我之前不常去歷史博物館那一帶,所以對那裡的週遭環境也不是很熟悉,要出發前一晚,我還特地上網去Google了一下前往歷史博物館的交通資訊,發現原來從中正紀念堂走過去也不是很遠,於是就決定搭捷運過去。當天出捷運之後,竟然發現有人在捷運出口的地方販售梵谷展的團體票(對方好像是大都會客運公司的工作人員),每張NT 250大洋,比原本的票價還要便宜50塊錢,而且還附贈一張梵谷的明信片!沒想到搭捷運還有這種意外的收穫,真是賺到了,哈哈~


吼~~我要看更多啦...

Shoes:PUMA藍色高筒復古球鞋

0 意見
好久沒買新鞋了,這雙看起來還不賴,而且價格也不是很貴,一雙定價NT $2,780大洋,可以考慮一下~嘿嘿~而且這種復古風最近還蠻流行的,配個短褲或是牛仔褲都很OK~不錯不錯~

吼~~我要看更多啦...

Nelly Furtado: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

0 意見
好久沒有分享什麼好聽的音樂了,最近剛好在聽一張合輯(2010情歌寶典)的時候,發現了一首歌蠻讚的,很久以前就聽過了,只是一直都不知道是誰唱的,這次終於找到了~

Nelly Furtado - All Good Things(Come To An End),妮莉費塔朵,身擁31國白金銷售認證的百變才氣歌姬,這首《All Good Things》是她邀約Coldplay(酷玩樂團)主唱Chris Martin一起撰寫與合音的歌曲。推薦給大家聽聽看~

   

Lyrics:
Honestly what will become of me
don't like reality
It's way too clear to me
But really life is daily
We are what we don't see
Missed everything daydreaming

[Chorus]
Flames to dust
Lovers to friends
Why do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
Flames to dust
Lovers to friends
Why do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
come to an end come to an
Why do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end?
come to an end come to an
Why do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

Traveling I only stop at exits
Wondering if I'll stay
Young and restless
Living this way I stress less
I want to pull away when the dream dies
The pain sets in and I don't cry
I only feel gravity and I wonder why

Flames to dust
Lovers to friends
Why do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
Flames to dust
Lovers to friends
Why do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
come to an end come to an
Why do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end?
come to an end come to an
Why do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

Well the dogs were whistling a new tune
Barking at the new moon
Hoping it would come soon so that they could
Dogs were whistling a new tune
Barking at the new moon
Hoping it would come soon so that they could
Die die die die die

Flames to dust
Lovers to friends
Why do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
Flames to dust
Lovers to friends
Why do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
come to an end come to an
Why do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end?
come to an end come to an
Why do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

Well the dogs were barking at a new moon
Whistling a new tune
Hoping it would come soon
And the sun was wondering if
it should stay away for a day
til the feeling went away
And the sky was falling on the clouds
were dropping and
the rain forgot how to bring salvation
the dogs were barking at the new moon
Whistling a new tune
Hoping it would come soon so that they could die.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Food - Cosi O Cosi(闊喜窩小館)

0 意見
店家資訊:
名稱:Cosi O Cosi(闊喜窩小館)
地點: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155號
電話:(02)2771-5883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Food - ねんりん家:MOUNT BAUM CHOCOLAT

0 意見
好久沒有寫食記了,這次要分享的是台灣買不到的甜點,【ねんりん家:MOUNT BAUM CHOCOLAT】(還是銀座限定版哦!),嗯,既然在台灣買不到,那為什麼我又有得吃呢?一切都要感謝黃小豬的一番好心,哈哈。因為上禮拜她們全家人去日本玩,回來的時候,特地又帶了這個稀有的甜點讓我分食,真是揪感心!


吼~~我要看更多啦...

Movie:Up In The Air(型男飛行日誌)

0 意見
中文片名:型男飛行日誌
英文片名:Up In The Air
上映日期:2010/03/05
導  演:Jason Reitman(傑森瑞特曼)
演員陣容:George Clooney(喬治克魯尼)、Vera Farmiga(薇拉法蜜嘉)、Jason Bateman(傑森貝特曼)、Anna Kendrick(安娜坎卓克)
中文官方網站:http://www.theupintheairmovie.com/intl/tw/

中文預告片:
      

劇情簡介:
★榮獲金球獎最佳影片、戲劇類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兩名)、最佳導演、最佳劇本共計六項提名

曾以《鴻孕當頭》一片入圍奧斯卡獎最佳導演獎的傑森瑞特曼這次自編自製自導《型男飛行日誌》一片,故事描述一名企業資遣專家及飛行常客萊恩賓罕(奧斯卡獎得主喬治克魯尼飾演)在常年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之後,突然發現他準備敞開心房,和一位女子發展一段感情。萊恩因為職業關係,一直都在搭乘飛機,租車並住在旅館,他也對此樂於其中,他的全副家當都可以裝在一只手拉行李箱,他也是各大航空公司的貴賓,享受著被人服侍的快樂人生。他的人生目標就是累積到一千萬英哩的飛行哩程數,但是當他快要達到目標的時候,他突然發現自己心中一片空虛。當他愛上另一名飛行常客(薇拉法蜜嘉飾演),他的老闆(傑森貝特曼飾演)受到一名理財效率專家(安娜坎卓克飾演)的影響,威脅要萊恩結束到處飛行的逍遙生活,回到公司當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萊恩聽到這消息之後又驚又喜,於是開始思考擁有一個家的意義。

