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7日 星期一
Finally
終於又讓我接到一個家教學生了,在空窗了將近八個月之後,finally.......
可以結束一直吃我老本的生活了,之前看著存款簿的數字一直削減,真是有種莫名的惆悵,還好靠著上一個家教的工作,存了一點錢,讓我可以安然度過這八個月的薪水乾旱期,撐著不跟家裡拿錢真的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 不過終於熬過來了,送!我就要出運了!ㄟ,沒有啦,至少可以不必過的這麼拮据就是了~~
雖然接了這個學生,收入沒有之前家教的多,不過還是不無小補,再努力找一個好了~這樣就有機會可以再多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
PS:找家教真是一件艱困的事情,果然還是要靠人脈比較快~ @@
吼~~我要看更多啦...
可以結束一直吃我老本的生活了,之前看著存款簿的數字一直削減,真是有種莫名的惆悵,還好靠著上一個家教的工作,存了一點錢,讓我可以安然度過這八個月的薪水乾旱期,撐著不跟家裡拿錢真的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 不過終於熬過來了,送!我就要出運了!ㄟ,沒有啦,至少可以不必過的這麼拮据就是了~~
雖然接了這個學生,收入沒有之前家教的多,不過還是不無小補,再努力找一個好了~這樣就有機會可以再多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
PS:找家教真是一件艱困的事情,果然還是要靠人脈比較快~ @@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07年8月25日 星期六
氣候越暖颱風越強
全球暖化讓海面溫度升高,助長了颱風威力
撰文╱川柏斯(Kevin E. Trenberth)
翻譯/林筱雯
2004年的夏天似乎是個嚴重警訊:這年,四個颶風襲擊美國弗羅里達州,前所未見;十個颱風登陸日本,比過去的最高紀錄還多四個。科學家嚇壞了,提出各種理論,解釋熱帶氣旋為何增加。這些理論彼此矛盾,而對於全球暖化如何影響熱帶氣旋,意見更是分歧。大自然就像脫韁野馬,2005年,北大西洋的夏季颶風數量再度打破紀錄,其中包括破壞力強大的卡崔娜和莉塔颶風。2006年,美國東南部的房屋保險費用大漲,但颶風總數卻遠低於預期。如果全球暖化真的對颶風有影響,為什麼2006年的颶風那麼少?
科學家分析天氣型態並提出理論,同時說明為什麼颶風在2004和2005年大幅增加,在2006年卻意外地平靜。不幸的是,理論也預言了未來我們將遇上麻煩。 颶風的前身是熱帶大氣的擾動。當擾動發展成有組織的雷雨系統,開始旋轉,風速超過每小時62公里,氣象學家就會為它命名。如果系統最大風速超過每小時119公里,則稱為熱帶氣旋,大西洋和東北太平洋地區使用的名稱是「颶風」,西北太平洋地區稱「颱風」,印度洋地區則簡單稱為「氣旋」,在本文中,我會交替使用這些稱呼。
科學家必須先了解熱帶風暴如何形成,才能討論全球暖化對颱風的數目、大小、強度(也就是風速)有什麼影響。過去幾年,科學家發展出更細緻的模式,模擬颱風如何生成。颱風需要溫暖的海水,所以大多在熱帶地區形成。在熱帶,太陽近乎直射地球,海水吸收大部份的入射能量,並主要以蒸發作用將多餘的熱排出,當水蒸氣凝結形成雨,會釋放潛熱到大氣中。冬天,風把熱送到高緯度,再輻射到太空;但是在夏天,潛熱會一直留在赤道,並透過對流,上升到高空,對流過程造成許多現象,從積雲到雷雨都有可能,當環境適當時,雷雨群可以組成渦旋,從海洋汲取大量熱能,並形成颱風。
大氣中必須先有擾動,才能觸發渦旋形成。北大西洋的大氣擾動通常由非洲中部的西海岸傳來,非洲內陸的沙漠和海岸山脈的森林之間的溫度差異,會造成大氣擾動。其他有利於渦旋形成的條件,還包括海面溫度必須高於26℃、水氣要充足、洋面有低壓帶,以及高低緯間的風切微弱(太強的風切會撕裂新生氣旋)。
海洋是颱風的溫床
海面溫度是颱風生成的關鍵要素之一,科學家對近年的颱風型態感到好奇,所以就想要知道海溫在過去數十年有什麼改變,而颱風的數量、大小、強度又隨著改變了多少。如果海溫真的對颱風有影響,那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暖化,會是導致海溫上升的主要原因嗎?還有,2004、2005這兩個破紀錄的年份,有什麼特別的環境條件?科學家已經很了解,溫室氣體(例如,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大量累積會讓地球變暖,然後讓海溫升高,水氣的製造量也會變多,使颱風形成前的對流運動更容易發生。在2005年之後,我們的問題是:海溫真的升高了嗎?全球暖化究竟讓海溫升高了多少?
1970年之前,衛星觀測尚未普及,全球颱風的數量統計並不可靠,但氣候學家認為,熱帶北大西洋的颶風記錄從1944年起就很可信了,因為偵查飛機開始定期監測熱帶風暴。查看歷史記錄後,我們發現,1994年起,有命名的北大西洋風暴和颶風數量逐漸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北緯10~20度的北大西洋海溫也上升了,這和颶風數量的增加非常吻合,這股變暖的海水由非洲延伸到中美洲,而且正好位在赤道北邊,是颶風形成的重要地區。
有些科學家認為,1994年以後北大西洋的海溫上升,只不過是反映大西洋多年代振盪(AMO)的影響而已。AMO是一種自然循環,北大西洋海溫在保持數十年的相對低溫後,會升高數十年,之後又逐漸降低(最大溫差約0.5℃)。專家認為,這種循環源自洋流的變化(例如環繞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流帶來的暖流)和海洋較深處的回流。1970年代起,直到1990年代早期,北大西洋的海溫比較低;1990年代以後,AMO再回到較暖的狀態,颶風形成數目比低溫時期來得多。不過,從電腦模式來看,AMO循環並不能完全解釋颶風為什麼自1995年起大量增多,也無法解釋2005和2006年發生了什麼事。
雖然,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到大氣裡,就像正在進行一場無法控制的大型環境實驗,然而氣候學家卻無法真正進行改變地球的實驗,他們必須改用氣候模式,才能測試影響海溫和颱風的各種因素。這些模式的目標是重現所有影響氣候的重要物理、化學、生物過程。在多年努力之後,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以及其他研究單位的科學家,發展出一套全球氣候模式,可以合理重現過去一世紀以來全球大氣、海溫的實際變化。模式也把其他變因考慮進來,包括大氣化學成份的變化、太陽的能量輸出,或是大型火山噴發產生的灰燼阻隔太陽輻射、讓全球氣溫暫時降低一、兩年。
透過氣候模式,我們能單獨研究人類造成的變化(例如,排放煙塵和污染物到大氣裡),並且估計改變的後果。研究結果顯示,剔除AMO因素之後,大西洋的暖化和人為導致的大氣增溫有關係。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氣候學家桑德(Ben Santer)與同事最近發表一項研究,把熱帶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暖化歸因於人為溫室氣體的增加。初步估計指出,1970年起,全球暖化導致海溫增加了0.6℃,雖然這樣的海溫增加幅度聽起來很小,卻能夠大幅影響熱帶風暴的強度,就像卡崔娜颶風經過墨西哥灣流的時候,海溫只要上升1℃,就能讓颶風的強度整整增加一個等級(例如從第二級變成第三級)。
熱帶氣旋活動受海溫影響非常大,因此我們能夠推論:全球暖化讓熱帶風暴更加強烈。2005年6月,我在《科學》發表的論文中,詳細討論了海溫和熱帶風暴的關聯,兩個月後,麻省理工學院的伊曼紐(Kerry Emanuel)在《自然》發表直接的觀測證據,我們兩人的研究是完全獨立進行的。伊曼紐證明,1970年之後全球氣旋強度與生命期的顯著增加,和海溫增加有關,就算根據其他專家提出的質疑修正結果,也只小幅改變某些特定的相關性,整體結論並不會改變。2005年9月,喬治亞理工學院的韋布斯特(Peter Webster)和同事在《科學》發表研究,證明1970年以後,四級和五級颶風的數量,有明顯的增加,而且佔所有颶風的比例也增加了,他們認為,既然我們已經觀測到海溫升高,颶風的數量本來就應該跟著增加。………………………
---
臺灣的颱風這麼多,看看這篇文章,了解一下現在全球的氣候變化,順便增加一點關於氣象方面的知識吧~ :)
BTW,這篇文章其實還有後面的內容,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2007年8月份的《科學人》雜誌。我覺得《科學人》是一本很棒的科普雜誌,蠻值得看的。我自己覺得,雖然唸書的領域並不一定是與科學研究有關,將來工作也可能用不上,但是這方面的常識或是知識還是需要增加,當作是充實自己,也許不需要很深入的去研究,起碼粗略的了解和認知是必需的。工作賺錢很重要,充實腦袋也是一樣。 :)
吼~~我要看更多啦...
撰文╱川柏斯(Kevin E. Trenberth)
翻譯/林筱雯
2004年的夏天似乎是個嚴重警訊:這年,四個颶風襲擊美國弗羅里達州,前所未見;十個颱風登陸日本,比過去的最高紀錄還多四個。科學家嚇壞了,提出各種理論,解釋熱帶氣旋為何增加。這些理論彼此矛盾,而對於全球暖化如何影響熱帶氣旋,意見更是分歧。大自然就像脫韁野馬,2005年,北大西洋的夏季颶風數量再度打破紀錄,其中包括破壞力強大的卡崔娜和莉塔颶風。2006年,美國東南部的房屋保險費用大漲,但颶風總數卻遠低於預期。如果全球暖化真的對颶風有影響,為什麼2006年的颶風那麼少?
科學家分析天氣型態並提出理論,同時說明為什麼颶風在2004和2005年大幅增加,在2006年卻意外地平靜。不幸的是,理論也預言了未來我們將遇上麻煩。 颶風的前身是熱帶大氣的擾動。當擾動發展成有組織的雷雨系統,開始旋轉,風速超過每小時62公里,氣象學家就會為它命名。如果系統最大風速超過每小時119公里,則稱為熱帶氣旋,大西洋和東北太平洋地區使用的名稱是「颶風」,西北太平洋地區稱「颱風」,印度洋地區則簡單稱為「氣旋」,在本文中,我會交替使用這些稱呼。
科學家必須先了解熱帶風暴如何形成,才能討論全球暖化對颱風的數目、大小、強度(也就是風速)有什麼影響。過去幾年,科學家發展出更細緻的模式,模擬颱風如何生成。颱風需要溫暖的海水,所以大多在熱帶地區形成。在熱帶,太陽近乎直射地球,海水吸收大部份的入射能量,並主要以蒸發作用將多餘的熱排出,當水蒸氣凝結形成雨,會釋放潛熱到大氣中。冬天,風把熱送到高緯度,再輻射到太空;但是在夏天,潛熱會一直留在赤道,並透過對流,上升到高空,對流過程造成許多現象,從積雲到雷雨都有可能,當環境適當時,雷雨群可以組成渦旋,從海洋汲取大量熱能,並形成颱風。
大氣中必須先有擾動,才能觸發渦旋形成。北大西洋的大氣擾動通常由非洲中部的西海岸傳來,非洲內陸的沙漠和海岸山脈的森林之間的溫度差異,會造成大氣擾動。其他有利於渦旋形成的條件,還包括海面溫度必須高於26℃、水氣要充足、洋面有低壓帶,以及高低緯間的風切微弱(太強的風切會撕裂新生氣旋)。
海洋是颱風的溫床
海面溫度是颱風生成的關鍵要素之一,科學家對近年的颱風型態感到好奇,所以就想要知道海溫在過去數十年有什麼改變,而颱風的數量、大小、強度又隨著改變了多少。如果海溫真的對颱風有影響,那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暖化,會是導致海溫上升的主要原因嗎?還有,2004、2005這兩個破紀錄的年份,有什麼特別的環境條件?科學家已經很了解,溫室氣體(例如,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大量累積會讓地球變暖,然後讓海溫升高,水氣的製造量也會變多,使颱風形成前的對流運動更容易發生。在2005年之後,我們的問題是:海溫真的升高了嗎?全球暖化究竟讓海溫升高了多少?
1970年之前,衛星觀測尚未普及,全球颱風的數量統計並不可靠,但氣候學家認為,熱帶北大西洋的颶風記錄從1944年起就很可信了,因為偵查飛機開始定期監測熱帶風暴。查看歷史記錄後,我們發現,1994年起,有命名的北大西洋風暴和颶風數量逐漸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北緯10~20度的北大西洋海溫也上升了,這和颶風數量的增加非常吻合,這股變暖的海水由非洲延伸到中美洲,而且正好位在赤道北邊,是颶風形成的重要地區。
有些科學家認為,1994年以後北大西洋的海溫上升,只不過是反映大西洋多年代振盪(AMO)的影響而已。AMO是一種自然循環,北大西洋海溫在保持數十年的相對低溫後,會升高數十年,之後又逐漸降低(最大溫差約0.5℃)。專家認為,這種循環源自洋流的變化(例如環繞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流帶來的暖流)和海洋較深處的回流。1970年代起,直到1990年代早期,北大西洋的海溫比較低;1990年代以後,AMO再回到較暖的狀態,颶風形成數目比低溫時期來得多。不過,從電腦模式來看,AMO循環並不能完全解釋颶風為什麼自1995年起大量增多,也無法解釋2005和2006年發生了什麼事。
雖然,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到大氣裡,就像正在進行一場無法控制的大型環境實驗,然而氣候學家卻無法真正進行改變地球的實驗,他們必須改用氣候模式,才能測試影響海溫和颱風的各種因素。這些模式的目標是重現所有影響氣候的重要物理、化學、生物過程。在多年努力之後,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以及其他研究單位的科學家,發展出一套全球氣候模式,可以合理重現過去一世紀以來全球大氣、海溫的實際變化。模式也把其他變因考慮進來,包括大氣化學成份的變化、太陽的能量輸出,或是大型火山噴發產生的灰燼阻隔太陽輻射、讓全球氣溫暫時降低一、兩年。
透過氣候模式,我們能單獨研究人類造成的變化(例如,排放煙塵和污染物到大氣裡),並且估計改變的後果。研究結果顯示,剔除AMO因素之後,大西洋的暖化和人為導致的大氣增溫有關係。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氣候學家桑德(Ben Santer)與同事最近發表一項研究,把熱帶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暖化歸因於人為溫室氣體的增加。初步估計指出,1970年起,全球暖化導致海溫增加了0.6℃,雖然這樣的海溫增加幅度聽起來很小,卻能夠大幅影響熱帶風暴的強度,就像卡崔娜颶風經過墨西哥灣流的時候,海溫只要上升1℃,就能讓颶風的強度整整增加一個等級(例如從第二級變成第三級)。
熱帶氣旋活動受海溫影響非常大,因此我們能夠推論:全球暖化讓熱帶風暴更加強烈。2005年6月,我在《科學》發表的論文中,詳細討論了海溫和熱帶風暴的關聯,兩個月後,麻省理工學院的伊曼紐(Kerry Emanuel)在《自然》發表直接的觀測證據,我們兩人的研究是完全獨立進行的。伊曼紐證明,1970年之後全球氣旋強度與生命期的顯著增加,和海溫增加有關,就算根據其他專家提出的質疑修正結果,也只小幅改變某些特定的相關性,整體結論並不會改變。2005年9月,喬治亞理工學院的韋布斯特(Peter Webster)和同事在《科學》發表研究,證明1970年以後,四級和五級颶風的數量,有明顯的增加,而且佔所有颶風的比例也增加了,他們認為,既然我們已經觀測到海溫升高,颶風的數量本來就應該跟著增加。………………………
---
臺灣的颱風這麼多,看看這篇文章,了解一下現在全球的氣候變化,順便增加一點關於氣象方面的知識吧~ :)
BTW,這篇文章其實還有後面的內容,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2007年8月份的《科學人》雜誌。我覺得《科學人》是一本很棒的科普雜誌,蠻值得看的。我自己覺得,雖然唸書的領域並不一定是與科學研究有關,將來工作也可能用不上,但是這方面的常識或是知識還是需要增加,當作是充實自己,也許不需要很深入的去研究,起碼粗略的了解和認知是必需的。工作賺錢很重要,充實腦袋也是一樣。 :)
吼~~我要看更多啦...
iMAC
真想敗一台~~~ @@
感覺超讚!!可惜現在沒有閒錢,不然也想要換電腦了。
側面看起來真的很薄~~
放一台在桌上,精簡又有裝飾感
一整個就是讚!
iMAC AD:http://www.apple.com/imac/?watchAd=yes
PS:如果有更多的預算,更想要敗MAC BOOK PRO ~_~
吼~~我要看更多啦...
感覺超讚!!可惜現在沒有閒錢,不然也想要換電腦了。
側面看起來真的很薄~~
放一台在桌上,精簡又有裝飾感
一整個就是讚!
iMAC AD:http://www.apple.com/imac/?watchAd=yes
PS:如果有更多的預算,更想要敗MAC BOOK PRO ~_~
吼~~我要看更多啦...