派拉蒙影業暨冷泉影片公司及夢工廠影片公司出品,蒙特齊托影片公司製作,《型男飛行日誌》一片由喬治克魯尼(《瞞天過海》)、薇拉法蜜嘉(《神鬼無間》)以及安娜坎卓克(《暮光之城》)領銜主演,導演則是傑森瑞特曼(《鴻孕當頭》)。編劇是傑森瑞特曼和薛頓透納(《鐵男橄欖球》),改編自華特肯恩同名小說。製片包括艾凡瑞特曼(《恐怖郊區》)、傑森瑞特曼、丹尼爾杜比奇(《鴻孕當頭》)以及傑佛瑞克里夫德(《麻吉伴郎》)。執行製片則包括湯姆波拉克(《哈啦上路》)、喬梅傑克(《七天六夜》)、泰德葛瑞芬(《火柴人》)以及邁可柏格(《小太陽的願望》)。幕後工作人員包括攝影指導艾瑞克史提堡(《鴻孕當頭》)、美術指導史提夫薩克萊德(《蜘蛛人2》)、剪接師黛娜葛勞柏曼(《銘謝吸煙》)、服裝設計師丹尼葛立克(《窈窕老爸》)、配樂師洛夫肯特(《賴家王老五》)以及音樂總監蘭道波斯特(《自由大道》)及瑞柯克拉克(《鴻孕當頭》)。

【故事背景】
《型男飛行日誌》一片導演傑森瑞特曼曾經在他執導的處女作《銘謝吸煙》一片中描述一名煙草商說客的故事,爾後又在金獎名片《鴻孕當頭》一片中描述一名未婚懷孕少女的故事,這次他在《型男飛行日誌》一片中,描述萊恩賓罕這個有一份令人厭惡的工作的男人:他專門負責替想要縮減人事支出費用的企業或公司資遣員工。但是萊恩本人並不令人討厭,他反而是個性格耿直、充滿迷人魅力的型男,他過著當今節奏快速的生活,活在一個充滿高科技產品、舒適的服務、個人的野心以及各種物值的享受。他一直過著事業順利、生活快樂的人生;他似乎擁有一切,但是卻在內心深處覺得缺少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他的故事提出一些饒有趣味的問題:在這個科技發達,人人皆可搭乘飛機前往世界各地,並且以電腦網路溝通的世界,每個人都該如何找到一個能夠心靈相通的終身伴侶,藉以維持美國社區及家庭觀念?

另外,如果每個人都刻意避免尋找一個終身伴侶,那會發生什麼事?這些問題就是《型男飛行日誌》一片劇本的中心主題,而導演則以全新的方向讓主人翁萊恩賓罕的故事反映充滿高科技產品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逐漸瓦解的現代人生活。導演傑森瑞特曼說:「我認為這個故事是描述一個男人雖然覺得自己的生活很圓滿,但是卻一直迴避人生中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於群體必須背負的責任,而他一直都很害怕加入群體之後會有沉重的包袱,因此也錯失了與人共處或是找到真愛的機會。」導演繼續說:「我想這正是現代社會很重要的課題,大家都用手機、電子郵件或是交友或社群網站溝通,大家都不再面對面看著彼此的眼睛進行真正的心靈交流,因此整個社會的終身親密關係也變得愈來愈少。萊恩老是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在機場和飛機上花的時間比待在家裡的時間多,就是最好的比喻。機場等於是這個社會的縮影,因為機場有和外面一樣的商店、餐館和報紙或電視。我們不管到哪裡都能享受這些高科技的現代生活,但是似乎沒有一個地方可以真正算是自己的家。全球化的結果就是我們失去了歸屬感。」

《型男飛行日誌》一片改編自作家華特肯恩的同名小說,導演兼編劇傑森瑞特曼則和另一名編劇薛頓透納把這部小說當成跳板,讓故事主人翁萊恩在銀幕上踏上一段豐富的人生歷程。原著小說作者華特肯恩回想他這本小說的靈感來自他搭機飛到洛杉磯,和鄰座乘客的一段談話,他問那位先生他來自哪裡:「那位先生說:『噢,我就來自這裡,這個座位。』當我問他這是什麼意思,他說他以前有過一間公寓,但是因為他每年有300天都必須旅行,於是就把公寓賣掉,租了一間儲藏室,把他住的旅館或飯店當成自己的家。當我再問下去,他說:『有很多人都跟我一樣。』這時我才驚覺到原來這個社會有很多人都像他一樣,因為不同的原因到處旅行,而他們的生活被侷限於機場、旅館、連鎖餐廳、禮品店和書報攤。但是我也發現他一定覺得很寂寞。」於是他塑造出萊恩賓罕這個角色,他的年紀已經四十好幾了,可是除了以貴賓身份搭乘各家航空公司以外,從來沒有建立過真正的親密關係。

原著小說作者華特肯恩說:「我刻意讓萊恩的工作是負責資遣/開除企業或公司的員工,他對這份工作已經駕輕就熟,他就像一個按摩師,先是說好話讓你覺得全身舒暢,然後再把你的辦公椅推向電梯,讓員工頓時失去賴以為生的工作或是經營已久的事業。」萊恩賓罕這角色可以說是現代版的業務員,以前美國的業務員也必須在全國各地推銷公司的產品,萊恩賓罕則是在全球各地資遣曾經擁有過夢想的公司員工。導演傑森瑞特曼覺得這一點很有意思,他說:「萊恩這角色不像以前的業務員必須家家戶戶登門拜訪,而是從一個機場到另一個機場,從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而且這個中年人竟然沒有真正的戶籍地址讓人為他感到有些許的悲哀。」導演傑森瑞特曼並不只是照本宣科,直接把小說情節拍成電影,他保留了主要角色萊恩賓罕,但是卻另外塑造了兩個全新角色,她們徹底粉碎了萊恩賓罕一直以來自我中心的生活方式,這兩個全新角色分別是娜塔莉(安娜坎卓克飾演),她是一名20幾歲的理財效率專家,雖然她威脅到他原來安逸的生活,但是萊恩仍然被迫必須帶著她到處旅行;另外一個全新角色是雅莉(薇拉法蜜嘉飾演),她也是飛行常客,而她似乎是他在旅行中的心靈伴侶,讓他首次想要和另一個人擁有一份長久的親密關係。

導演說:「萊恩在片中有非常有趣的經歷,他很彆扭地扮演著娜塔莉的父親角色,同時又在認真思考成為雅莉的丈夫。」當兩位編劇在編寫劇本的同時,全球經濟也產生非常大的變化,他們在完成劇本之前,美國已經進入非常嚴重的經濟衰退,讓導演兼編劇傑森瑞特曼更深入探討這個故事的另一個主題,那就是失業。導演兼編劇傑森瑞特曼從美國嚴重的經濟衰退獲得靈感,他決定真實地記錄因為經濟衰退而失業的一般民眾以及失業在情感上對他們的強烈衝擊,於是《型男飛行日誌》一片很巧妙地結合了真人真事以及虛構故事,也以真實情況作為背景,融合了人性戲劇和喜劇。導演傑森瑞特曼說:「我們希望把開除員工的戲份拍得非常真實,於是我們就想:『何不記錄真實情況呢?』我們就前往受到經濟衰退影響最深的兩個城市,底特律市和聖路易市,在當地報紙的求職欄寫說我們在拍一部關於失業的電影,而我們在找願意談失業經驗的人。我們收到非常多的應徵信函,看了內容真是令人鼻酸。」他繼續說:「我們問這些失業人口他們被裁員時說的話,或是他們心裡想說的話,我感到很驚訝的是,我以為這些人在鏡頭前面會很彆扭,但是他們卻非常誠懇和真實,這成為這部電影我最喜歡的一部份。」他最後說:「我們每天都看到有關公司企業裁員的新聞報導,但是通常都是一些數據,大家看了就忘了,我對這部電影感到最驕傲的就是我們把這些數據以真人真事呈現出來。」

《型男飛行日誌》一片的其中一名製片是艾凡瑞特曼(《恐怖郊區》、《魔鬼剋星》),他自己也是一名知名導演,更是導演傑森瑞特曼的親生父親,他說:「我以當爸爸和製片的身份來看,這是我看過最好的劇本之一。兩位編劇藉由原著小說的角色和故事,反映目前發生的真實狀況,而傑森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他以非常獨特的黑色幽默描述一個非常嚴肅,充滿情感衝突的故事。」

以上劇情簡介來自Yahoo!奇摩電影

心得:
昨天剛看完《型男飛行日誌》的那個摸門特,腦子裡其實充滿了很多複雜的感想,讓我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樣去整理、描述,即使睡了一覺起來之後,內心都還是感受的到那樣的複雜情緒。

George Clooney所飾演的萊恩賓罕是一名專門替企業雇主開除自己旗下員工的企業資遣專家,一年當中,有322天的時間必須在全國各地往來飛行,於是,機場很自然的就成為了萊恩賓罕的「家」,一個看似應有盡有,但卻空洞的家。因為飛機場的人們總是來來去去,沒有感情的歸依或是羈絆,每個人都是過客,萊恩賓罕看似每天都融入在這忙碌的人群之中,其實,他還是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全身上下的家當就是他的隨身行李,而他也對這樣的自由生活感到異常的滿意,直到遇上了兩位改變他生活態度的女子出現。