溝通是為了解決未來的問題
文/王宏仁 (記者) 2007-07-23
面對企業追求成長,車王電子資訊長方書成反而精簡人力設備,善用溝通貼近需求,將服務做大。
走進展示室,車王電子方書成資訊長如數家珍的一一介紹車王電子各項產品,不論是汽車引擎上的零組件、影像後視鏡、電動工具,甚至是最新RF胎壓偵測器的接收原理。很難想像,半年前,方書成還是一家完全不同產業的半導體公司資訊經理。不同於一般新任資訊長,方書成顯示出對公司業務高度了解,連負責展示室的行銷小姐都稱讚資訊長幾乎像她一樣熟悉。但他謙虛的說:「這表示我們eLearning做得很好。」
為什麼從世界第三大半導體封裝公司,來到傳統汽車零組件廠商,方書成說:「因為這裡有更大的挑戰。」原來車王電子蔡裕慶總經理有一個夢,想成為垂直與水平整合的汽車零組件供應商。「蔡總經理希望我運用IT整合整個供應鏈以及未來可能的銷售平臺。」他說。CEO希望公司跨足到不同商務模式,可讓CIO重新規畫IT架構、更有機會深入策略面與技術面。方書成覺得能這樣大展所長的機會十年都遇不到。
車王電子主業務是汽車零組件與電動工具,自92年遭美國品牌商突然抽單撤回十億臺幣訂單的危機後,積極拓展對他國行銷與海外據點,現已拓展到英美、加拿大、巴西、比利時等,主要製造基地是臺灣與大陸,所有伺服器都集中臺中總公司。方書成認為:「一般資訊系統如ERP等等,車王都有,但現有資訊架構還不足邁向這樣跳躍式的願景。」
CIO經常面臨的兩難是IT投資不足與需滿足過多需求,往往會阻礙IT有效支援企業業務發展。方書成的挑戰更大,但他卻反其道而行,不直接透過擴大IT投資來打造未來所需資訊平臺。方書成與總經理溝通,先確立IT預算只佔營業額的千分之3.5,以目前車王近30億營業額估算,IT預算約千萬元上下。他想要把服務做大,但要設備精簡、人力精簡,將IT投資真正花在刀口上。如何精簡?方書成的秘訣其實只有兩句話: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人盡其才,拉高員工視野以一當十
方書成第一個精簡的是人力。車王電子臺灣總公司資訊部門只有9人。如何滿足所需?方書成不認為人少是困擾:「不是找更多的人,那反而稀釋績效也不易管理,而是要拉高部門成員的視野,從專案管理的角色來看工作。」方書成從更高的職涯規畫,來要求資訊部門的員工,要把自己視為是專案經理的角色,而不是程式工程師的角色。這兩者個差別在於,工程師的任務是坐在電腦前處理一支支的程式,程式寫完沒有問題,就可以交差。但是專案管理是從整個專案的視野來看程式,專案經理的任務是管理,管理資源、時間、品質。
專案中所需多種角色和任務都納入一個專案經理中。他認為:「一個專案經理可抵10個程式設計師,若我底下都是專案經理,我就不用擔心,因為9個人等於90個人。」方書成採取漸進方式,鼓勵員工朝專案經理做生涯規畫,要求員工先挪固定百分比的時間從事專案管理的思考,到能夠獨立推動完整專案。他從IT職涯發展的角度,將資訊部門的工程人員,轉化為更高階的專案管理人員。人員素質提升,有更大的責任承擔能力,就達到人力精簡的效果。
物盡其用,使用需求是關鍵
使用者需求無窮,但IT資源有限,所以CIO職責就是要分配。能運用精簡的人力設備做更多的事情,才能凸顯CIO的能力,這正是方書成給自己的挑戰。他不認同擴大投資、增加人力、建置更多系統,就一定能夠產生更多的價值,他說:「養更多人,會稀釋績效,也增加管理困難。建更多系統,但沒有整合,使用者得熟悉不同的系統,對使用者也是負擔。」方書成認為必須管理資源,不是要什麼加什麼,如何發揮系統最大效益,物盡其用,關鍵是要懂使用者要什麼。
他強調表示:「不管要推動什麼專案,要以企業的需要為需要,使用者的想法到哪裡,就做到哪裡。」整體規畫面上,他與CEO溝通,清楚了解CEO所擘畫的企業願景後,從中規畫IT長期策略與方針。他進一步強調了解企業願景的重要性:「使用者也承接企業方針,各部門都是。我知道我的長遠規畫,策略方針,我們大家都看得到共同的目標,怎麼會背道而馳,就能夠彼此拉拔一起走。」
如何抑制需求過度膨脹?他會向其他部門主管公開IT預算,要求各部門主管自行評估需耗費的IT預算,在合理範圍中提出需求,而不是把需求都開給資訊部門,由CIO自己拿捏。但他會從旁提供IT合理預算的諮詢,一方面告訴部門主管所需成本,一方面討論其他替代方案。方書成表示就像是互動式教學那樣的溝通方式,他讓各部門主管分攤IT投資的責任,來嚴謹IT預算的使用。
他不僅是正式的決策會議上花時間溝通討論,也透過許多非正式互動,例如茶水間遇到其他部門主管,就順便聊聊工作近況或問題等。甚至其他部門會議時,方書成有空也會參與,一邊旁聽,一邊思考如何從IT的角度來協助其他部門的計畫。
使用者聲音不只是自由心證的使用者意見,還需要能管理的數據。方書成定期追蹤系統實際使用率,從使用量變化評估系統功能存在的必要性。他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績效,也才能反映使用者實際需要。以電子表單為例,方書成觀察每一張電子表單的使用率,如果使用率很低,顯示使用者不需要這張表單,因為每張表單都會耗費維護人力,因此他會先考慮放棄,如果無法放棄,再透過表單合併或功能轉換來提供使用價值,增加使用率。
透過使用率精簡功能還不夠,還進一步思考,每一個系統導入時,什麼東西要被取代。方書成從生命周期的觀點看待系統,系統不是導入後永遠存在,當新系統成立時,要去檢視周邊,有哪些系統要退休,或哪些系統要整合。一方面能減少維護人力,也提供使用者一個整合環境,減少作業複雜性衍生的成本。
溝通才能預防未來的問題
方書成每天平均工時超過12小時。他笑了笑說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溝通上。他強調:「乍看之下是浪費時間,但這是解決未來的問題,如果不花時間去溝通,這些隱藏的問題會發生,變成問題。今天都溝通完畢,未來就不是問題。」花力氣與各部門溝通,一方面增加對業務的了解,一方面也貼近使用需求。他希望IT不只要省,還要省得恰到好處。文⊙王宏仁
CIO讓自己失業,才能看的更遠
方書成指出:「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就是讓自己失業。這就是我要做的事情。」他停了一下,繼續解釋:「不是遞出辭呈,讓自己失業的目的是讓自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做別的事情,而不是管眼前的事情。做眼前的事情,就永遠看不到遠地,頭抬不起來。」
方書成比較他在國外的經驗:「為什麼臺灣人需要一直加班,明明做完卻還要再檢查一下。因為我們不相信,所以要檢查,如果制度化,標準化,幹嘛還要檢查,沒有必要。如果每一件事情都靠人治的話,會很痛苦,因為換人就會換腦袋。」他強調:「我把我的人Release出來,就可以跟CEO要求做別的工作,不用再侷限在這邊做這些事情。讓自己失業,因為整個系統都完整了,機制都存在了,讓自己跳出來,可以抬頭看上面,這才是真正重要。」整理⊙王宏仁
CIO小檔案-方書成
車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資訊長
●學經歷:淡江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精業資訊的程式設計師,擔任過多種IT職務。33歲出國於EDS(Electronic Data Systems)任職,從事流通業的系統整合工作,同時也完成密西根大學資訊管理碩士學位,五年後(1999年)回臺灣任職矽品科技從事電子商務相關工作。2007年3月進入車王電子擔任資訊長一職。
公司檔案-車王電子
●公司成立時間: 71年7月
●主要業務:汽車引擎用電子控制零組件與電動工具
●營業額:2006年約28億7千萬
●員工人數:1800人
●資訊部門人數:臺灣總公司編制10人,現有9人,另大陸廠有3位。
●每年IT預算:約一千萬元
原文出處: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44464
吼~~我要看更多啦...
面對企業追求成長,車王電子資訊長方書成反而精簡人力設備,善用溝通貼近需求,將服務做大。
走進展示室,車王電子方書成資訊長如數家珍的一一介紹車王電子各項產品,不論是汽車引擎上的零組件、影像後視鏡、電動工具,甚至是最新RF胎壓偵測器的接收原理。很難想像,半年前,方書成還是一家完全不同產業的半導體公司資訊經理。不同於一般新任資訊長,方書成顯示出對公司業務高度了解,連負責展示室的行銷小姐都稱讚資訊長幾乎像她一樣熟悉。但他謙虛的說:「這表示我們eLearning做得很好。」
為什麼從世界第三大半導體封裝公司,來到傳統汽車零組件廠商,方書成說:「因為這裡有更大的挑戰。」原來車王電子蔡裕慶總經理有一個夢,想成為垂直與水平整合的汽車零組件供應商。「蔡總經理希望我運用IT整合整個供應鏈以及未來可能的銷售平臺。」他說。CEO希望公司跨足到不同商務模式,可讓CIO重新規畫IT架構、更有機會深入策略面與技術面。方書成覺得能這樣大展所長的機會十年都遇不到。
車王電子主業務是汽車零組件與電動工具,自92年遭美國品牌商突然抽單撤回十億臺幣訂單的危機後,積極拓展對他國行銷與海外據點,現已拓展到英美、加拿大、巴西、比利時等,主要製造基地是臺灣與大陸,所有伺服器都集中臺中總公司。方書成認為:「一般資訊系統如ERP等等,車王都有,但現有資訊架構還不足邁向這樣跳躍式的願景。」
CIO經常面臨的兩難是IT投資不足與需滿足過多需求,往往會阻礙IT有效支援企業業務發展。方書成的挑戰更大,但他卻反其道而行,不直接透過擴大IT投資來打造未來所需資訊平臺。方書成與總經理溝通,先確立IT預算只佔營業額的千分之3.5,以目前車王近30億營業額估算,IT預算約千萬元上下。他想要把服務做大,但要設備精簡、人力精簡,將IT投資真正花在刀口上。如何精簡?方書成的秘訣其實只有兩句話: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人盡其才,拉高員工視野以一當十
方書成第一個精簡的是人力。車王電子臺灣總公司資訊部門只有9人。如何滿足所需?方書成不認為人少是困擾:「不是找更多的人,那反而稀釋績效也不易管理,而是要拉高部門成員的視野,從專案管理的角色來看工作。」方書成從更高的職涯規畫,來要求資訊部門的員工,要把自己視為是專案經理的角色,而不是程式工程師的角色。這兩者個差別在於,工程師的任務是坐在電腦前處理一支支的程式,程式寫完沒有問題,就可以交差。但是專案管理是從整個專案的視野來看程式,專案經理的任務是管理,管理資源、時間、品質。
專案中所需多種角色和任務都納入一個專案經理中。他認為:「一個專案經理可抵10個程式設計師,若我底下都是專案經理,我就不用擔心,因為9個人等於90個人。」方書成採取漸進方式,鼓勵員工朝專案經理做生涯規畫,要求員工先挪固定百分比的時間從事專案管理的思考,到能夠獨立推動完整專案。他從IT職涯發展的角度,將資訊部門的工程人員,轉化為更高階的專案管理人員。人員素質提升,有更大的責任承擔能力,就達到人力精簡的效果。
物盡其用,使用需求是關鍵
使用者需求無窮,但IT資源有限,所以CIO職責就是要分配。能運用精簡的人力設備做更多的事情,才能凸顯CIO的能力,這正是方書成給自己的挑戰。他不認同擴大投資、增加人力、建置更多系統,就一定能夠產生更多的價值,他說:「養更多人,會稀釋績效,也增加管理困難。建更多系統,但沒有整合,使用者得熟悉不同的系統,對使用者也是負擔。」方書成認為必須管理資源,不是要什麼加什麼,如何發揮系統最大效益,物盡其用,關鍵是要懂使用者要什麼。
他強調表示:「不管要推動什麼專案,要以企業的需要為需要,使用者的想法到哪裡,就做到哪裡。」整體規畫面上,他與CEO溝通,清楚了解CEO所擘畫的企業願景後,從中規畫IT長期策略與方針。他進一步強調了解企業願景的重要性:「使用者也承接企業方針,各部門都是。我知道我的長遠規畫,策略方針,我們大家都看得到共同的目標,怎麼會背道而馳,就能夠彼此拉拔一起走。」
如何抑制需求過度膨脹?他會向其他部門主管公開IT預算,要求各部門主管自行評估需耗費的IT預算,在合理範圍中提出需求,而不是把需求都開給資訊部門,由CIO自己拿捏。但他會從旁提供IT合理預算的諮詢,一方面告訴部門主管所需成本,一方面討論其他替代方案。方書成表示就像是互動式教學那樣的溝通方式,他讓各部門主管分攤IT投資的責任,來嚴謹IT預算的使用。
他不僅是正式的決策會議上花時間溝通討論,也透過許多非正式互動,例如茶水間遇到其他部門主管,就順便聊聊工作近況或問題等。甚至其他部門會議時,方書成有空也會參與,一邊旁聽,一邊思考如何從IT的角度來協助其他部門的計畫。
使用者聲音不只是自由心證的使用者意見,還需要能管理的數據。方書成定期追蹤系統實際使用率,從使用量變化評估系統功能存在的必要性。他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績效,也才能反映使用者實際需要。以電子表單為例,方書成觀察每一張電子表單的使用率,如果使用率很低,顯示使用者不需要這張表單,因為每張表單都會耗費維護人力,因此他會先考慮放棄,如果無法放棄,再透過表單合併或功能轉換來提供使用價值,增加使用率。
透過使用率精簡功能還不夠,還進一步思考,每一個系統導入時,什麼東西要被取代。方書成從生命周期的觀點看待系統,系統不是導入後永遠存在,當新系統成立時,要去檢視周邊,有哪些系統要退休,或哪些系統要整合。一方面能減少維護人力,也提供使用者一個整合環境,減少作業複雜性衍生的成本。
溝通才能預防未來的問題
方書成每天平均工時超過12小時。他笑了笑說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溝通上。他強調:「乍看之下是浪費時間,但這是解決未來的問題,如果不花時間去溝通,這些隱藏的問題會發生,變成問題。今天都溝通完畢,未來就不是問題。」花力氣與各部門溝通,一方面增加對業務的了解,一方面也貼近使用需求。他希望IT不只要省,還要省得恰到好處。文⊙王宏仁
CIO讓自己失業,才能看的更遠
方書成指出:「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就是讓自己失業。這就是我要做的事情。」他停了一下,繼續解釋:「不是遞出辭呈,讓自己失業的目的是讓自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做別的事情,而不是管眼前的事情。做眼前的事情,就永遠看不到遠地,頭抬不起來。」
方書成比較他在國外的經驗:「為什麼臺灣人需要一直加班,明明做完卻還要再檢查一下。因為我們不相信,所以要檢查,如果制度化,標準化,幹嘛還要檢查,沒有必要。如果每一件事情都靠人治的話,會很痛苦,因為換人就會換腦袋。」他強調:「我把我的人Release出來,就可以跟CEO要求做別的工作,不用再侷限在這邊做這些事情。讓自己失業,因為整個系統都完整了,機制都存在了,讓自己跳出來,可以抬頭看上面,這才是真正重要。」整理⊙王宏仁
CIO小檔案-方書成
車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資訊長
●學經歷:淡江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精業資訊的程式設計師,擔任過多種IT職務。33歲出國於EDS(Electronic Data Systems)任職,從事流通業的系統整合工作,同時也完成密西根大學資訊管理碩士學位,五年後(1999年)回臺灣任職矽品科技從事電子商務相關工作。2007年3月進入車王電子擔任資訊長一職。
公司檔案-車王電子
●公司成立時間: 71年7月
●主要業務:汽車引擎用電子控制零組件與電動工具
●營業額:2006年約28億7千萬
●員工人數:1800人
●資訊部門人數:臺灣總公司編制10人,現有9人,另大陸廠有3位。
●每年IT預算:約一千萬元
原文出處: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44464
吼~~我要看更多啦...
誤會
同樣的話,不一樣的說法,然後,就造成了誤會。
算了,反正也沒有什麼好解釋的,既然觀念不同,多說也是白費,
更何況只是兩個原本就不相干的人。
Let it be.....
討厭自以為的人?那自己自以為別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這樣就不算是自以為?凡事就只有相信與不相信而已。不願意相信,什麼樣的意思都會被曲解。
Believe it or not, of course, up to you.
有時候,文字往往無法精確的表達一個人真正的語意,或許是我文筆太差。
吼~~我要看更多啦...