娜塔莉(Anna Kendrick飾演),她是一名20幾歲的理財效率專家,她的出現改變了萊恩早已習慣的工作方式,她主張利用網路的方式來資遣員工,藉以替公司省下大筆的出差開銷,這樣的舉動也讓萊恩非常的感冒,而他也極力反對這樣的作法。畢竟,萊恩認為,要當面資遣一名員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更何況是透過網路的方式,那樣的作法,既不尊重當事者,也很容易讓情況變的無法收拾。試想一下,你寧願透過冷冰冰的螢幕畫面讓別人告訴你自己被裁員了,還是希望有人可以當面告訴你這樣的消息,至少留給你一點尊重,甚至是讓你可以當面宣洩一下自己的情緒?就像電影當中,最後娜塔莉的男友也是透過簡訊的方式告訴她,他要跟她分手了,甚至連一通電話都沒打,這樣冷酷無情的告別方式,又有多少人能夠承受?

另一個改變萊恩的女子則是他在出差旅途中邂逅的雅莉(Vera Farmiga飾演),她也是一名飛行常客,經過多次的相處之後,萊恩似乎改變了以往害怕給予承諾的想法,渴望能夠跟雅莉在一起,但是故事最後卻不如他所願。好不容易,萊恩總算踏出了那一步,試圖改變自己的早已習慣的單身生活,到頭來還是一場空,看到那一幕的時候,真的可以感受到George Clooney試圖表現出來的無奈、沮喪和落寞。

導演Jason Reitman也企圖利用《型男飛行日誌》這部電影傳達一個訊息,那就是「人生有伴才幸福」。不管我們是否早已習慣一個人的生活,我們都還是希望能夠跟自己所愛的人分享每一刻幸福難忘的時光,我們希望任何珍貴的回憶裡,到最後不是自己孤獨一人,如同George Clooney在電影當中所說的:「Life is better with company.」這樣也讓早已習慣一個人的我,再度去思考這樣的問題,將來是否該認真的找尋另一半?不過,我比較慶幸的是,至少我和家人的關係都很親密,感情也都很好,這是也讓我感到開心的地方。

我覺得《型男飛行日誌》的故事透露出很多當下社會的情況,也許在台灣還不是那樣的明顯,但是,的確有那樣演變的趨勢。大家可以好好用心的去感受導演Jason Reitman試圖要傳達給觀眾的意象到底是什麼,雖然故事當中沒有很大的情緒起伏,但是許多情感上的衝突是值得一再回味的。

延伸閱讀:
01.《型男飛行日誌》入圍本屆奧斯卡六項提名 導演傑森瑞特曼:人生有伴才幸福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Scientists defend tsunami warnings

0 意見
By Gillian Flaccus ASSOCIATED PRESS

HONOLULU -- The warning was ominous, its predictions dire: Oceanographers issued a bulletin telling Hawaii and other Pacific islands that a killer wave was heading their way with terrifying force and that "urgent action should be taken to protect lives and property."

But the devastating tidal surge predicted after Chile's magnitude-8.8 earthquake for areas far from the epicenter never materialized. And by Sunday, authorities had lifted the warning after waves half the predicted size tickled the shores of Hawaii and tourists once again jammed beaches and restaurants.

Scientists acknowledged they overstated the threat, but many defended their actions, saying they took the proper steps and learned the lessons of the 2004 Indonesian tsunami that killed thousands of people who didn't get enough warning.

"It's a key point to remember that we cannot under-warn. Failure to warn is not an option for us," said Dai Lin Wang, an oceanographer at the Pacific Tsunami Warning Center in Hawaii. "We cannot have a situation that we thought was no problem and then it's devastating. That just cannot happen."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fled shorelines for higher ground Saturday in a panic that circled the Pacific Rim after scientists warned 53 nations and territories that a tsunami had been generated by the massive Chilean quake.

It was the largest-scale evacuation in Hawaii in years, if not decades. Emergency sirens blared throughout the day, the Navy moved ships out of Pearl Harbor, and residents hoarded gasoline, food and water in anticipation of a major disaster. Some supermarkets even placed limits on items such as Spam because of the panic buying.

At least five people were killed by the tsunami on Robinson Crusoe Island off Chile's coast, and huge waves devastated the port city of Talcahuano, near hard-hit Concepcion on Chile's mainland.

But the threat of monster waves that left Hawaii's sun-drenched beaches empty for hours never appeared -- a stark contrast to the tidal surge that killed 230,000 people around the Indian Ocean in 2004 and flattened entire communities.

This time, waves of more than 5 feet were reported in Kahului Bay in Maui and in Hilo, on the eastern coast of Hawaii's Big Island, but did little damage. Predictions of wave height in some areas were off by as much as 50 percent.

In Tonga, where up to 50,000 people fled inland hours ahead of the tsunami, the National Disaster Office had reports of a wave up to 6.5 feet hitting a small northern island, with no indications of damage.