算了,反正也沒有什麼好解釋的,既然觀念不同,多說也是白費,
更何況只是兩個原本就不相干的人。
Let it be.....
討厭自以為的人?那自己自以為別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這樣就不算是自以為?凡事就只有相信與不相信而已。不願意相信,什麼樣的意思都會被曲解。
Believe it or not, of course, up to you.
有時候,文字往往無法精確的表達一個人真正的語意,或許是我文筆太差。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07年8月24日 星期五
溫嵐-愛的代價
作詞:娃娃 作曲:Scott黃 編曲:Scott黃
說著讓人傷心的話 你還是溫柔
我忽然感覺一切都是 如此的荒謬
當夜色慢慢落成一片漆黑 在你背後
讓我說出你最想要的分手
*你也有你的好 對我來說卻不夠
而我的青春不該只是 等著你回頭
做你的情人不如做你 最好的朋友
最後給你的愛 是你想要的自由
#愛的代價 有苦有樂 這一次啊 對愛又多些瞭解
雖然要把苦與痛都忘記 要經過好久
我不怪不怨你 愛也曾經美麗
愛的代價 我付出了 放你去吧 對愛又多些瞭解
一定有個人會在這世界 只為我等候
看天空是那麼寬 不再低著頭當我要往前走
Repeat *,#,#
---
這首也不錯~
吼~~我要看更多啦...
溫嵐-傻瓜
作詞:吳克群 作曲:吳克群 編曲:周恆毅
其實他做的壞事我們都懂 沒有什麼不同
眼光閃爍 曖昧流動 閉上眼當作聽說
#其實別人的招數我們都懂 沒有什麼不同
故作軟弱 撒嬌害羞 只是有一點彆扭
傻瓜也許單純得多 愛得沒那麼做作 愛上了我不保留
*傻瓜 我們都一樣 被愛情傷了又傷
相信這個他不一樣 卻又再一次受傷
傻瓜 我們都一樣 受了傷卻不投降
相信付出會有代價 代價只是一句傻瓜
Repeat #,*,*
---
好聽~
推薦給大家聽聽看~
歌詞寫的也還蠻不錯,有蠻多感觸的。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07年8月23日 星期四
哈佛MBA的最後一堂課 讓自己大賣
這是全球頂尖商學院──哈佛MBA畢業生的最後一堂課。
2006年11月,哈佛商學院的兩位助理教授史汀博格(Thomas Steenburgh)與諾頓(Michael Norton)向即將畢業的學生,出了最後一道習題;在課堂裡,兩位老師先要學生重新閱讀,過去以來,所有學過的行銷理論與知識,加以融會貫通,再以「自己」為商品,把自己賣出去(Sell Yourself)。
如何成功讓自己成為職場上的搶手貨?史汀博格與諾頓提示兩項重點:第一,如何將你的特長,轉換為「顧客」的福利,說明為什麼對方要選擇你;第二,如何將「顧客」的福利,轉換為你的特長,了解顧客正在尋找什麼產品,接著問,我可以為他們做什麼?
銷售自己,核心價值強力放送
華爾街美語總經理林芳宜,一畢業就擔任空姐,六年後她從座艙長的職位離職,儘管沒有其他工作經驗,她仍寄了履歷給一家文教公司,毫不畏懼地要應徵行政經理職務。
面試當天,從一踏進公司大門開始,她就留意到:櫃台空無一人、桌子零亂、貨品散放,前前後後,她總共記下二十五項缺失。
林芳宜很大膽要求比同業高出兩成的薪水,面試主管很好奇:妳沒做過相關工作,但「口氣」倒不小!面試主管也直截了當,劈頭就問:「為什麼我們要聘用你?」林芳宜好整以暇,一一細數這一路走進來的二十五項缺失,並對面試主管說:「你給我三個月,我擬出解決方案。若做不到,我就離職。」面試主管非常訝異,當場同意聘用她。林芳宜進入公司後,只花一個月,就將二十五項缺失,全部改善。
老闆,選我,就對了!
為什麼林芳宜能成功?哈佛商學院教授要求的兩個行銷自己的重點,她都做到了。她細心觀察到公司的缺失,並且用具體的事實,點出了「顧客」心中的焦慮,來凸顯她就是顧客需要的產品;而且,她還用明確的承諾,告訴顧客,你們需要我的原因,是因為只要三個月,我就能做好這些事,三個月做不到,我辭職!
在高度競爭的職場,每年有30萬個大專畢業生擠進就業市場,你敢在面試時,一開口就向老闆要高於同業兩成的薪水嗎?還是,你擁有優良的工作態度、好的專業技能,以及認真學習的精神,這一切成功的要素你似乎都具備了,卻遲遲無法發亮?
「默默做事,就會有人看得到,是不可能的。」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斬釘截鐵地說。過去,她只管幾個人時,還能搞清楚每個員工的表現,現在,她手下不過十幾個人,但除非能讓她印象深刻,否則她真的很難記得每個員工的個別表現,更何況員工動輒上百、上千的大老闆。 不管是正準備進入職場的新鮮人,或是在職場中載沉載浮的老鳥,「自我行銷」,讓自己「大賣」,是職場上讓你綻放光芒的那最後一哩路。
但究竟要如何做,才能讓顧客知道,自己就是他們需要的產品,選你,就對了?
想要什麼,我自己說
史汀博格與諾頓,提出三項評量重點:第一,我如何表現我的優勢,如何將這些優勢,運用獨特的方式呈現;第二,如何向對方證明我有這些能力;第三,我的弱點是什麼,要如何管理這些弱點。
想表現自己的優勢,進而向對方證明自己確實有此能力,第一步,先從好的溝通做起。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指出,沒有人知道你想要什麼,除非你自己說,這常是行銷自己最困難的地方。試著想像,你只有很短時間能夠行銷你自己,你必須很清楚自己的強項,說明自己為何是對方需要的人,不用謙虛,但要誠實。
暢銷作家吳淡如,過去當上班族時,曾經擔任一個小部門主管,當時只有她和兩個同事。在三人努力下,她的部門不斷爭取到新合作案,半年後,業務量是本來的三倍,讓她們累得喘不過氣。吳淡如苦撐三個月後,一天,大主管發現她的臉色不好看,吳淡如告訴他,工作分量已經增為三倍,但人數卻不變,自己快做不下去。
大主管卻怪她:「妳為什麼不早告訴我呢?我一直等著妳來跟我多要幾個人,沒想到妳竟然什麼都沒說,所以我以為,妳這個單位可以勝任更多工作量,是妳自己製造了自己和部門同事的負擔!」當時她非常驚訝,原來主管是在等她開口。
在職場上埋頭苦幹、等待伯樂主動發掘的年代早已過去,忙碌老闆根本沒有時間主動關心你、發掘你的長才。
另類手法,只為讓你看到我
透過良好的溝通,達成向老闆自我行銷的目的,並不是靠伶牙俐齒,而是必須把握二個重點,一是時機,二是對的方式。
被譽為世界上最成功的銷售員喬‧吉拉德(Joe Girard),堪稱掌握自我行銷時機的箇中高手,這位連續十二年保持全世界汽車銷售量最高紀錄的超級業務員,不僅講話不溜,甚至患有嚴重口吃,35歲前,他換過四十份工作,一事無成。
後來,他在銷售產品前,努力學習先把「自己」賣出去,他的座右銘是「推銷產品就是推銷自己」。
只要有推銷自己的好機會,喬.吉拉德一定不放過。每次上餐廳吃飯,他總是比別人多給小費,並放上兩張名片。進棒球場看球賽,他花大錢買最好的座位,同時準備好一萬張名片,當球員敲出全壘打,觀眾大聲歡呼時,他便趁勢將自己的名片灑出,讓每個人都注意到他的存在。
「自我行銷並不是罪惡,相反地,必須讓關鍵人物了解你做了哪些事,否則獎勵、榮譽不會落在你身上。」邱文仁強調。
老闆,我要你記得我!
全球人壽業務營運事業部副總王育才的辦公室在十二樓,他發現,每次搭電梯下樓,員工就推說:「副總,我還有事,您先下去。」為此,王育才大惑不解,「如果有一個員工不怕我,大方跟我聊天,我會覺得這個人很積極、具大將之風。」
邱文仁就坦承,若遇到主管,話題一定不離「工作」,即便在電梯內短短的30秒鐘,她會丟出「好消息」或最近的「觀察」讓老闆知道。例如「今天勞委會的新聞,我下午打算發新聞稿……」此舉讓老闆了解她最近的工作內容,也達到行銷自己的效果。
每到年終時,更是要將這段時間引以為傲的工作事蹟具體條列出來,在考核前先寄給主管,並委婉地希望老闆給予批評、指教。邱文仁會在信中,把工作表現量化,分條列點,羅列出部門為公司創造多少價值。藉由這樣明確的做法提醒主管,自己的部門曾經完成什麼。「如果我沒有這樣做,老闆一定會忘光光。」邱文仁肯定地說。
至於,什麼樣的自我行銷溝通,才是對的方式?了解主管的性格與公司文化很重要,而公司裡,最容易被忽略的三種人──櫃台、祕書、工友,通常就是最了解主管性格與公司文化的人。「這三種人,流動率低,對公司文化非常了解,只要給予他們該有的尊重,你將會在最短時間裡,就能了解公司的生態、甚至是派系。」對創意與職場文化,常有獨到見解的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朱學恆觀察。
潛性溝通,默默提升良好印象
除了言語的溝通,有時,不必說話也能行銷自己。
柏克萊大學心理學教授亞伯特‧馬伯藍比(Albert Mebrabian)研究出「73855」定律,他指出,旁人對你的觀感,只有7%取決於談話的內容;38%在於說話時的口氣、手勢等肢體語言;卻有55%來自於你的外表給人的感受。
別人對你的觀感,除了來自你所說,更有一大部分來自於非語言的潛溝通內容。凱薩琳‧卡普塔(Catherine Kaputa)在《我,就是品牌》書中強調,不只在商品的推廣,個人的外在形象經營,從穿著、髮型、笑容,都提供你在人們心中的建構元素,人可以將外在形象與傳達的訊息合而為一。
一位科學園區人資副總承認,面試新員工時,不會錄取不化妝的女人,他認為一個不化妝的女人,較不知如何去照顧自己,進而也認為她在職場上無法照顧好工作、主管、或同事。Perfect Image形象管理學院總監陳麗卿則強調,上班族穿著不要有「太」,例如太時髦,會讓人解讀成你放太多精力在衣著上;太暴露,則讓人感到不禮貌;太舊的衣飾,給人古板印象。
在當前這個視覺化的時代,巧妙利用視覺效果,深化自我行銷的成果,也是一個好策略,更能達到哈佛教授所說,「用獨特方式,讓自己的優勢呈現。」
聲光影音,動態吸引目光焦點
王育才舉例,每天收到這麼多履歷表,如果可以利用影像的方式,不只用說的,同時包括肢體語言、表情,在鏡頭前表現自己,必能令他印象深刻。
華爾街美語總經理林芳宜回憶,曾有個員工提企畫案時,除了口號外,唱作俱佳地邊表演邊做手勢,當下她覺得這個員工樂觀、開朗、且非常有創意,而且不吝與人分享,對他的印象也大大加分。
聯旭廣告公司總經理陳玲玲也有類似的經驗,「平日的職場阿信,突然在KTV中搖身一變成超級無敵美少女,真令人眼睛一亮!」陳玲玲看到平日默默工作的廣告AE,去唱KTV時,展現她的專業歌喉與活潑、逗趣的另一面,進而開始注意她平日的工作表現。
正面行銷自己的專長很重要,但有時候,也要懂得從自己的弱點下手,正如哈佛教授所強調的第三點:我的弱點是什麼,如何管理。
「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行銷自己,可以學得一技之長,得到機會。」吳淡如說。
在自我行銷前,也有兩項大忌必須留意。首先是必須擁有「真才實料」,因為「壞產品經過行銷,會加速死亡。」奧美廣告副董事長葉明桂特別強調。
其次,行銷自己切忌用比較方式,利用批評同儕來凸顯自己,即便你所言屬實,也讓人感覺你踩著別人頭頂往上爬,反而容易引起同儕間的反感。群英企管顧問公司董事長吳政宏認為,聰明的做法是當你受到老闆讚賞時,除了謙虛接受,更可將一部分的功勞分享給主管與同事。
如今,星光幫當紅,但在三個月前,有誰能料到?如果,他們不曾主動報名,逼自己站在舞台,即便歌喉再棒,一樣是埋沒在人群之中。你,也應該站上舞台,勇敢替自己行銷,跨越職場最後障礙,從今天開始發光!
喬.吉拉德的自我行銷成功術
1. 建立自信及積極的態度
2. 聆聽、溝通
3. 讓別人接受並且相信你
4. 進步、保持健康和愉快
5. 停止犯下過去較難察覺的錯誤
出處:2007年8月號<30雜誌> 作者:王念綺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06年11月,哈佛商學院的兩位助理教授史汀博格(Thomas Steenburgh)與諾頓(Michael Norton)向即將畢業的學生,出了最後一道習題;在課堂裡,兩位老師先要學生重新閱讀,過去以來,所有學過的行銷理論與知識,加以融會貫通,再以「自己」為商品,把自己賣出去(Sell Yourself)。
如何成功讓自己成為職場上的搶手貨?史汀博格與諾頓提示兩項重點:第一,如何將你的特長,轉換為「顧客」的福利,說明為什麼對方要選擇你;第二,如何將「顧客」的福利,轉換為你的特長,了解顧客正在尋找什麼產品,接著問,我可以為他們做什麼?
銷售自己,核心價值強力放送
華爾街美語總經理林芳宜,一畢業就擔任空姐,六年後她從座艙長的職位離職,儘管沒有其他工作經驗,她仍寄了履歷給一家文教公司,毫不畏懼地要應徵行政經理職務。
面試當天,從一踏進公司大門開始,她就留意到:櫃台空無一人、桌子零亂、貨品散放,前前後後,她總共記下二十五項缺失。
林芳宜很大膽要求比同業高出兩成的薪水,面試主管很好奇:妳沒做過相關工作,但「口氣」倒不小!面試主管也直截了當,劈頭就問:「為什麼我們要聘用你?」林芳宜好整以暇,一一細數這一路走進來的二十五項缺失,並對面試主管說:「你給我三個月,我擬出解決方案。若做不到,我就離職。」面試主管非常訝異,當場同意聘用她。林芳宜進入公司後,只花一個月,就將二十五項缺失,全部改善。
老闆,選我,就對了!
為什麼林芳宜能成功?哈佛商學院教授要求的兩個行銷自己的重點,她都做到了。她細心觀察到公司的缺失,並且用具體的事實,點出了「顧客」心中的焦慮,來凸顯她就是顧客需要的產品;而且,她還用明確的承諾,告訴顧客,你們需要我的原因,是因為只要三個月,我就能做好這些事,三個月做不到,我辭職!
在高度競爭的職場,每年有30萬個大專畢業生擠進就業市場,你敢在面試時,一開口就向老闆要高於同業兩成的薪水嗎?還是,你擁有優良的工作態度、好的專業技能,以及認真學習的精神,這一切成功的要素你似乎都具備了,卻遲遲無法發亮?
「默默做事,就會有人看得到,是不可能的。」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斬釘截鐵地說。過去,她只管幾個人時,還能搞清楚每個員工的表現,現在,她手下不過十幾個人,但除非能讓她印象深刻,否則她真的很難記得每個員工的個別表現,更何況員工動輒上百、上千的大老闆。 不管是正準備進入職場的新鮮人,或是在職場中載沉載浮的老鳥,「自我行銷」,讓自己「大賣」,是職場上讓你綻放光芒的那最後一哩路。
但究竟要如何做,才能讓顧客知道,自己就是他們需要的產品,選你,就對了?
想要什麼,我自己說
史汀博格與諾頓,提出三項評量重點:第一,我如何表現我的優勢,如何將這些優勢,運用獨特的方式呈現;第二,如何向對方證明我有這些能力;第三,我的弱點是什麼,要如何管理這些弱點。
想表現自己的優勢,進而向對方證明自己確實有此能力,第一步,先從好的溝通做起。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指出,沒有人知道你想要什麼,除非你自己說,這常是行銷自己最困難的地方。試著想像,你只有很短時間能夠行銷你自己,你必須很清楚自己的強項,說明自己為何是對方需要的人,不用謙虛,但要誠實。
暢銷作家吳淡如,過去當上班族時,曾經擔任一個小部門主管,當時只有她和兩個同事。在三人努力下,她的部門不斷爭取到新合作案,半年後,業務量是本來的三倍,讓她們累得喘不過氣。吳淡如苦撐三個月後,一天,大主管發現她的臉色不好看,吳淡如告訴他,工作分量已經增為三倍,但人數卻不變,自己快做不下去。
大主管卻怪她:「妳為什麼不早告訴我呢?我一直等著妳來跟我多要幾個人,沒想到妳竟然什麼都沒說,所以我以為,妳這個單位可以勝任更多工作量,是妳自己製造了自己和部門同事的負擔!」當時她非常驚訝,原來主管是在等她開口。
在職場上埋頭苦幹、等待伯樂主動發掘的年代早已過去,忙碌老闆根本沒有時間主動關心你、發掘你的長才。
另類手法,只為讓你看到我
透過良好的溝通,達成向老闆自我行銷的目的,並不是靠伶牙俐齒,而是必須把握二個重點,一是時機,二是對的方式。
被譽為世界上最成功的銷售員喬‧吉拉德(Joe Girard),堪稱掌握自我行銷時機的箇中高手,這位連續十二年保持全世界汽車銷售量最高紀錄的超級業務員,不僅講話不溜,甚至患有嚴重口吃,35歲前,他換過四十份工作,一事無成。
後來,他在銷售產品前,努力學習先把「自己」賣出去,他的座右銘是「推銷產品就是推銷自己」。
只要有推銷自己的好機會,喬.吉拉德一定不放過。每次上餐廳吃飯,他總是比別人多給小費,並放上兩張名片。進棒球場看球賽,他花大錢買最好的座位,同時準備好一萬張名片,當球員敲出全壘打,觀眾大聲歡呼時,他便趁勢將自己的名片灑出,讓每個人都注意到他的存在。
「自我行銷並不是罪惡,相反地,必須讓關鍵人物了解你做了哪些事,否則獎勵、榮譽不會落在你身上。」邱文仁強調。
老闆,我要你記得我!
全球人壽業務營運事業部副總王育才的辦公室在十二樓,他發現,每次搭電梯下樓,員工就推說:「副總,我還有事,您先下去。」為此,王育才大惑不解,「如果有一個員工不怕我,大方跟我聊天,我會覺得這個人很積極、具大將之風。」
邱文仁就坦承,若遇到主管,話題一定不離「工作」,即便在電梯內短短的30秒鐘,她會丟出「好消息」或最近的「觀察」讓老闆知道。例如「今天勞委會的新聞,我下午打算發新聞稿……」此舉讓老闆了解她最近的工作內容,也達到行銷自己的效果。
每到年終時,更是要將這段時間引以為傲的工作事蹟具體條列出來,在考核前先寄給主管,並委婉地希望老闆給予批評、指教。邱文仁會在信中,把工作表現量化,分條列點,羅列出部門為公司創造多少價值。藉由這樣明確的做法提醒主管,自己的部門曾經完成什麼。「如果我沒有這樣做,老闆一定會忘光光。」邱文仁肯定地說。
至於,什麼樣的自我行銷溝通,才是對的方式?了解主管的性格與公司文化很重要,而公司裡,最容易被忽略的三種人──櫃台、祕書、工友,通常就是最了解主管性格與公司文化的人。「這三種人,流動率低,對公司文化非常了解,只要給予他們該有的尊重,你將會在最短時間裡,就能了解公司的生態、甚至是派系。」對創意與職場文化,常有獨到見解的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朱學恆觀察。
潛性溝通,默默提升良好印象
除了言語的溝通,有時,不必說話也能行銷自己。
柏克萊大學心理學教授亞伯特‧馬伯藍比(Albert Mebrabian)研究出「73855」定律,他指出,旁人對你的觀感,只有7%取決於談話的內容;38%在於說話時的口氣、手勢等肢體語言;卻有55%來自於你的外表給人的感受。
別人對你的觀感,除了來自你所說,更有一大部分來自於非語言的潛溝通內容。凱薩琳‧卡普塔(Catherine Kaputa)在《我,就是品牌》書中強調,不只在商品的推廣,個人的外在形象經營,從穿著、髮型、笑容,都提供你在人們心中的建構元素,人可以將外在形象與傳達的訊息合而為一。
一位科學園區人資副總承認,面試新員工時,不會錄取不化妝的女人,他認為一個不化妝的女人,較不知如何去照顧自己,進而也認為她在職場上無法照顧好工作、主管、或同事。Perfect Image形象管理學院總監陳麗卿則強調,上班族穿著不要有「太」,例如太時髦,會讓人解讀成你放太多精力在衣著上;太暴露,則讓人感到不禮貌;太舊的衣飾,給人古板印象。
在當前這個視覺化的時代,巧妙利用視覺效果,深化自我行銷的成果,也是一個好策略,更能達到哈佛教授所說,「用獨特方式,讓自己的優勢呈現。」
聲光影音,動態吸引目光焦點
王育才舉例,每天收到這麼多履歷表,如果可以利用影像的方式,不只用說的,同時包括肢體語言、表情,在鏡頭前表現自己,必能令他印象深刻。
華爾街美語總經理林芳宜回憶,曾有個員工提企畫案時,除了口號外,唱作俱佳地邊表演邊做手勢,當下她覺得這個員工樂觀、開朗、且非常有創意,而且不吝與人分享,對他的印象也大大加分。
聯旭廣告公司總經理陳玲玲也有類似的經驗,「平日的職場阿信,突然在KTV中搖身一變成超級無敵美少女,真令人眼睛一亮!」陳玲玲看到平日默默工作的廣告AE,去唱KTV時,展現她的專業歌喉與活潑、逗趣的另一面,進而開始注意她平日的工作表現。
正面行銷自己的專長很重要,但有時候,也要懂得從自己的弱點下手,正如哈佛教授所強調的第三點:我的弱點是什麼,如何管理。
「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行銷自己,可以學得一技之長,得到機會。」吳淡如說。
在自我行銷前,也有兩項大忌必須留意。首先是必須擁有「真才實料」,因為「壞產品經過行銷,會加速死亡。」奧美廣告副董事長葉明桂特別強調。
其次,行銷自己切忌用比較方式,利用批評同儕來凸顯自己,即便你所言屬實,也讓人感覺你踩著別人頭頂往上爬,反而容易引起同儕間的反感。群英企管顧問公司董事長吳政宏認為,聰明的做法是當你受到老闆讚賞時,除了謙虛接受,更可將一部分的功勞分享給主管與同事。
如今,星光幫當紅,但在三個月前,有誰能料到?如果,他們不曾主動報名,逼自己站在舞台,即便歌喉再棒,一樣是埋沒在人群之中。你,也應該站上舞台,勇敢替自己行銷,跨越職場最後障礙,從今天開始發光!
喬.吉拉德的自我行銷成功術
1. 建立自信及積極的態度
2. 聆聽、溝通
3. 讓別人接受並且相信你
4. 進步、保持健康和愉快
5. 停止犯下過去較難察覺的錯誤
出處:2007年8月號<30雜誌> 作者:王念綺
吼~~我要看更多啦...
虛幻
虛幻的聯結,在真實的世界,或許搭不上線。
就如同林曉培的「交叉線」:「我們只是交叉線,偶然相遇交會在命運的點 ....」
這樣的制約,好累。還是放過自己吧,繼續一個人的生活或許也無妨。
吼~~我要看更多啦...
就如同林曉培的「交叉線」:「我們只是交叉線,偶然相遇交會在命運的點 ....」
這樣的制約,好累。還是放過自己吧,繼續一個人的生活或許也無妨。
吼~~我要看更多啦...
Blog文章加密
最近剛好在測試一些Blogger可以用上的功能,又發現了Blogger可以玩文章加密的功能,索性就來測試看看,這樣以後如果有什麼文章不想給其他人看,就可以利用這個來做個基本的加密動作啦~嘿嘿~
PS:不過有點麻煩就是了,還要把加密的內容弄到JavaScrypt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這個網頁才能做加密的動作 @@
以下是我的Test內容 :p
Password:ie-sucks
Click to Decrypt text (點擊此處解開火星文)
文章教學參考:Kaie's Blog
吼~~我要看更多啦...
PS:不過有點麻煩就是了,還要把加密的內容弄到JavaScrypt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這個網頁才能做加密的動作 @@
以下是我的Test內容 :p
Password:ie-sucks
Click to Decrypt text (點擊此處解開火星文)
6452Gmsfu0ua+kIPfKwl6Q/gqTcF9CsI7/z+1J6vK7y1NsTk\nyeaAhU8Gt2Bl8CHdq7C8YZWdF3SZbdU1ztenrg==
文章教學參考:Kaie's Blog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07年8月22日 星期三
PTT又出包~ @@
剛剛上線的時候,看了一下使用者名單,突然發現有點怪,明明昨天才改的暱稱,咦?怎麼又變回之前的那個?後來就去查了一下,原來PTT又出包了。
聽說是昨天晚上某個時段,每個使用者都突然變成站長,擁有站長的權限 @@ 有些人的個人資料還因此被公佈出來,看來BBS使用者太多也並不是什麼好事,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維護,更多的金錢去更新設備,還要擔心會有一堆無聊的人去破壞防護機制。做的好,沒出事,大家認為是應該的,萬一出了包,還要面對大家的撻伐甚至是法律上的問題,有時候真的覺得架站這種事情是吃力不討好。
相關新聞報導:http://udn.com/NEWS/INFOTECH/INF3/3981385.shtml
看來這個記者也是鄉民一個~
吼~~我要看更多啦...
聽說是昨天晚上某個時段,每個使用者都突然變成站長,擁有站長的權限 @@ 有些人的個人資料還因此被公佈出來,看來BBS使用者太多也並不是什麼好事,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維護,更多的金錢去更新設備,還要擔心會有一堆無聊的人去破壞防護機制。做的好,沒出事,大家認為是應該的,萬一出了包,還要面對大家的撻伐甚至是法律上的問題,有時候真的覺得架站這種事情是吃力不討好。
相關新聞報導:http://udn.com/NEWS/INFOTECH/INF3/3981385.shtml
看來這個記者也是鄉民一個~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07年8月21日 星期二
Food - Black As Chocolate
之前阿瑋說的應該就是這個了吧?
剛好今天在Yahoo的廣告裡面有看到,所以就點進去看了一下,店面的位置好像都沒有變,只有品牌改變了,從原來的Awfully Chocolate變成Black As Chocolate,不過老闆娘還是黃湘怡就是了。
目前的產品:
1.Chocolate Cheese Cake (起司巧克力蛋糕)NT $820
2.Mango and Passion Fruit Chocolate Cake (芒果&百香果巧克力蛋糕)NT $780
3.Raspberry Tart(巧克力覆盆子塔 )NT $980
4.Classic Chocolate Cake(經典巧克力蛋糕 )NT $720
另外一個改變的地方就是:蛋糕也都變貴了 =.=|| 當然,蛋糕也跟以前不太一樣就是了,可是都是6吋的蛋糕(只有巧克力覆盆子塔是7.5吋的),這樣的價位其實也算是蠻貴的,不知道好不好吃,下次生日聚餐可以買來試試看。
店面位置:
【八德店】
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123號
(京華城對面、MAZDA旁巷內)
週一~週日11:00~22:00
【天母店】
台北市士林區天玉街38巷15號
(頂好超市旁、隨意鳥地方對面)
週一~週四12:00~22:00
週五~週日12:00~23:00
【中山店】
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247號
(欣欣晶華影城一樓售票口)
週一~週日12:00~23:00
【信義誠品】
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B2
(誠品信義旗艦店B2美食街電扶梯旁)
週日~週四11:00~22:00
週五、週六11:00~23:00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07年8月19日 星期日
七夕
情人節,在這兩年多的時間,對我而言,只是個沒有什麼特別意義的日子,當然,今年也不例外。我也幾乎快要遺忘,過去和女友一起共度情人節的時光。
在這平凡的日子裡,聽著Norah Jones,看著日前在誠品買的閒書,其實也不算太壞。寂寞的心情暫且被悠閒趕出了心房。
希望各位好友,在這天,都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度美好甜蜜的一天。
Happy Valentine's Day To My Friends~
獻上一張自己用小畫家畫的圖~ :p
吼~~我要看更多啦...
在這平凡的日子裡,聽著Norah Jones,看著日前在誠品買的閒書,其實也不算太壞。寂寞的心情暫且被悠閒趕出了心房。
希望各位好友,在這天,都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度美好甜蜜的一天。
Happy Valentine's Day To My Friends~
獻上一張自己用小畫家畫的圖~ :p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07年8月18日 星期六
終於......
最近幾天都在弄Blogger設定的問題,總算是告一段落了,雖然還是有些小問題沒有解決,不過影響不大。
Blogger雖然是自由度很高,可是有些我覺得應該要有的功能(ex:訪客留言板、顯示文章摘要等)都不是很齊全,還需要自己去找程式碼來弄,這兩天就為了要弄出「繼續閱讀」這個功能,看了一堆的網頁,試了一堆code(在此感謝阿土伯熱心的寫出這樣的功能),終於讓我完成了,呼~
不過,在Debug的過程當中,也多多少少學了一些東西,其實也不錯,改天再來看看有沒有新的功能可以玩。 :p
吼~~我要看更多啦...
Blogger雖然是自由度很高,可是有些我覺得應該要有的功能(ex:訪客留言板、顯示文章摘要等)都不是很齊全,還需要自己去找程式碼來弄,這兩天就為了要弄出「繼續閱讀」這個功能,看了一堆的網頁,試了一堆code(在此感謝阿土伯熱心的寫出這樣的功能),終於讓我完成了,呼~
不過,在Debug的過程當中,也多多少少學了一些東西,其實也不錯,改天再來看看有沒有新的功能可以玩。 :p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07年8月17日 星期五
颱風天
聖帕「SEPAT」,希望這次你能手下留情
這次的颱風(聖帕「SEPAT」 )似乎真的是聲勢驚人,新聞報導說颱風中心的強度比強颱還要更強,真的是令人擔心。
小時後,常常覺得放颱風假是很棒的一件事情,因為可以不用上學,儘管外面風雨交加,待在溫暖的家裡,吃著零食,看著電視,一點也不需要擔心。而長大之後,看到新聞報導裡,有許多南部的居民,為了躲避颱風,被迫要離開自己的家;許多農民也在擔心颱風來臨所會帶來的損失,看了真的是蠻難過的。
真的希望大家都能夠安然地度過這次的颱風,都能平平安安。
By the way,最近世界各地也都是天災不斷,
祕魯昨天發生規模8.0的強烈地震,日本崎玉縣也發生創日本史上的高溫紀錄:40.9℃,令人一點也不開心。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07年8月16日 星期四
落湯雞
今天晚上跟小寶和鄉長到松山菸廠打球,在打球的時候,天空就已經是很不安分了,頻頻出現雷電交加的畫面。沒想到還是晚走了一步,害我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淋成了落湯雞。
球衣球褲都是溼的,真是有夠狼狽........
吼~~我要看更多啦...
Food - 原燒
今天趁著颱風來臨的前夕,拿著Weibo大大賞我們的免費VIP套餐卷,一行人(固定班底:球球、鄉長阿瑋、小寶、我)快樂的前往原燒準備享受燒烤大餐。
原燒 http://www.yuanshao.com.tw/
由於我之前沒有聽過這家店,當然也就沒有吃過啦,也搞不太清楚到底價位是多少,看到menu之後才嚇到,ㄜ,還真貴,一個燒烤套餐要NT $598,還要再加一成的服務費,還真是昂貴的燒烤。還好有Weibo的VIP免死金牌,不然又要失去一張小朋友~
四個人點完餐之後(因為用的是套餐的卷,所以也沒有太多需要選擇的地方,大家都點了牛肉的燒烤套餐),就開始閒話家常,聊聊球球藥師工作的情形,聽她抱怨因為颱風要來,所以她和林彥的甜蜜宜蘭奢華旅遊必須被迫延期(編按:上次沒跟大家一起去玩,後悔了吧,哇哈哈 ╮( ̄▽ ̄)╭ );也聽小寶講了一下他最近找工作投履歷的情形;至於鄉長阿瑋則是抱怨他姐最近都不顧家裡的辦公室,害他必須被叫去坐鎮,失去了他最寶貴的自由,哈哈~而我?還是死學生一枚,沒啥好說的,有啦,小小的抱怨家教工作不好找,害我最近手頭有點緊 Orz,我看我還是回學校之後再找好了。
昂貴的燒烤套餐,一份要價NT $598+10%服務費
首先端來的是餐前沙拉,我點的是野菜沙拉,酸酸甜甜的,還蠻好吃的,醬吃起來也不會很膩,算是蠻爽口的。球球點的則是水果優格沙拉,不過我沒來得及拍照,她就先喀了 XD
灑在野菜上的好像是炸過的洋蔥絲,不是很確定,不過蠻香的
接著沙拉之後,是餐前的熱湯,我點了蕃茄海鮮湯,小寶點的是蛤蠣湯,其他兩位我忘了:p 海鮮湯的湯頭不賴,酸酸辣辣的,裡面有花枝、蛤蠣、魚肉、蕃茄,還有一隻我吃了會過敏的蝦=.=|| 所以我就把蝦丟給小寶吃了。
照起來好像沒什麼的海鮮湯,不過我覺得還不錯喝~
前菜吃完之後,就有服務生來幫忙上炭火(難怪服務生還沒有說他要幹嘛之前,我就感受到他強烈的「熱情」XD 因為真的很明顯可以感受到一股熱氣襲來。)
真的很燙,在烤肉的時候都覺得自己的手也快被烤熟了 =.=
再來就是重頭戲啦,兩大盤的主菜:牛肉拼盤。服務生也當場試烤一次給我們看,還說了烤牛肉的「三八原則」(編按:我還死相勒 XD),而所謂的「三八原則」就是, 當牛肉放到烤肉架上,等到表面溢出大約八分滿的血水時,就可以翻面,翻面之後在心中默數八秒(想要大聲唸出來我也是沒有什麼意見啦),數完八秒之後,牛肉就差不多是八分熟啦,也就可以夾起來吃了。這就是所謂的 「三八原則」。(編按:不過就是烤個肉嘛,有必要弄的這麼拘束嘛 @@)
豐盛的兩大盤牛肉拼盤,有牛小排、牛五花、玉米、洋蔥等
附上的三種醬料,由左到右依序是檸檬汁的醬,味增醬,醬油
中間的味增醬,聽服務生說,比較適合拿來沾豬肉,不過我都
沾,吃得高興就好 :p 沾檸檬汁的醬很對味!