And in Japan, where authorities ordered 400,000 people out of coastal communities, the biggest wave was a 4-foot surge that hit the northern island of Hokkaido, flooding some piers.

A Japanese official offered an apology to those affected after the government had warned that waves of up to 10 feet could hit some northern regions.

"The tsunami estimates of the Meteorological Agency were too large, and so I'd like to apologize to individuals that were evacuated or inconvenienced," Sekita Yasuo, an official at the agency, told reporters Monday.

He said the agency compared its estimates to those from abroad and chose the larger of the two, leading to the overzealous forecasts, and that he wanted to improve accuracy in the future.

After the Pacific Tsunami Warning Center lifted its warning, some countries kept their own watches in place as a precaution. Early Monday, the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warned of a possible tsunami about 1.5 feet along its entire Pacific coast and told people to stay away from the waterfront. That warning was cleared later Monday morning.

But scientists offered no apologies for the warnings and defended their work, all while worrying that the false alarm could lead to complacency among coastal residents -- a disastrous possibility in the earthquake-prone Pacific Rim.

A similar quake in Chile in 1960 created a tsunami that killed about 140 people in Japan. The same surge hit Hawaii and devastated downtown Hilo, killing 61 residents and wiping out more than 500 homes and businesses.

"If you give too many warnings and none of them materialize, then you lose your credibility," Mr. Wang said. "That's something that we have to deal with and we have to improve."

Despite some of the panic in Hawaii, public officials called the evacuation "perfect" and said it was a good test case that proved the system worked.

Chaos was at a minimum as people heeded evacuation orders and roads were free of the gridlock that can paralyze a region before a disaster. The smooth response occurred largely because the state had so long to prepare; Hawaii is nearly 7,000 miles from where the quake hit, and it took 15 hours for the tsunami to arrive.

"I hope everyone learned from this for next time, and there will be a next time," said Gerard Fryer, a geophysicist for the warning center.

The science of predicting tsunamis is difficult, given the vast size of the ocean and the volatile forces at work miles below the surface.

Scientists use an earthquake's magnitude and location as the basis for their predictions and then refine it constantly with data from more than 30 deep-water sensors stationed across the Pacific as the shock wave sweeps across the ocean floor.

The sensors, located at 15,000 to 20,000 feet beneath the surface, measure the weight of the water and beam it to buoys floating on the surface. Scientists then use the data to calculate the tsunami's wave height in the open ocean as it progresses toward shallower waters.

Coastal inundation models based on topographic mapping add another layer of analysis, helping scientists make assumptions about how the surge will behave in shallower waters and how it might affect shoreline communities.

"There are all sorts of assumptions that we make in trying to figure out how big the waves are going to be. If we can avoid some of those assumptions, maybe we can do a better job," Mr. Fryer said.

"If this event happened tomorrow, even with this knowledge, we would be forced to do the exact same thing."

Those models could be more accurate if scientists had more deep-water sensors and could build coastal inundation models for vast parts of the Pacific Rim where the topography hasn't yet been well-surveyed, Mr. Wang said.

Because complete data doesn't exist for every coastal area, scientists must play it safe in their wave predictions, he said.

"Even for Hawaii, we only have a forecast for less than 10 locations. We don't have inundation models for every coastal point in Hawaii, and it's the same story for the U.S. mainland," Mr. Wang said. "We've got to be a little conservative. One point doesn't tell you that's going to be the maximum everywhere else."

In areas where inundation models exist, scientists' predictions were close to accurate, Mr. Wang said.

Residents and tourists alike in Hawaii said they weren't bothered by the evacuation and supported the scientists' actions -- even though the waves never showed up.

Eugene Okamoto, 33, said he came to Honolulu from Hilo to visit some tourist attractions with his father and was disappointed the two had to cancel their plans because of the evacuation orders.

But Mr. Okamoto said his family understands the tsunami threat better than most because some of his relatives lived through the tidal surge in 1960. They remember how the water was sucked down the beach moments before the wave hit.

"My uncle was on the top floor when all the water washed away and all the kids ran out to grab the fish and before they could get back, the wave came. He was way up top; he saw all his friends get washed away, and none of them were found, ever," Mr. Okamoto said as he sat with his father in a hotel lobby. "They did the right thing."

Associated Press writer Jaymes Song contributed to this report.