都忘了還有石鍋拌飯,服務生還會問拌飯要不要乾一點,
也會主動幫忙分成四碗,蠻不錯的,飯也還OK~
至於烤肉中間的過程,就省略不多做描述啦,不過,只要每次烤肉,就會變成我在烤,有一位顧著吃(我沒有說是鄉長阿瑋喔!),反正從高中到現在都是這樣,我也習慣了,省略省略~ :p
吃完主菜,肚子也差不多有點飽了,雖然沒有辦法吃得很撐,但是起碼吃起來負擔不會很大,蠻適合女生去吃的,如果是大胃王(對!就是說你!Michael!)就不建議吃這裡,因為沒有辦法讓你有飽足感,我是本身食量就不是很大,所以覺得還OK~
再來就是甜點時間啦,我和小寶點了冰淇淋,阿瑋點了紫米奶酪,球球則是點紅豆湯(?)冰淇淋是香草口味,上面灑了花生粉加上芝麻,很香~紫米奶酪也不錯,不甜不膩,很清爽的感覺。至於球球的紅豆湯,嗯,沒喝,所以不知道,哈。
紫米奶酪,看起來蠻有質感的,吃起來也不錯~
紅豆湯+烤過的小湯圓
這就是冰淇淋啦,很香很好吃~ :pp
餐後所附的冰咖啡~
吃完之後,真是一整個大滿足,更棒的是,免費!!!(再次感謝Weibo大大!)爽度一整個爆增。不過平心而論,原燒的東西是還不錯吃,服務也不錯,可是真的是有點貴,C/P值不是那麼高,如果價錢可以再壓低個一兩百塊,真的就很推薦。以上就是我第一篇的食記啦,第一次學鄉民幫食物拍照寫食記,寫的不好請多包涵 @@
Weibo所賜的免死金牌,ㄟ,不是啦,是VIP卷,讚!
PS:原本要帶相機的,結果沒有帶,只好用我的小橘(W800i)來拍,效果不是很優,大家就將就一下吧~~
吼~~我要看更多啦...
原燒 http://www.yuanshao.com.tw/
由於我之前沒有聽過這家店,當然也就沒有吃過啦,也搞不太清楚到底價位是多少,看到menu之後才嚇到,ㄜ,還真貴,一個燒烤套餐要NT $598,還要再加一成的服務費,還真是昂貴的燒烤。還好有Weibo的VIP免死金牌,不然又要失去一張小朋友~
四個人點完餐之後(因為用的是套餐的卷,所以也沒有太多需要選擇的地方,大家都點了牛肉的燒烤套餐),就開始閒話家常,聊聊球球藥師工作的情形,聽她抱怨因為颱風要來,所以她和林彥的甜蜜宜蘭奢華旅遊必須被迫延期(編按:上次沒跟大家一起去玩,後悔了吧,哇哈哈 ╮( ̄▽ ̄)╭ );也聽小寶講了一下他最近找工作投履歷的情形;至於鄉長阿瑋則是抱怨他姐最近都不顧家裡的辦公室,害他必須被叫去坐鎮,失去了他最寶貴的自由,哈哈~而我?還是死學生一枚,沒啥好說的,有啦,小小的抱怨家教工作不好找,害我最近手頭有點緊 Orz,我看我還是回學校之後再找好了。
昂貴的燒烤套餐,一份要價NT $598+10%服務費
首先端來的是餐前沙拉,我點的是野菜沙拉,酸酸甜甜的,還蠻好吃的,醬吃起來也不會很膩,算是蠻爽口的。球球點的則是水果優格沙拉,不過我沒來得及拍照,她就先喀了 XD
灑在野菜上的好像是炸過的洋蔥絲,不是很確定,不過蠻香的
接著沙拉之後,是餐前的熱湯,我點了蕃茄海鮮湯,小寶點的是蛤蠣湯,其他兩位我忘了:p 海鮮湯的湯頭不賴,酸酸辣辣的,裡面有花枝、蛤蠣、魚肉、蕃茄,還有一隻我吃了會過敏的蝦=.=|| 所以我就把蝦丟給小寶吃了。
照起來好像沒什麼的海鮮湯,不過我覺得還不錯喝~
前菜吃完之後,就有服務生來幫忙上炭火(難怪服務生還沒有說他要幹嘛之前,我就感受到他強烈的「熱情」XD 因為真的很明顯可以感受到一股熱氣襲來。)
真的很燙,在烤肉的時候都覺得自己的手也快被烤熟了 =.=
再來就是重頭戲啦,兩大盤的主菜:牛肉拼盤。服務生也當場試烤一次給我們看,還說了烤牛肉的「三八原則」(編按:我還死相勒 XD),而所謂的「三八原則」就是, 當牛肉放到烤肉架上,等到表面溢出大約八分滿的血水時,就可以翻面,翻面之後在心中默數八秒(想要大聲唸出來我也是沒有什麼意見啦),數完八秒之後,牛肉就差不多是八分熟啦,也就可以夾起來吃了。這就是所謂的 「三八原則」。(編按:不過就是烤個肉嘛,有必要弄的這麼拘束嘛 @@)
豐盛的兩大盤牛肉拼盤,有牛小排、牛五花、玉米、洋蔥等
附上的三種醬料,由左到右依序是檸檬汁的醬,味增醬,醬油
中間的味增醬,聽服務生說,比較適合拿來沾豬肉,不過我都
沾,吃得高興就好 :p 沾檸檬汁的醬很對味!
都忘了還有石鍋拌飯,服務生還會問拌飯要不要乾一點,
也會主動幫忙分成四碗,蠻不錯的,飯也還OK~
至於烤肉中間的過程,就省略不多做描述啦,不過,只要每次烤肉,就會變成我在烤,有一位顧著吃(我沒有說是鄉長阿瑋喔!),反正從高中到現在都是這樣,我也習慣了,省略省略~ :p
吃完主菜,肚子也差不多有點飽了,雖然沒有辦法吃得很撐,但是起碼吃起來負擔不會很大,蠻適合女生去吃的,如果是大胃王(對!就是說你!Michael!)就不建議吃這裡,因為沒有辦法讓你有飽足感,我是本身食量就不是很大,所以覺得還OK~
再來就是甜點時間啦,我和小寶點了冰淇淋,阿瑋點了紫米奶酪,球球則是點紅豆湯(?)冰淇淋是香草口味,上面灑了花生粉加上芝麻,很香~紫米奶酪也不錯,不甜不膩,很清爽的感覺。至於球球的紅豆湯,嗯,沒喝,所以不知道,哈。
紫米奶酪,看起來蠻有質感的,吃起來也不錯~
紅豆湯+烤過的小湯圓
這就是冰淇淋啦,很香很好吃~ :pp
餐後所附的冰咖啡~
吃完之後,真是一整個大滿足,更棒的是,免費!!!(再次感謝Weibo大大!)爽度一整個爆增。不過平心而論,原燒的東西是還不錯吃,服務也不錯,可是真的是有點貴,C/P值不是那麼高,如果價錢可以再壓低個一兩百塊,真的就很推薦。以上就是我第一篇的食記啦,第一次學鄉民幫食物拍照寫食記,寫的不好請多包涵 @@
Weibo所賜的免死金牌,ㄟ,不是啦,是VIP卷,讚!
PS:原本要帶相機的,結果沒有帶,只好用我的小橘(W800i)來拍,效果不是很優,大家就將就一下吧~~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07年8月15日 星期三
First Time
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有著許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開口說話,第一次學會走路,第一次上學,第一次認識新朋友,第一次戀愛,第一次的吻,第一次因為失戀而傷心,第一次打工賺錢....等等。
這麼多的第一次當中,我們又記得多少呢?許多的第一次發生了,也有許多的第一次被遺忘了,就這樣增增減減,更新著我們的人生。
最近,突然想起了我國中的導師,上學期修了一門日文課的老師跟她很像,個子小小的,頭髮短短捲捲的,說話總是很溫柔也很客氣。由於國中三年的生活當中,我當了兩年半的班長,所以老師總是很信任我,對我也很好,而我也把她當作是我第二個媽媽一樣看待。
她是個國文老師,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曾經她在課堂上要求我唸課文,而我卻把手無縛雞之力的「縛」,唸成「ㄅㄛˊ」,老師微笑著糾正我,然後要我繼續唸下去。即使這已是十多年前的往事,卻依然歷歷在目。從那時候開始,我的國文成績總是維持的很好,即使上了高中,考大學聯考,國文總是我的強項之一。
畢業之後,我偶而也都還是會回學校是看看老師,找老師聊聊天。
直到大園空難發生,第一次,一位我深深敬愛的人,離開了我。在老師的靈堂前,我沒有掉淚,因為我不想讓自己脆弱的一面被老師發現,即使她再也看不見。夜裡卻一個人躲在棉被裡哭的很慘,無法想像這樣的悲劇竟會發生在老師身上,到現在我都還不太願意相信。
老師,您在另外的一個世界裡,過的還好嗎?是否依然繼續教導著學生,帶著微笑親切地糾正呢?
吼~~我要看更多啦...
這麼多的第一次當中,我們又記得多少呢?許多的第一次發生了,也有許多的第一次被遺忘了,就這樣增增減減,更新著我們的人生。
最近,突然想起了我國中的導師,上學期修了一門日文課的老師跟她很像,個子小小的,頭髮短短捲捲的,說話總是很溫柔也很客氣。由於國中三年的生活當中,我當了兩年半的班長,所以老師總是很信任我,對我也很好,而我也把她當作是我第二個媽媽一樣看待。
她是個國文老師,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曾經她在課堂上要求我唸課文,而我卻把手無縛雞之力的「縛」,唸成「ㄅㄛˊ」,老師微笑著糾正我,然後要我繼續唸下去。即使這已是十多年前的往事,卻依然歷歷在目。從那時候開始,我的國文成績總是維持的很好,即使上了高中,考大學聯考,國文總是我的強項之一。
畢業之後,我偶而也都還是會回學校是看看老師,找老師聊聊天。
直到大園空難發生,第一次,一位我深深敬愛的人,離開了我。在老師的靈堂前,我沒有掉淚,因為我不想讓自己脆弱的一面被老師發現,即使她再也看不見。夜裡卻一個人躲在棉被裡哭的很慘,無法想像這樣的悲劇竟會發生在老師身上,到現在我都還不太願意相信。
老師,您在另外的一個世界裡,過的還好嗎?是否依然繼續教導著學生,帶著微笑親切地糾正呢?
吼~~我要看更多啦...
Frank O’ Gehry:建築界的畢卡索
之前介紹過了安藤忠雄,接下來輪到另一個我也很喜歡的建築大師:Frank O’ Gehry。
1929年2月28日,Frank O’ Gehry出生在加拿大多倫多一個信奉天主教的猶太人家庭,17歲移民到美國,後來進入南加州大學學習建築專業。之後,又進入哈佛大學進修一年城市規劃方面的課程。
1961年,Frank O’ Gehry懷著對科比意的尊敬而到了法國巴黎,在一所事務所擔任建築師。在法國時,Frank O’ Gehry意識到現實與自己理想嚴重的差異,並開始覺得大學苦心鑽研法國浪漫主義建築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
Frank O’ Gehry在第二年回到了洛杉磯,並開辦了一家自己的事務所。兩年後,Frank O’ Gehry接受藝術家登辛格的邀請,在梅爾羅斯大街為這位藝術家設計了一個工作室,這也是Frank O’ Gehry早期接手最為重要的建築作品。然而這座脫離現實的建築,雖然受到藝術家們的讚賞,但是卻遭到了建築師們的嘲笑。他們認為這種隨意的建築形式是對建築的褻瀆,把工廠用的窗戶放在建築設計當中是一種缺乏生活格調的可怕行為。
設計理念上的差異,使Frank O’ Gehry成了形影相弔的「局外人」,他自己形容:
「當我和藝術家們在一起的時候,我感覺是在家裡;而當我和建築師們在一起的時候,我感覺自己是個外人。」
1977年,Frank O’ Gehry在南加州的海濱小城聖塔莫尼買下了一棟普通的兩層住宅,第二年,他決定對自己的住宅進行擴建的計畫。在這座建築中,Frank O’ Gehry利用了大量廉價的工業材料,如波形金屬板、金屬網和木夾板等,降低了造價。這也是這座建築在美國經濟蕭條的二十世紀70年代引起人們的注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運用大量的波形金屬板、金屬網和木夾板
甚至有人形容這所房子是一個「畸形兒」
住宅改建完畢以後,立刻成為美國傳媒關注的對象。當好奇的人們到此參觀,了解了它的實際功能以後,就會改變原有的看法,讚嘆代替了鄙視。Frank O’ Gehry對外界的質疑也總是保持著一貫的態度,這棟房子是用來做研究和發展用的,如果墨守成規的話,那建築師就會永遠是一個困在籠子裡的嬰兒。
Frank O’ Gehry小時後非常喜歡魚,可能是受此影響,成年後的他非常擅長將魚鱗層層疊疊的美感進行發揮。而且,Frank O’ Gehry有一個習慣,就是每當自己的設計思路表達不出來的時候,他就開始畫魚。
1992年,Frank O’ Gehry設計的沖孔金屬魚雕刻被看做是「魚的作品」中的巔峰之作。該建築位於西班牙巴塞隆納奧運村裡,有54公尺長,12層樓高。魚身扭動的豐腴和片片魚鱗的簡約被生動地表達出來。
VILA OLIMPICA FISH SCULPTURE
沖孔金屬魚雕刻被看做是「魚的作品」中的巔峰之作
Frank O’ Gehry從二十世紀80年代後期更加注重有機形體的組合,並利用特殊的金屬材料來達到沒有結構可言的浪漫境界。這一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建築就是他於1987年在德國魏爾市設計建造的維特拉傢俱博物館(Vitra Design Museum )(註1)。
Vitra Design Museum像是一個置於自然風景中的風車
Vitra Design Museum正面一景
黃昏下的Vitra Design Museum
雖然Frank O’ Gehry對入口、門廳、雨棚、電梯、天窗等進行了變形處理,並透過肢解、扭轉、變異、並置等手法對其進行了重新整合,使這座建築看上去顯得雜亂不堪。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座建築結構簡單規整,功能佈局合理。這是因為建築中的怪異之處都是非主體功能的部分,建築的實際功能並沒有受到影響。在室內設計中,Frank O’ Gehry特別注重光影的效果,比如扭轉的天窗所造成的外觀造型和光影變化,直接影響了博物館內部的藝術效果。
魏斯曼博物館(Weisman Art Museum)是Frank O’ Gehry在90年代初的代表性作品。該博物館座落於密西西比河畔的明尼蘇達大學校園內。為了與大學周圍的環境相協調,畫廊和停車場坡道的外表以水泥連接的磚塊裝飾,不鏽鋼和彩繪金屬被大量應用在人行天橋北面的垂直牆面上,而候車室和博物館西面的垂直牆面則採用了經過處理的不鏽鋼。這些材料的運用使得這座呈放射狀的建築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耀眼的光芒。尤其是夕陽西下的時候,金色的光芒反射回來,似乎又能看到魚鱗的影子。建成後的魏斯曼博物館成為明尼蘇達大學的標誌性建築,被稱為「校園風鈴」。
座落於明尼蘇達大學的Weisman Art Museum
不鏽鋼和彩繪金屬被大量的應用
1991年,Frank O’ Gehry接受邀請,在西班牙的港口城市畢爾包(Bilbao,Spain)主持設計古根漢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 Bilbao)。在這之前,Frank O’ Gehry就已經獲得了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Prize)。
Frank O’ Gehry在進行博物館的草圖設計時,腦中一直想像著16世紀西班牙航海的圖片,當帆張滿時,在轉動方向的一剎那,海風從兩面吹來,此時的帆就像是一團火焰,摺疊扭曲陡然上升。
Guggenheim Museum Bilbao於6年之後建成
夕陽下的Guggenheim Museum Bilbao真是美輪美奐
建築外部主要的材料是西班牙石灰石,被鈦金屬薄板覆蓋著
從外表來看,整座建築就像一個盤根錯節的大樹根,又具有有序的邏輯性。建築外部的主要材料是西班牙石灰石,像雕塑的建築物外部被鈦金屬薄板覆蓋著,是一群不規則的雙曲面體組合。鄰水的北側是橫向不一的三層展示廳,以呼應河水的波動。為了避免大尺度建築由於背光而造成的沉悶感,Frank O’ Gehry巧妙地將建築外表處理成向各個方向彎曲的曲面,隨著陽光照射角度的變化,建築的各個層面都會產生不斷變動的光影效果。
西班牙建築師拉斐爾.莫尼歐(Rafael Moneo),也是位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曾經讚嘆的說:「沒有任何人類建築的傑作能夠像這座建築一樣,如同火焰般燃燒。」
我個人則認為,展覽於Guggenheim Museum Bilbao內的藝術品,相較於Guggenheim Museum Bilbao建築本身而言,都將相形失色,因為Guggenheim Museum Bilbao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2003年完工的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Walt Disney Concert Hall)的外型仍然沿用Frank O’ Gehry一貫的風格。建築外部覆蓋著義大利石灰石和不鏽鋼,呈現出輕盈的雕塑般造型,猶如張開的帆船。
具有強烈藝術感的Walt Disney Concert Hall
輕盈的雕塑般造型,猶如張開的帆船
Walt Disney Concert Hall華麗的內部
在建築界,Frank O’ Gehry被認為是解構主義(註2)的代表人物。他顛覆現有規則,利用破裂、傾斜、畸變和扭曲的處理手法,從而達到一種無定則的設計境界。散亂、殘缺的結構,突變的元素,奇艷的外表成為Frank O’ Gehry作品中的必要形式。而他本人卻堅決否認自己是解構主義者,更反對建築師的派別之說。他認為所謂的建築風格應該取決於建築的功能、環境以及各方面的制約因素,那些亂扣帽子的行為只會窒息建築的創作,不利建築未來的發展。
當我在閱讀有關安藤忠雄和Frank O’ Gehry這兩位建築師的資料時,發現了一個共通點,那就是這兩位建築師都是因為建築大師科比意(Le Corbusier)的關係,而前往歐洲學習。可以想見,科比意對於現代主義後期(Post Modernism)有著深遠的影響,也許改天,再來介紹這位受人推崇的建築大師。
Frank O’ Gehry的作品列表:
文章部分內容參考「7個美好年代 50位偉大建築師」一書。
註1:http://0rz.tw/bb2Y4,這裡有個網誌對於Vitra Design Museum有蠻詳盡的介紹。
註2:「解構主義」
解構主義建築是在80年代晚期開始的後現代建築的發展。它的特別之處為破碎的想法,非線性設計的過程,有興趣在結構的表面或和明顯非歐幾里得幾何上花點功夫,形成在建築學設計原則的變形與移位,譬如一些結構與大廈封套。大廈的完成視覺外觀利用不可預料和受控紛亂描繪的刺激出現了無數的解構主義的"樣式"。
一些解構主義的建築師受到法國哲學家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的文字和他解構想法的影響。雖然這個影響的程度仍然受到懷疑;而其他人則被重申的俄國人構成主義運動中的幾何學不平衡想法所影響。在解構主義,也有對其它二十世紀運動作另外的參考: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互相作用,表現主義、立體派、簡約主義及當代藝術。解構主義的全面嘗試,就是讓建築學遠離那些實習者所看見的現代主義的束緊規範 ,譬如「形式跟隨功能」、「形式的純度」、「材料的真我」和「結構的表達」。
在解構主義運動的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包括了1982年拉維列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的建築設計競爭(特別德希達和彼得.艾森曼的作品和柏納德.楚米的得獎作品),1988年現代藝術博物館在紐約的解構主義建築展覽,由菲利普.約翰遜和馬克.威格利組織,還有1989年初,位於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由彼得.艾森曼設計的衛克斯那藝術中心(Wexner Center for the Arts)。
PS:http://www.yuntech.edu.tw/~yangyf/ff/gra011.html,這裡也有一篇有關於「解構主義」的論文報告,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看看。
吼~~我要看更多啦...