News Source:
http://www.washingtontimes.com/news/2010/mar/01/scientists-defend-tsunami-warnings/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3月1日 星期一

2010.03月書單

0 意見
這個月沒參加什麼試讀活動,希望有機會可以多衝幾本自己買的書,消化一些庫存(感覺每次都是這樣講 XD)

未讀書單:
01.一袋白骨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2.幽巡者 - 盧基揚年科 (Sergey V. Lukianenko)
03.德語課 - 齊格飛.藍茨 (Siegfried Lenz)
04.黑天鵝效應 -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Nassim Nicholas Taleb)
05.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 法蘭克.薛慶 (Frank Schatzing)
06.黑塔VII-業之門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7.模仿犯(上/下) - 宮部美幸
08.物理屬於相愛的人 - 尤麗.策 (Juli Zeh)
09.黑暗之半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 正在閱讀中.....
10.拿破崙的金字塔 - 威廉.迪特里奇 (William Dietrich)
11.必需品專賣店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12.Q&A - 維卡斯.史瓦盧普(Vikas Swarup)
13.六個嫌疑犯 - 維卡斯.史瓦盧普(Vikas Swarup) -> 正在閱讀中.....
14.上帝之柱 I-燃燒的聖堂 - 肯.弗雷特(Ken Follett)
15.魔島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16.告白 - 湊佳苗
17.裸陽 - 艾西莫夫(Issac Asimov)
18.曙光中的機器人 - 艾西莫夫(Issac Asimov)
19.怒月 - 海萊因(Robert A. Heinlein)
20.1Q84 - 村上春樹
21.迷霧之子 首部曲:最後帝國 - 布蘭登.山德森(Brandon Sanderson) -> 已閱畢.....
22.莫拉的雙生 - 泰絲.格里森(Tess Gerritsen) -> 已閱畢.....
23.貝納德的墮落 - 泰絲.格里森(Tess Gerritsen)

待買書單:
01.黑塔IV-巫師與水晶球(上/下)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2.黑塔V-卡拉之狼(上/下)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3.黑塔VI-蘇珊娜之歌 -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04.第三秘密 - 史帝夫.貝利 (Steve Berry)
05.聖殿騎士遺產 - 史帝夫.貝利 (Steve Berry)
06.戰龍無畏 - 娜歐蜜.諾維克 (Naomi Novik)
07.愚人節說再見 - 布萊思.寇特內 (Bryce Courtenay)
08.一的力量 - 布萊思.寇特內 (Bryce Courtenay)
09.骸骨與沉默 - 雷金納.希爾 (Reginald Hill)
10.玫瑰迷宮 - 泰塔妮亞.哈迪 (Titania Hardie)
11.冰色黑暗 - 潔若汀.麥考琳 (Geraldine McCaughrean)
12.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 - 雷克.萊爾頓(Rick Riordan)
13.心的誦讀師 - 米凱爾.柏克嘉(Mikkel Birkegaard)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Movie:紀錄片 - 正負2度C

1 意見

這部紀錄片從去年莫拉克之後的九月開始募款籌備,十月開始進行攝製的工作,歷經不到五個月完成紀錄片。本片不為得獎或學術研究,不以二至三年完成應有篇幅,原因是希望能夠在今年的颱風季節來臨之前,已於全台灣各地完成巡迴演出,讓台灣面對夏季災難全民及政府有更好的認知和準備。

影片總共分成七個大段落,第一個大段落整理過去半年來全球令人驚異的氣候變遷現象。第二個大段落,從科學家的角度,引用中央研究院以及IPCC的報告解釋這些現象為何產生。第三個階段回到台灣必須面對的幾大真相,包括台灣人口密度世界第二,只比孟加拉低,非常多貧窮的人口被迫居住本來不適合人居住,而且很危險的地方。第二個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是台灣的土地侵蝕率非常的高,每年2%,排名世界前十名。第三個,台灣位於亞洲颱風鏈島上,每一年的颱風,都是三到四個規模。換句話說,當全球暖化愈來愈嚴重,暴雨暴風極端現象愈明顯的時候,台灣因為本身很特殊的因素,災難將比中國、日本等其他亞洲國家嚴峻。未來,颱風變得會越來越強,雨量會越來越極端,大旱後就是暴雨,熱浪後緊接著寒冬,台灣民眾居住的土地侵蝕率會越來越嚴重,莫拉克不會是唯一。

紀錄片並且比較了台灣與荷蘭面對全球暖化的準備。荷蘭於1953年曾經歷類似莫拉克風災的災害,結果荷蘭建立了一個全世界最著名、史上沒有人可超越的千年水利工程,當年荷蘭訂出的叫做「千年防洪標準」;但荷蘭人,在五年前,正式的認清,這個「千年」,在氣候變遷下,連二十年都不足以面對。於是荷蘭啟動了新的國土規劃,預算規模超過國防預算,把原來填出來的土地還給大海,「還土於海」、「還土於河」,並且「與水共存」,發明水上房屋,準備好面對2035年海平面上升後的新地球生態。

紀錄片並且於2010年1月莫拉克後五個月回到風災時被稱作是煉獄的地方林邊,我們看到至今仍然淤積高於路面、橋樑的河床,非常憂心政府的效率。紀錄片同時結合台大水工所教授及學生的研究,空拍了台灣的石門水庫,由於歷次風災,包含這次莫拉克風災淤塞南部的曾文水庫、南化水庫。五年前桃芝風災淤塞了石門水庫,使水庫承受極端雨量的能力一次比一次少。以台北的石門水庫為例,目前極限容量僅至1500毫米,未來只要雨量破1500公釐,尤其雨量全於短時間內突然驟下,石門水庫甚至有重大的潰霸危機。而所謂1500毫米,只是莫拉克阿里山雨量的一半多一點,也是去年九月宜蘭寒溪測得的雨量總值。

這部紀錄片希望訴求的是所有關心台灣氣候變遷的觀眾們。我們一直期待好的領導者,但當一個民主國家沒有好的公民,民選的國家領袖就不太可能出現大改變的政策。所以,紀錄片希望能夠募集至少全台灣有一百萬人觀看正負二度C紀錄片,凝聚成這個島嶼真正最強的台灣意識,勇敢的做出改變。

紀錄片的片尾並引用了2009年,一位印度女孩在聯合國發表的談話。這個女孩站在聯合國各國代表面前,告訴擁有權力的國際領袖:「我希望你們對地球做出改變,你不要讓我長大之後,回過頭來質疑你們,當你們擁有權力的時候,你們做了什麼?」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加減2度C行動聯盟官方網站:http://xn--2c-692dw97bup4b.tw/theme.php?txtid=16
影片直接下載:http://goo.gl/KKSJ

心得:
剛剛花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將這部紀錄片看完之後,內心的感觸真的是很深,而且也覺得很沉重。人類真的是一種貪婪的生物,即使大家都知道全球暖化會帶來嚴重的災害,但是看看去年底的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變遷會議,各國領袖依舊沒有什麼有用的作為,依舊為了維護各自的利益而遲遲無法達成共識,說穿了,只是各國領袖去那邊做做樣子,演演戲,讓大家覺得他們有在關心環保議題罷了。當然,誰又想要為了放棄國家利益而成為全國民眾臭罵的總統呢?

所以這就是矛盾的地方。

一邊嚷嚷著要關心環保議題,要抑制全球暖化的現象,但是一方面卻又拋不開既有的物質享受,也改變不了浪費資源的習慣,就如同當初參與全球氣候變遷會議的某些領袖們,被媒體報導出浪費食物一樣,多麼的諷刺。

更令人感到氣憤的是,從去年八月八號的莫拉克風災到現在都已經過了半年多了,還是有一大堆的災區沒有清理完畢,一堆漂流木沒有處理,我真的不知道我們的政府到底在搞什麼鬼?整天只會想著調漲稅率,健保費用,油價和電價,增加人民的痛苦,遇到真的該積極去解決的問題時,卻又拖拖拉拉,難道真的要拖到下一次更大的災難來臨才知道要覺醒嗎?真的是越想越生氣....

影片最後,訪問到《世界又熱又平又擠》的作者佛里曼(Thomas L. Friendman),他講了一句讓我很贊同的話,他說:「有人說我們需要更好的政治人物,我說,NO!我們需要更好的公民!」是呀,我們老是期待會有更好的政治人物,訂定正確的策略來對抗全球暖化的趨勢以及因應各種災難,可是,與其如此,不如把自己的環保意識提高,認識暖化對於全球生態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影響,從自身的生活環境開始做起,做個有環保意識的地球村公民!

我真心的建議大家花點時間看一看這部影片,好好關心自己所居住的環境,無論你否住在台灣這個島上,至少你都一定住在這個地球,暖化現象的影響力是全球性的,並不只是少數國家受到波及而已。看完之後,好好思考一下,從現在開始,我們能夠做些什麼來改善全球暖化的現象,也許這個世界會因為你的想法而有所改善也說不定。希望我們將來不會被自己的後世子孫所唾棄,背負我們只懂揮霍資源,不懂替未來子孫著想的罪名。

延伸閱讀:
01.談氣候變遷 專家:勿陷入溫度迷思
02.南極巨冰山崩離 恐衝擊全球氣候
03.The Washington Times:Scientists defend tsunami warnings
04.暖化攏是假?氣候門打翻一船人英擬重新調查
05.正負2度C 環盟:錯誤多觀點也有問題
06.正負2度C數據解讀錯誤 學者不背書
07.「升溫1度降雨倍增」 學者批誇張

PS:最近又補上了一些關於延伸閱讀的連結資料,姑且不論暖化數據的真確性到底是如何,重要的是,近年的環境劇變,帶給地球上所有物種極大的威脅,我們的確是應該要重視環保的議題,即使影片內的許多數據值得商討,而且這也讓我想到兩年前讀到麥克.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所寫的《恐懼之邦》,故事的主題也是圍繞著全球暖化的議題,也對許多氣候學家提出的數據產生質疑,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來看一看,是一本很棒的書!(Update on 2010/03/02)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BOOK:沉默之心(Garcia's Heart) ☆☆☆☆☆