1929年2月28日,Frank O’ Gehry出生在加拿大多倫多一個信奉天主教的猶太人家庭,17歲移民到美國,後來進入南加州大學學習建築專業。之後,又進入哈佛大學進修一年城市規劃方面的課程。
1961年,Frank O’ Gehry懷著對科比意的尊敬而到了法國巴黎,在一所事務所擔任建築師。在法國時,Frank O’ Gehry意識到現實與自己理想嚴重的差異,並開始覺得大學苦心鑽研法國浪漫主義建築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
Frank O’ Gehry在第二年回到了洛杉磯,並開辦了一家自己的事務所。兩年後,Frank O’ Gehry接受藝術家登辛格的邀請,在梅爾羅斯大街為這位藝術家設計了一個工作室,這也是Frank O’ Gehry早期接手最為重要的建築作品。然而這座脫離現實的建築,雖然受到藝術家們的讚賞,但是卻遭到了建築師們的嘲笑。他們認為這種隨意的建築形式是對建築的褻瀆,把工廠用的窗戶放在建築設計當中是一種缺乏生活格調的可怕行為。
設計理念上的差異,使Frank O’ Gehry成了形影相弔的「局外人」,他自己形容:
「當我和藝術家們在一起的時候,我感覺是在家裡;而當我和建築師們在一起的時候,我感覺自己是個外人。」
1977年,Frank O’ Gehry在南加州的海濱小城聖塔莫尼買下了一棟普通的兩層住宅,第二年,他決定對自己的住宅進行擴建的計畫。在這座建築中,Frank O’ Gehry利用了大量廉價的工業材料,如波形金屬板、金屬網和木夾板等,降低了造價。這也是這座建築在美國經濟蕭條的二十世紀70年代引起人們的注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運用大量的波形金屬板、金屬網和木夾板
甚至有人形容這所房子是一個「畸形兒」
住宅改建完畢以後,立刻成為美國傳媒關注的對象。當好奇的人們到此參觀,了解了它的實際功能以後,就會改變原有的看法,讚嘆代替了鄙視。Frank O’ Gehry對外界的質疑也總是保持著一貫的態度,這棟房子是用來做研究和發展用的,如果墨守成規的話,那建築師就會永遠是一個困在籠子裡的嬰兒。
Frank O’ Gehry小時後非常喜歡魚,可能是受此影響,成年後的他非常擅長將魚鱗層層疊疊的美感進行發揮。而且,Frank O’ Gehry有一個習慣,就是每當自己的設計思路表達不出來的時候,他就開始畫魚。
1992年,Frank O’ Gehry設計的沖孔金屬魚雕刻被看做是「魚的作品」中的巔峰之作。該建築位於西班牙巴塞隆納奧運村裡,有54公尺長,12層樓高。魚身扭動的豐腴和片片魚鱗的簡約被生動地表達出來。
VILA OLIMPICA FISH SCULPTURE
沖孔金屬魚雕刻被看做是「魚的作品」中的巔峰之作
Frank O’ Gehry從二十世紀80年代後期更加注重有機形體的組合,並利用特殊的金屬材料來達到沒有結構可言的浪漫境界。這一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建築就是他於1987年在德國魏爾市設計建造的維特拉傢俱博物館(Vitra Design Museum )(註1)。
Vitra Design Museum像是一個置於自然風景中的風車
Vitra Design Museum正面一景
黃昏下的Vitra Design Museum
雖然Frank O’ Gehry對入口、門廳、雨棚、電梯、天窗等進行了變形處理,並透過肢解、扭轉、變異、並置等手法對其進行了重新整合,使這座建築看上去顯得雜亂不堪。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座建築結構簡單規整,功能佈局合理。這是因為建築中的怪異之處都是非主體功能的部分,建築的實際功能並沒有受到影響。在室內設計中,Frank O’ Gehry特別注重光影的效果,比如扭轉的天窗所造成的外觀造型和光影變化,直接影響了博物館內部的藝術效果。
魏斯曼博物館(Weisman Art Museum)是Frank O’ Gehry在90年代初的代表性作品。該博物館座落於密西西比河畔的明尼蘇達大學校園內。為了與大學周圍的環境相協調,畫廊和停車場坡道的外表以水泥連接的磚塊裝飾,不鏽鋼和彩繪金屬被大量應用在人行天橋北面的垂直牆面上,而候車室和博物館西面的垂直牆面則採用了經過處理的不鏽鋼。這些材料的運用使得這座呈放射狀的建築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耀眼的光芒。尤其是夕陽西下的時候,金色的光芒反射回來,似乎又能看到魚鱗的影子。建成後的魏斯曼博物館成為明尼蘇達大學的標誌性建築,被稱為「校園風鈴」。
座落於明尼蘇達大學的Weisman Art Museum
不鏽鋼和彩繪金屬被大量的應用
1991年,Frank O’ Gehry接受邀請,在西班牙的港口城市畢爾包(Bilbao,Spain)主持設計古根漢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 Bilbao)。在這之前,Frank O’ Gehry就已經獲得了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Prize)。
Frank O’ Gehry在進行博物館的草圖設計時,腦中一直想像著16世紀西班牙航海的圖片,當帆張滿時,在轉動方向的一剎那,海風從兩面吹來,此時的帆就像是一團火焰,摺疊扭曲陡然上升。
Guggenheim Museum Bilbao於6年之後建成
夕陽下的Guggenheim Museum Bilbao真是美輪美奐
建築外部主要的材料是西班牙石灰石,被鈦金屬薄板覆蓋著
從外表來看,整座建築就像一個盤根錯節的大樹根,又具有有序的邏輯性。建築外部的主要材料是西班牙石灰石,像雕塑的建築物外部被鈦金屬薄板覆蓋著,是一群不規則的雙曲面體組合。鄰水的北側是橫向不一的三層展示廳,以呼應河水的波動。為了避免大尺度建築由於背光而造成的沉悶感,Frank O’ Gehry巧妙地將建築外表處理成向各個方向彎曲的曲面,隨著陽光照射角度的變化,建築的各個層面都會產生不斷變動的光影效果。
西班牙建築師拉斐爾.莫尼歐(Rafael Moneo),也是位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曾經讚嘆的說:「沒有任何人類建築的傑作能夠像這座建築一樣,如同火焰般燃燒。」
我個人則認為,展覽於Guggenheim Museum Bilbao內的藝術品,相較於Guggenheim Museum Bilbao建築本身而言,都將相形失色,因為Guggenheim Museum Bilbao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2003年完工的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Walt Disney Concert Hall)的外型仍然沿用Frank O’ Gehry一貫的風格。建築外部覆蓋著義大利石灰石和不鏽鋼,呈現出輕盈的雕塑般造型,猶如張開的帆船。
具有強烈藝術感的Walt Disney Concert Hall
輕盈的雕塑般造型,猶如張開的帆船
Walt Disney Concert Hall華麗的內部
在建築界,Frank O’ Gehry被認為是解構主義(註2)的代表人物。他顛覆現有規則,利用破裂、傾斜、畸變和扭曲的處理手法,從而達到一種無定則的設計境界。散亂、殘缺的結構,突變的元素,奇艷的外表成為Frank O’ Gehry作品中的必要形式。而他本人卻堅決否認自己是解構主義者,更反對建築師的派別之說。他認為所謂的建築風格應該取決於建築的功能、環境以及各方面的制約因素,那些亂扣帽子的行為只會窒息建築的創作,不利建築未來的發展。
當我在閱讀有關安藤忠雄和Frank O’ Gehry這兩位建築師的資料時,發現了一個共通點,那就是這兩位建築師都是因為建築大師科比意(Le Corbusier)的關係,而前往歐洲學習。可以想見,科比意對於現代主義後期(Post Modernism)有著深遠的影響,也許改天,再來介紹這位受人推崇的建築大師。
Frank O’ Gehry的作品列表:
- Ronald Davis Studio/Residence, Malibu, CA, 1971-2
- Easy Edges furniture series 1972.
- Exhibit Center, Merriweather Post Pavilion, and Rouse Company Headquarters, Columbia, Maryland, USA (1974)
- Harper House, Baltimore, Maryland, USA (1977)
- Gehry Residence, 1978
- Loyola Law School,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various buildings, 1978-2002) [3]
- Santa Monica Place,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USA (1980)
- California Aerospace Museum,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1982-1984)
- Edgemar Retail Complex,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USA (1984)
- Chiat/Day Building, Venice, California, USA (1985-1991)
- Vitra Design Museum, Vitra premises, Weil am Rhein, Germany (1989)
- Frederick Weisman Museum of Art,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nneapolis, Minnesota, USA (1993) [4]
- Iowa Advanced Technology Laboratories, University of Iowa, Iowa City, Iowa, USA (1987-1992) [5]
- Disney Village, Disneyland Resort Paris, Paris, France (1992)
- Center for the Visual Arts, University of Toledo, Toledo, Ohio, USA (1993) [6]
- American Center, Paris, France (1994) [7] (currently 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
- Dancing House ("Fred and Ginger"), Prague, Czech Republic (1995) Photo 1, Photo 2, Photo 3
- Anaheim ICE (formerly Disney ICE), Anaheim, California (1995)
- Team Disney Anaheim, Anaheim, California (1995) [8]
- Guggenheim Museum Bilbao, Bilbao, Spain (1997)
- Der Neue Zollhof, Düsseldorf, Germany (1999) [9]
- Vontz Center for Molecular Studies,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incinnati, Ohio, USA (1999) [10]
- Condé Nast Cafeteria, fourth floor of the Condé Nast Publishing Headquarters at Four Times Square in New York City (2000)
- DG Bank building, Pariser Platz 3, Berlin, Germany (2000)
- Experience Music Project, Seattle, Washington, USA (2000)
- Gehry Tower, Hanover, Germany (2001)
- Issey Miyake, Flagship Store, New York, New York, USA (2001)
- Peter B. Lewis Building, Weatherhead School of Management,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Cleveland, Ohio, USA (2002) [11] [12]
- Richard B. Fisher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Bard College, Annandale-on-Hudson, New York, USA (2003) [13] [14]
- Maggie's centre, Ninewells Hospital, Dundee, Scotland (2003) [15]
- Walt Disney Concert Hall,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2003)
- Ray and Maria Stata Center,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 (2004) [16]
- Pritzker Pavilion, Millennium Park, Chicago, Illinois, USA (2004) [17]
- MARTa, Herford, Germany (2005)
- IAC/InterActiveCorp West Coast Headquarters, Sunset Strip, West Hollywood, California, USA (2005)
- Brian Transeau's house,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 Marqués de Riscal Winery, Elciego (Rioja (wine) region), Spain (2006). [18]
- IAC/InterActiveCorp Headquarters New York City [10] [11]
文章部分內容參考「7個美好年代 50位偉大建築師」一書。
註1:http://0rz.tw/bb2Y4,這裡有個網誌對於Vitra Design Museum有蠻詳盡的介紹。
註2:「解構主義」
解構主義建築是在80年代晚期開始的後現代建築的發展。它的特別之處為破碎的想法,非線性設計的過程,有興趣在結構的表面或和明顯非歐幾里得幾何上花點功夫,形成在建築學設計原則的變形與移位,譬如一些結構與大廈封套。大廈的完成視覺外觀利用不可預料和受控紛亂描繪的刺激出現了無數的解構主義的"樣式"。
一些解構主義的建築師受到法國哲學家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的文字和他解構想法的影響。雖然這個影響的程度仍然受到懷疑;而其他人則被重申的俄國人構成主義運動中的幾何學不平衡想法所影響。在解構主義,也有對其它二十世紀運動作另外的參考: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互相作用,表現主義、立體派、簡約主義及當代藝術。解構主義的全面嘗試,就是讓建築學遠離那些實習者所看見的現代主義的束緊規範 ,譬如「形式跟隨功能」、「形式的純度」、「材料的真我」和「結構的表達」。
在解構主義運動的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包括了1982年拉維列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的建築設計競爭(特別德希達和彼得.艾森曼的作品和柏納德.楚米的得獎作品),1988年現代藝術博物館在紐約的解構主義建築展覽,由菲利普.約翰遜和馬克.威格利組織,還有1989年初,位於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由彼得.艾森曼設計的衛克斯那藝術中心(Wexner Center for the Arts)。
PS:http://www.yuntech.edu.tw/~yangyf/ff/gra011.html,這裡也有一篇有關於「解構主義」的論文報告,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看看。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07年8月14日 星期二
賺到三贏人生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29 期
作者:曠文琪
企業沒有營利與非營利之分,只有追求卓越與否的差異,這個概念同樣也適用在個人身上;把握追求卓越之道的原則,你可以做你喜歡的事情,又能事業成功,同時對社會有積極貢獻。
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賺錢或事業成功?做你喜歡做的事情?做一個對社會有積極貢獻的人……?
如果說,有一個方法,可以讓你同時擁抱上面三種人生,你想知道嗎?