0 意見









作者簡介:
連恩.德肯 Liam Durcan
現為加拿大蒙特婁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並於McGill University擔任神經醫學與外科系助理教授。二○○四年,德肯醫師的短篇小說集《驅車簡遊》(A Short Journey by Car)甫出版即獲選《環球郵報》「年度百大好書」,而他以短短九個月夜間閒暇時間寫出的長篇小說處女作《沉默之心》推出後立即轟動文壇,不僅攻佔加拿大暢銷排行榜,更被譽為有伊旺.麥克尤恩、約翰.勒卡雷和格雷安.葛林等文學大師之風。德肯醫師現與家人住在蒙特婁,正在著手撰寫第二部小說。

內容簡介:
最先進的腦科技,能不能穿透最幽微的人性?
二十年前,是你教我何謂真正的醫生;
二十年後,我的醫術卻將審判你的靈魂……

加拿大醫師作家連恩.德肯打破沉默、震撼人心代表作!
◎長踞暢銷排行榜,同時獲得大眾市場、懸疑小說界與文學評論界的高度讚賞!
◎榮獲加拿大推理界最高殊榮---亞瑟.艾利斯大獎「最佳年度新人小說」
◎榮獲魁北克作家協會休.麥克藍儂文學大獎「決選小說」
◎榮獲加拿大《環球郵報》「年度選書」.美國邦諾書店「發現新人」選書
◎各國亞馬遜網路書店、邦諾書店讀者一致★★★★★最高評價!

你的手拯救了我,卻將千萬人推向地獄……
二十年前,派屈克是個成天鬼混鬧事的徬徨少年;
一次他在雜貨店外噴漆洩忿時失風被逮,
不料,來自宏都拉斯的雜貨店老闆賈西亞不但沒將他扭送法辦,
反而讓他到店裡打工彌補損失,並耐心將他導向正途。
心存感念的派屈克,長期目睹原為醫師的賈西亞祕密替非法移民看診,
也決心走上懸壺濟世之路。

二十年後,已成為頂尖腦神經學者的派屈克受邀來到聯合國海牙國際法庭,
然而,在這場轟動國際的戰犯大審中,人稱「死亡天使」的被告
竟是他當年情同父子的啟蒙恩師:賀南.賈西亞;
罪名:利用醫學技術,協助美國中情局與宏國政府對異議份子施以酷刑!
而賈西亞本人在自陳無罪之後,竟從此緊閉雙唇,再也不發一語。

在那遙遠而幽暗的過去裡,賈西亞究竟做了什麼?
一個人在非常狀態下所犯的罪,究竟是他的大腦還是心靈應該負責?
而手上掌握最新腦科技「人類決策過程分析」研究成果的派屈克,
當他同時面對賈西亞之女暨昔日戀人西莉雅、
欲利用派崔克的專業證明被告無罪的辯護律師迪考帝尼、
對案情窮追不捨的記者伊莉絲,
以及隨時將傳喚他出庭作證的國際法庭法官等各方人馬的層層壓力,
究竟能不能及時為恩師、也為正義發聲?

心得:
派屈克.拉茲倫寇,一名擁有最新腦科學技術-「人類決策過程分析」研究成果的腦科醫師,也是紐洛納生物科技公司的科技長暨創辦人,專門提供商業公司「神經認知導向的行銷策略」;更重要的是,他昔日的啟蒙恩師就是外號「列帕提里克天使」的賀南.賈西亞-一名幫助美國情治單位與宏都拉斯政府翦除左派反政府勢力的國際戰犯。在派屈克的心目中,賀南是位親切正直、慷慨熱心的醫師,也是幫助他走向懸壺濟世之路的導師,賀南的女兒西莉雅更是派屈克的昔日戀人,面對這種種的情感糾葛,讓派屈克難以將「國際戰犯」這個名詞與賀南聯想在一起。也因此,派屈克決定放下手邊的重要工作,應賀南辯護律師迪考帝尼的要求,遠走荷蘭海牙,幫助賀南來打這場官司,企圖利用派屈克的腦科學研究專長來替昔日恩師脫罪。

讓我很好奇的是,以當今的科學研究技術,真的有辦法對一個人的大腦神經反應做出很精確的判讀嗎?我想,可能還是沒有辦法的。舉例來說,「測謊」這個手段是很多偵辦犯罪人員常用的手法,但是,即使受測者沒有通過測謊(或是通過了測謊),這樣的結果都沒有辦法當作是法官判定受測者是否有罪的依據,也就是說,「測謊」這樣的技術,還不到可以當作呈堂證供的地步。既然如此,我們又該如何利用腦科學研究去判定犯罪者當下的腦波活動所引發的行為能力呢?也許,作者提供了一個讓大家可以去想像的空間,去思考這樣的技術在未來是否可行,或許也會讓更多人對於腦科學的研究領域感興趣。

作者在《沉默之心》一書當中,運用了大量的專業醫學知識,跳脫傳統的舖陳方式,利用主角時而回憶過往,時而經歷當下的描述方式,勾勒出整個故事的脈絡,讓讀者不僅僅是在讀一本故事,更像是在參與一件國際刑案的調查過程,讀起來非常的過癮!

吼~~我要看更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