先看看他:傑夫.斯考爾(Jeff Skoll), eBay的第一位總裁、第二大股東,離開了eBay後,擁有四十億美元身價的他,沒有再去投資科技業,反而選擇去拍電影。不僅因為他年輕時的夢想——想去寫書,可以感動人心,改變世界,更因為他罹患癌症的父親,對於無法趁年輕時完成諸多夢想的遺憾,讓他決定放手去做。
轉行圓夢,拍電影去! 同時發揮專業與熱情,影響力更大 !
二○○四年,斯考爾成立了「參與者」製片公司。口號是:「用一則一則的故事,慢慢改變世界。」他贊助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拍攝《不願面對的真相》,引發全世界重視全球暖化的問題。
斯考爾以管理企業的嚴謹手法來圓夢。他決定拍片與否,第一個問題是:「這部片能否讓世界變得更好?」接著評估創意、市場潛力及推廣環境、健康等六大議題所能做出的貢獻,再與相關非營利組織合作,請對方協助評估這部電影的可行性,而且要拍得好看。
故事不是說完就了事,參與者在每部電影網頁放上連結資訊,如冬天時降低暖氣兩度、夏天時升高冷氣兩度等簡單生活小動作(不願面對的真相),以及給父母參考,如何教導自己的兒子尊重女性(北國性騷擾)等,讓故事的影響力再放大。
一部《不願面對的真相》,對人類的影響程度已經超越商業層面。更棒的是,還很叫座,銷售成績是美國紀錄片影史的第三名,單美國票房就超過二千二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億二千萬元)。
很難定位現在的斯考爾,以及他所領導的參與者製片公司;他們的目標是社會公益,他們的管理方式跟企業對於卓越的追求毫無二致,得到的成績是既有名又有利,而且,還快樂的完成自己的夢想。
像斯考爾這樣的人,現在比《財星》五百大企業的CEO更令人矚目。
七月中,《商業周刊》採訪團隊前往紐約華爾街,事實上,社會企業熱潮正在華爾街燃燒,這群資本主義的最大受惠者,開始有許多人紛紛準備要以專業和熱情,解決資本主義引發的貧窮問題,而不再只是走入華爾街對面的三一教堂(Thrinity church)把錢投入捐款箱。
沒錯,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已成為全球最熱門的話題。政大EMBA非營利組織召集人黃秉德教授說,社會企業需要符合下列三個原則:一是本身為企業形態;二,推出的產品必須能解決社會問題;三,能夠獲利。最標準的例子,就是去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尤努斯(Muhammad Yunus),他所創辦的鄉村銀行,給孟加拉窮人微型貸款的機會,銀行本身可以獲利,但也有效率的解決貧窮問題。
最近一期剛出爐的《新聞週刊》(Newsweek)日文版,介紹了一百位社會企業家。他們雖然不是《財星》五百大企業的熟悉面孔,但《新聞週刊》形容他們將是「新世代的商業領袖(Business Leader)」。因為,「他們完成了很多人的美夢,既可以賺錢,又可以做善事。」
這些社會企業家可以達成美夢,背後成功的關鍵是什麼?最近《從A到A+》(Good to great)與《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的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在他的新書《A到A+的社會》(Good to Great and the social sectors,中譯本於八月底出版)給了答案。這本書主要是探討非營利組織的經營,因為內容只有四十三頁,原本只公開在網路上,但因為讀者反應熱烈,才特地集結成書,一出版單在美國就銷售了六十五萬本以上。
柯林斯所寫下的A到A+系列,全球銷售超過七百萬冊,連續七年位居美國商業暢銷書排行榜。為了找出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秘密,他花五年時間,從一千四百三十五家公司中,篩選出十一家公司,整理出超過十萬頁的資料。最後的發現顛覆了傳統企管教科書的想像。
如今《A到A+的社會》這本書再度引起轟動,原因在於,柯林斯的研究團隊拜訪全球超過上百個非營利機構後發現,成功的非營利機構與社會企業,採取的卓越之道,與成功企業其實完全相同!
「都是由一連串有意識的抉擇,與有紀律的執行所組成。」七月底,《商業周刊》與柯林斯進行越洋專訪,他大膽表示:「組織,將只有卓越與優秀之分,而不再是所謂企業就該有效經營,而非營利組織就該習慣低效能邏輯的差別。」
柯林斯更語出驚人的說,這套卓越之道,也可以適用於個人。一個修練好的個人,不僅可以事業更有成就,人生格局還可以再放大,你可以隨自己的熱情去行善,但是又能善用管理技巧,讓行善變得更有效率,甚至賺到更多錢。你,也可能成為下一個斯考爾。
柯林斯在分享這套卓越之道時說,懂得選擇是第一個關鍵。六年前,他便提出,卓越的企業多半不是因為機會太少而餓死,而是因為機會太多、消化不良而敗亡的言論。現在,他則提到,「選擇不做什麼,將會比要做什麼更重要。」
把複雜單純化,專注基本原則! 用三個圈圈,找到抉擇重心
而想掌握卓越之道,成為一個社會企業家之前,可以先問問自己這個問題:「你是刺蝟,還是狐狸?」
根據古希臘寓言:「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狐狸是一種狡猾的動物,能夠設計無數複雜的策略,偷偷向刺蝟發動進攻。狐狸從早到晚在刺蝟的巢穴四周徘徊,等待最佳襲擊時間。狐狸行動迅速,皮毛光滑,腳步飛快,陰險狡猾,看上去準是贏家。而刺蝟毫不起眼,牠走起路來一搖一擺,整天專心尋覓食物和照料牠的家。
狐狸在小路的岔口不動聲色的等待著。看到刺蝟出現,「啊,我要抓到你啦!」狐狸暗自想著。牠向前撲去,跳過路面,如閃電般迅速。刺蝟意識到了危險,立刻蜷縮成一個圓球,渾身尖刺,指向四面八方。狐狸看見了刺蝟的防禦工事,只好停止進攻。
許多人也像狐狸一樣,思維在很多層次上發展,把世界看得很複雜,而像刺蝟的人,則把複雜的世界簡化成一條基本原則,或一個基本理念,發揮統帥和指導作用。不管世界多麼複雜,都會用這個原則專心面對所有的挑戰和進退維谷的局面。
「有趣的是,有重要影響力的人都是刺蝟,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達爾文提出物競天擇,都是把複雜的世界單純化。」柯林斯說。
柯林斯說,對企業而言,要建構刺蝟原則,才能找到有利的商業競爭位置,這個位置就是三個圈圈的交集處(見第一百一十二頁圖),而成功的社會企業家,更是因為掌握了刺蝟原則,才能抓到重點,以有限資源投入,創造對服務的社群最大貢獻。
當抓對了重點,找對了大事,一個人也可能為社會帶出重大改變。
例如在美國很有名的「飛行人」輔導計畫,主持人施拉姆(Jacob Schramm)畢業於哈佛大學,他致力於協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上大學。當他專心了解這些孩子的需求,發現許多小孩無法上大學,不是能力不足,或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他們不懂得「申請」學校。他以哈佛新生必上的寫作理論為基礎,教導這些孩子寫作文,教他們寫出足以令大學青睞的申請信,結果從一九九六年至今,全美已經有好幾萬名低收入學生,因為這個組織的協助申請上大學,甚至是申請全額的獎學金。
美國一個大學生,一生比高中畢業生多賺百萬美元,多繳三十萬美元的稅,他們的成就還可幫助到其他家人脫貧。施拉姆所創造出來的效益,絕非上大學一件事而已。
「要一開始就找對問題癥結,」被《時代》雜誌譽為華爾街的良心——聰明人基金(Acumen Fund)創辦人娜佛桂茲(Jacqueline Novogratz)說。
回到個人身上,如果要以刺蝟原則找出你人生的「那一件大事」,就要在下列三個圈圈中找出交集處。柯林斯說,第一個圈圈,你在這方面必須特別有天分,要有我覺得好像生來就應該從事這樣工作的感覺。第二個圈圈,你可以從工作上獲得很好的報酬。第三,你對於所做的事情懷抱著極大的熱情,很喜歡這樣的工作,每天早上醒來,都很期盼趕快開始工作。而在找尋三個圈圈時,不能憑空幻想自己對什麼有熱情,而必須要在過去的人生經驗裡去找到一些證據。(柯林斯親身經驗談見第一百三十頁)
有意識的找到三個圈圈的交集,第二件事情,就是要有紀律的執行。
列出行事順序,不浪費資源! 直指問題核心,定出長期策略
小至時間管理。「我們所有人的資源都有限,但最有限的資源莫過於時間。每個人都只有二十四小時,不管你是誰都一樣。」柯林斯說,「你必須做好時間管理,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好時間管理的關鍵在於清楚的時間紀律(discipline with your time)。」
怎樣做?柯林斯以自身為例,他每年年初,會坐下來會列出今年行事的優先順序和目的,但相對應於清單上每件該做的事情,同時也寫下不要做的事,也就是,如果要做這件事,就要學著思考,要停止做哪些事情來成就這件事,「就像銅板的兩面,要養成這種習慣。」柯林斯說。
還有最重要的是,排名清單理出來後,再砍掉最後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一點資源都別放在這些事情上。
在二○○六年被《財星》雜誌譽為商業慈善(Venture philanthropy)先驅的羅賓漢基金會,擁有五億二千五百萬美元的資金規模,董事會成員囊括如奇異董事長伊梅特(Jeffrey Immelt)與高盛執行長布蘭克芬恩(Loyd Blankfein)等商業領袖,一開始原本鎖定是解決貧窮問題,但是隨著規模變大,卻選擇更聚焦,決定只解決紐約的貧窮問題,「因為我們要直指核心,」羅賓漢基金會不捐錢,而是蓋學校,給窮小孩翻身的機會。「現在投資一美元,我們可以讓這些孩子未來每年至少多賺六美元。」羅賓漢基金會網站上寫著。這些億萬富豪每次聚會,琢磨的就是怎樣把六美元,乘以十倍、百倍,甚至千倍……。
而為了要增加達到人生目標的機率,必要時需採取催化機制。柯林斯舉自己學生的經驗為例。「他很希望可以自己創業,但是在有經濟壓力下,他還是選擇先進入企業工作,但他給自己承諾,希望五年後一定要開自己的公司,為了確保夢想鮮活,他起草了一份五年後生效的辭職信,交給了幾個朋友,告訴他們,如果我屆時還沒有辭職,請把它寄出去。在此激勵下,他最後如期去創業了。」
一個人、企業、非營利組織,能夠卓越的原因其實都相同。有趣的是,失敗的因素通常也如出一轍。哈佛大學行銷學教授仁根(V. Kasturi Rangan)就曾經在《哈佛管理期刊》發表一篇名為「Lofty Missions, Down-to-Earth Plans」(新任務務實計畫)的文章指出:「缺乏清楚、長期的策略,會過度濫用一個機構的核心資源,他們幾乎不刻意決定哪些計畫要進行、哪些要放棄。」
八月,我們回台灣拜訪陽光、喜憨兒與彭婉如基金會,答案也是相同,「要隨時記住為何而戰,才不會分心。」
「這種平衡,不是藝術,而是科學。」娜佛桂茲說。
要立刻行動! 你的人生將有三倍的豐富
運用自己的熱情、專業能力,以A到A+的精神,讓社會變得更好,讓自己的人生也有兩倍、三倍的豐富,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新成功夢想。為了探究這門學問,包括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商學院都設有社會企業計畫。十年來,哈佛大學的相關課程增加六倍,投入的教職員人數增加三倍。
《志工企業家》一書作者伯恩斯坦(David Bornstein)指出,全球越來越多組織與個人正起而追求這樣的夢想,今日美國有超過兩百萬個公民團體,法國每年增加七萬個社會組織,連巴西都有百萬個組織。更重要的是,上千萬個菁英投入,一個又一個的創新好點子冒出,以創業精神與卓越管理,改變各地的社會。
例如美國線上(AOL)創辦人——網際網路世代的傳奇人物——凱斯(Steve Case),二○○五年離開AOL之後,竟然做起租車的生意。因為擔心環境污染、能源消耗問題,凱斯創辦了Flexcar,提出汽車分享概念,建議每年開車量很少的人,不要再買車。雖然Flexcar的營業額比起AOL是小巫見大巫,但卻是美國第一個推出汽車分享概念的公司,後續引發眾多公司投入,到目前為止,全美已經有十三萬人放棄買汽車,而共同分享三千六百輛汽車。凱斯對世界做出的貢獻,比起AOL不遑多讓,且還在持續攀升中。
成功案例越來越多,連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也忍不住心動,宣布將投入新台幣一億元去找尋好點子,「做對了,這種成就比經營企業更大。」他說自己已經立志成為社會企業家。
所謂的卓越之道,道理真的很簡單。卓越者的背後原來都藏有一顆嚴謹的靈魂,你有多相信它,你的人生格局,就有多大。
吼~~我要看更多啦...
作者:曠文琪
企業沒有營利與非營利之分,只有追求卓越與否的差異,這個概念同樣也適用在個人身上;把握追求卓越之道的原則,你可以做你喜歡的事情,又能事業成功,同時對社會有積極貢獻。
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賺錢或事業成功?做你喜歡做的事情?做一個對社會有積極貢獻的人……?
如果說,有一個方法,可以讓你同時擁抱上面三種人生,你想知道嗎?
先看看他:傑夫.斯考爾(Jeff Skoll), eBay的第一位總裁、第二大股東,離開了eBay後,擁有四十億美元身價的他,沒有再去投資科技業,反而選擇去拍電影。不僅因為他年輕時的夢想——想去寫書,可以感動人心,改變世界,更因為他罹患癌症的父親,對於無法趁年輕時完成諸多夢想的遺憾,讓他決定放手去做。
轉行圓夢,拍電影去! 同時發揮專業與熱情,影響力更大 !
二○○四年,斯考爾成立了「參與者」製片公司。口號是:「用一則一則的故事,慢慢改變世界。」他贊助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拍攝《不願面對的真相》,引發全世界重視全球暖化的問題。
斯考爾以管理企業的嚴謹手法來圓夢。他決定拍片與否,第一個問題是:「這部片能否讓世界變得更好?」接著評估創意、市場潛力及推廣環境、健康等六大議題所能做出的貢獻,再與相關非營利組織合作,請對方協助評估這部電影的可行性,而且要拍得好看。
故事不是說完就了事,參與者在每部電影網頁放上連結資訊,如冬天時降低暖氣兩度、夏天時升高冷氣兩度等簡單生活小動作(不願面對的真相),以及給父母參考,如何教導自己的兒子尊重女性(北國性騷擾)等,讓故事的影響力再放大。
一部《不願面對的真相》,對人類的影響程度已經超越商業層面。更棒的是,還很叫座,銷售成績是美國紀錄片影史的第三名,單美國票房就超過二千二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億二千萬元)。
很難定位現在的斯考爾,以及他所領導的參與者製片公司;他們的目標是社會公益,他們的管理方式跟企業對於卓越的追求毫無二致,得到的成績是既有名又有利,而且,還快樂的完成自己的夢想。
像斯考爾這樣的人,現在比《財星》五百大企業的CEO更令人矚目。
七月中,《商業周刊》採訪團隊前往紐約華爾街,事實上,社會企業熱潮正在華爾街燃燒,這群資本主義的最大受惠者,開始有許多人紛紛準備要以專業和熱情,解決資本主義引發的貧窮問題,而不再只是走入華爾街對面的三一教堂(Thrinity church)把錢投入捐款箱。
沒錯,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已成為全球最熱門的話題。政大EMBA非營利組織召集人黃秉德教授說,社會企業需要符合下列三個原則:一是本身為企業形態;二,推出的產品必須能解決社會問題;三,能夠獲利。最標準的例子,就是去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尤努斯(Muhammad Yunus),他所創辦的鄉村銀行,給孟加拉窮人微型貸款的機會,銀行本身可以獲利,但也有效率的解決貧窮問題。
最近一期剛出爐的《新聞週刊》(Newsweek)日文版,介紹了一百位社會企業家。他們雖然不是《財星》五百大企業的熟悉面孔,但《新聞週刊》形容他們將是「新世代的商業領袖(Business Leader)」。因為,「他們完成了很多人的美夢,既可以賺錢,又可以做善事。」
這些社會企業家可以達成美夢,背後成功的關鍵是什麼?最近《從A到A+》(Good to great)與《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的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在他的新書《A到A+的社會》(Good to Great and the social sectors,中譯本於八月底出版)給了答案。這本書主要是探討非營利組織的經營,因為內容只有四十三頁,原本只公開在網路上,但因為讀者反應熱烈,才特地集結成書,一出版單在美國就銷售了六十五萬本以上。
柯林斯所寫下的A到A+系列,全球銷售超過七百萬冊,連續七年位居美國商業暢銷書排行榜。為了找出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秘密,他花五年時間,從一千四百三十五家公司中,篩選出十一家公司,整理出超過十萬頁的資料。最後的發現顛覆了傳統企管教科書的想像。
如今《A到A+的社會》這本書再度引起轟動,原因在於,柯林斯的研究團隊拜訪全球超過上百個非營利機構後發現,成功的非營利機構與社會企業,採取的卓越之道,與成功企業其實完全相同!
「都是由一連串有意識的抉擇,與有紀律的執行所組成。」七月底,《商業周刊》與柯林斯進行越洋專訪,他大膽表示:「組織,將只有卓越與優秀之分,而不再是所謂企業就該有效經營,而非營利組織就該習慣低效能邏輯的差別。」
柯林斯更語出驚人的說,這套卓越之道,也可以適用於個人。一個修練好的個人,不僅可以事業更有成就,人生格局還可以再放大,你可以隨自己的熱情去行善,但是又能善用管理技巧,讓行善變得更有效率,甚至賺到更多錢。你,也可能成為下一個斯考爾。
柯林斯在分享這套卓越之道時說,懂得選擇是第一個關鍵。六年前,他便提出,卓越的企業多半不是因為機會太少而餓死,而是因為機會太多、消化不良而敗亡的言論。現在,他則提到,「選擇不做什麼,將會比要做什麼更重要。」
把複雜單純化,專注基本原則! 用三個圈圈,找到抉擇重心
而想掌握卓越之道,成為一個社會企業家之前,可以先問問自己這個問題:「你是刺蝟,還是狐狸?」
根據古希臘寓言:「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狐狸是一種狡猾的動物,能夠設計無數複雜的策略,偷偷向刺蝟發動進攻。狐狸從早到晚在刺蝟的巢穴四周徘徊,等待最佳襲擊時間。狐狸行動迅速,皮毛光滑,腳步飛快,陰險狡猾,看上去準是贏家。而刺蝟毫不起眼,牠走起路來一搖一擺,整天專心尋覓食物和照料牠的家。
狐狸在小路的岔口不動聲色的等待著。看到刺蝟出現,「啊,我要抓到你啦!」狐狸暗自想著。牠向前撲去,跳過路面,如閃電般迅速。刺蝟意識到了危險,立刻蜷縮成一個圓球,渾身尖刺,指向四面八方。狐狸看見了刺蝟的防禦工事,只好停止進攻。
許多人也像狐狸一樣,思維在很多層次上發展,把世界看得很複雜,而像刺蝟的人,則把複雜的世界簡化成一條基本原則,或一個基本理念,發揮統帥和指導作用。不管世界多麼複雜,都會用這個原則專心面對所有的挑戰和進退維谷的局面。
「有趣的是,有重要影響力的人都是刺蝟,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達爾文提出物競天擇,都是把複雜的世界單純化。」柯林斯說。
柯林斯說,對企業而言,要建構刺蝟原則,才能找到有利的商業競爭位置,這個位置就是三個圈圈的交集處(見第一百一十二頁圖),而成功的社會企業家,更是因為掌握了刺蝟原則,才能抓到重點,以有限資源投入,創造對服務的社群最大貢獻。
當抓對了重點,找對了大事,一個人也可能為社會帶出重大改變。
例如在美國很有名的「飛行人」輔導計畫,主持人施拉姆(Jacob Schramm)畢業於哈佛大學,他致力於協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上大學。當他專心了解這些孩子的需求,發現許多小孩無法上大學,不是能力不足,或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他們不懂得「申請」學校。他以哈佛新生必上的寫作理論為基礎,教導這些孩子寫作文,教他們寫出足以令大學青睞的申請信,結果從一九九六年至今,全美已經有好幾萬名低收入學生,因為這個組織的協助申請上大學,甚至是申請全額的獎學金。
美國一個大學生,一生比高中畢業生多賺百萬美元,多繳三十萬美元的稅,他們的成就還可幫助到其他家人脫貧。施拉姆所創造出來的效益,絕非上大學一件事而已。
「要一開始就找對問題癥結,」被《時代》雜誌譽為華爾街的良心——聰明人基金(Acumen Fund)創辦人娜佛桂茲(Jacqueline Novogratz)說。
回到個人身上,如果要以刺蝟原則找出你人生的「那一件大事」,就要在下列三個圈圈中找出交集處。柯林斯說,第一個圈圈,你在這方面必須特別有天分,要有我覺得好像生來就應該從事這樣工作的感覺。第二個圈圈,你可以從工作上獲得很好的報酬。第三,你對於所做的事情懷抱著極大的熱情,很喜歡這樣的工作,每天早上醒來,都很期盼趕快開始工作。而在找尋三個圈圈時,不能憑空幻想自己對什麼有熱情,而必須要在過去的人生經驗裡去找到一些證據。(柯林斯親身經驗談見第一百三十頁)
有意識的找到三個圈圈的交集,第二件事情,就是要有紀律的執行。
列出行事順序,不浪費資源! 直指問題核心,定出長期策略
小至時間管理。「我們所有人的資源都有限,但最有限的資源莫過於時間。每個人都只有二十四小時,不管你是誰都一樣。」柯林斯說,「你必須做好時間管理,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好時間管理的關鍵在於清楚的時間紀律(discipline with your time)。」
怎樣做?柯林斯以自身為例,他每年年初,會坐下來會列出今年行事的優先順序和目的,但相對應於清單上每件該做的事情,同時也寫下不要做的事,也就是,如果要做這件事,就要學著思考,要停止做哪些事情來成就這件事,「就像銅板的兩面,要養成這種習慣。」柯林斯說。
還有最重要的是,排名清單理出來後,再砍掉最後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一點資源都別放在這些事情上。
在二○○六年被《財星》雜誌譽為商業慈善(Venture philanthropy)先驅的羅賓漢基金會,擁有五億二千五百萬美元的資金規模,董事會成員囊括如奇異董事長伊梅特(Jeffrey Immelt)與高盛執行長布蘭克芬恩(Loyd Blankfein)等商業領袖,一開始原本鎖定是解決貧窮問題,但是隨著規模變大,卻選擇更聚焦,決定只解決紐約的貧窮問題,「因為我們要直指核心,」羅賓漢基金會不捐錢,而是蓋學校,給窮小孩翻身的機會。「現在投資一美元,我們可以讓這些孩子未來每年至少多賺六美元。」羅賓漢基金會網站上寫著。這些億萬富豪每次聚會,琢磨的就是怎樣把六美元,乘以十倍、百倍,甚至千倍……。
而為了要增加達到人生目標的機率,必要時需採取催化機制。柯林斯舉自己學生的經驗為例。「他很希望可以自己創業,但是在有經濟壓力下,他還是選擇先進入企業工作,但他給自己承諾,希望五年後一定要開自己的公司,為了確保夢想鮮活,他起草了一份五年後生效的辭職信,交給了幾個朋友,告訴他們,如果我屆時還沒有辭職,請把它寄出去。在此激勵下,他最後如期去創業了。」
一個人、企業、非營利組織,能夠卓越的原因其實都相同。有趣的是,失敗的因素通常也如出一轍。哈佛大學行銷學教授仁根(V. Kasturi Rangan)就曾經在《哈佛管理期刊》發表一篇名為「Lofty Missions, Down-to-Earth Plans」(新任務務實計畫)的文章指出:「缺乏清楚、長期的策略,會過度濫用一個機構的核心資源,他們幾乎不刻意決定哪些計畫要進行、哪些要放棄。」
八月,我們回台灣拜訪陽光、喜憨兒與彭婉如基金會,答案也是相同,「要隨時記住為何而戰,才不會分心。」
「這種平衡,不是藝術,而是科學。」娜佛桂茲說。
要立刻行動! 你的人生將有三倍的豐富
運用自己的熱情、專業能力,以A到A+的精神,讓社會變得更好,讓自己的人生也有兩倍、三倍的豐富,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新成功夢想。為了探究這門學問,包括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商學院都設有社會企業計畫。十年來,哈佛大學的相關課程增加六倍,投入的教職員人數增加三倍。
《志工企業家》一書作者伯恩斯坦(David Bornstein)指出,全球越來越多組織與個人正起而追求這樣的夢想,今日美國有超過兩百萬個公民團體,法國每年增加七萬個社會組織,連巴西都有百萬個組織。更重要的是,上千萬個菁英投入,一個又一個的創新好點子冒出,以創業精神與卓越管理,改變各地的社會。
例如美國線上(AOL)創辦人——網際網路世代的傳奇人物——凱斯(Steve Case),二○○五年離開AOL之後,竟然做起租車的生意。因為擔心環境污染、能源消耗問題,凱斯創辦了Flexcar,提出汽車分享概念,建議每年開車量很少的人,不要再買車。雖然Flexcar的營業額比起AOL是小巫見大巫,但卻是美國第一個推出汽車分享概念的公司,後續引發眾多公司投入,到目前為止,全美已經有十三萬人放棄買汽車,而共同分享三千六百輛汽車。凱斯對世界做出的貢獻,比起AOL不遑多讓,且還在持續攀升中。
成功案例越來越多,連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也忍不住心動,宣布將投入新台幣一億元去找尋好點子,「做對了,這種成就比經營企業更大。」他說自己已經立志成為社會企業家。
所謂的卓越之道,道理真的很簡單。卓越者的背後原來都藏有一顆嚴謹的靈魂,你有多相信它,你的人生格局,就有多大。
吼~~我要看更多啦...
又買書了 =.=
下午看完電影之後,又晃到了信義誠品,原本只是想要去翻個雜誌,順便買本Time回家看,結果發現,Time還沒出 @@ 可是卻又多買了三本書回家 XD 花了將近八百塊大洋,不過我倒是還蠻期待這三本書的,感覺都不錯,分別是:
1.我與康明斯基 - Daniel Kehlmann(丹尼爾.凱曼 )PS:也是「丈量世界」這本書的作者
2.時間迴旋 - Robert Charles Wilson(羅伯特.查爾斯.威爾森)
PS:史蒂芬.金也推薦的作品,希望不錯~
3.NEXT危機當前 - Michael Crichton(麥克.克萊頓)
PS:這位作家的作品我就看過不少了,像是「奈米獵殺」,「恐懼之邦」,「侏儸紀公園」等等,他也是「急診室的春天」的編劇,是個很棒的作家,尤其他偏好寫些驚悚小說,而且通常都會大量的運用他豐富的科學知識,因為他本身雖然是哈佛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畢業(一開始是文學系),但是後來又繼續到醫學系繼續深造,對於很多科技與生物醫學方面的常識都很豐富,很推薦他的作品,是個文筆好又有內容的作家。很高興他又有新作出現,看來今天的誠品沒有白逛,哈。
吼~~我要看更多啦...
1.我與康明斯基 - Daniel Kehlmann(丹尼爾.凱曼 )PS:也是「丈量世界」這本書的作者
2.時間迴旋 - Robert Charles Wilson(羅伯特.查爾斯.威爾森)
PS:史蒂芬.金也推薦的作品,希望不錯~
3.NEXT危機當前 - Michael Crichton(麥克.克萊頓)
PS:這位作家的作品我就看過不少了,像是「奈米獵殺」,「恐懼之邦」,「侏儸紀公園」等等,他也是「急診室的春天」的編劇,是個很棒的作家,尤其他偏好寫些驚悚小說,而且通常都會大量的運用他豐富的科學知識,因為他本身雖然是哈佛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畢業(一開始是文學系),但是後來又繼續到醫學系繼續深造,對於很多科技與生物醫學方面的常識都很豐富,很推薦他的作品,是個文筆好又有內容的作家。很高興他又有新作出現,看來今天的誠品沒有白逛,哈。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07年8月11日 星期六
張惠妹-快樂眼淚
作詞:林夕 作曲:楊陽
看著你久違卻熟悉的臉龐 那些煙遠往事畫上了圓滿
因為你快變成別人的新郎
你終身的對象一定很理想 否則你又何必終止糾纏
只好微笑祝福你們的浪漫
我終於變得不多愁善感 回憶還像心跳那麼難忘
擁抱的熱 還留在我們的身上 緣份卻不能反抗
愛人不變朋友實在太難 希望離別能讓以後
更快樂 更幸福 更美滿
漫長路上你幫我揹的行囊 因為有你的汗 變成珍藏
我給你的補償是為你打扮
我終於變得不多愁善感 回憶還像心跳那麼難忘
擁抱的熱 還留在我們的身上 緣份卻不能反抗
愛人不變朋友實在太難 希望離別能讓以後
更快樂 更幸福 更美滿
那次大雨中下班 你拿一把雨傘
來接我 想起來 難免傷感
感謝你愛我一場 難得敘舊笑談 依然溫暖
有浪漫 沒緣份 總不算遺憾
我終於變得不多愁善感 回憶還像心跳那麼難忘
擁抱的熱 還留在我們的身上 緣份卻不能反抗
愛人不變朋友實在太難 希望離別能讓以後
更快樂 更幸福 更美滿
我快樂的眼淚在流轉
---------------------
嗯,好聽,
會不會有哪天,我也可以變的不多愁善感呢?
I really hope so.........
吼~~我要看更多啦...
看著你久違卻熟悉的臉龐 那些煙遠往事畫上了圓滿
因為你快變成別人的新郎
你終身的對象一定很理想 否則你又何必終止糾纏
只好微笑祝福你們的浪漫
我終於變得不多愁善感 回憶還像心跳那麼難忘
擁抱的熱 還留在我們的身上 緣份卻不能反抗
愛人不變朋友實在太難 希望離別能讓以後
更快樂 更幸福 更美滿
漫長路上你幫我揹的行囊 因為有你的汗 變成珍藏
我給你的補償是為你打扮
我終於變得不多愁善感 回憶還像心跳那麼難忘
擁抱的熱 還留在我們的身上 緣份卻不能反抗
愛人不變朋友實在太難 希望離別能讓以後
更快樂 更幸福 更美滿
那次大雨中下班 你拿一把雨傘
來接我 想起來 難免傷感
感謝你愛我一場 難得敘舊笑談 依然溫暖
有浪漫 沒緣份 總不算遺憾
我終於變得不多愁善感 回憶還像心跳那麼難忘
擁抱的熱 還留在我們的身上 緣份卻不能反抗
愛人不變朋友實在太難 希望離別能讓以後
更快樂 更幸福 更美滿
我快樂的眼淚在流轉
---------------------
嗯,好聽,
會不會有哪天,我也可以變的不多愁善感呢?
I really hope so.........
吼~~我要看更多啦...
2007年8月10日 星期五
安藤忠雄:賦予建築靈魂與責任
最近在看電視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國興衛視台有個日本的節目,叫做「全能住宅改造王」,節目的內容就是介紹日本建築師接受屋主委託,將屋主原有的住宅進行重新的設計與修建,節目當中有些屋主原有的住屋環境實在是相當的差,有些是不到十坪的空間當中住了一家五口人;有些則是住在家裡經營的鐵工廠裡,看到那些建築師不僅設計出更好的居住空間,同時更兼顧了屋主對舊屋的感情與需求,實在是令人敬佩。
每當屋主看到經過重新改造的舊屋時,流露出的感動與對建築師的感謝之情,真的讓人覺得,建築真的是一門藝術,是需要用心去設計與建造的。同樣的空間,透過不同的設計竟然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實在是令人驚訝。對建築有興趣的人,或許也可以去看看這個節目,我真的覺得很棒!
由於之前修過一門有關建築方面的課程,讓我有機會接觸到許多當代偉大建築師的作品,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兩位建築師,一位是Frank Gehry,另一位就是安藤忠雄(Ando Tadao)。今天就先來簡單的介紹一下安藤忠雄這位建築師,往後有機會的話再來介紹Frank Gehry。
以下虛線內文章參考「7個美好年代 50位偉大建築師」一書:
------------------------
1941年,安藤忠雄出生在日本大阪一個貧窮的家庭裡。小時後的安藤就對木頭、土石等材質表現出濃烈的興趣,15歲時,安藤第一次和工匠們參加了自家房子的改建工作,從此萌發了安藤成為建築師的願望。
「我不是建築系相關科班出身的,因為家裡經濟壓力,所以年輕的時候,我只能一邊工作一邊收集大學建築系的教材來自修,當我花一年的時間把所有教材都看通之後,以為建築就是這樣子的,但是後來我發現建築沒有我想像中的簡單,所以我就去旅行,一邊考察各地建築。」
「7個美好年代 50位偉大建築師」這本書對安藤忠雄所下的標題是:「賦予建築靈魂與責任」。
安藤忠雄曾經於2004年10月9號在台北科技大學舉辦過一場演講,而他的開場白就是:
「我認為建築是一場戰爭,與人生一樣,必須不斷的挑戰!」
其實從「全能住宅改造王」 這個節目就可以深深的體會安藤忠雄這句話的道理,裡面的建築師接受屋主的請託,幫助他們脫離原來舊住宅混亂擁擠的居住環境,不僅是建造出更好的住屋品質和空間,更保留了屋主對於舊屋的記憶和感情,重新賦予生命,這些對於建築師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都是要用心,才能夠做到的。
以下有一些安藤忠雄的著名作品:
水の教會-1
水の教會-2
水の教會-3
光の教會-1
光の教會-2
Forth Worth Texas Modern Art Museum
京都府立陶板名畫庭
他的作品其實還有很多都很棒,像是大阪府立飛鳥博物館、大山崎山莊美術館等,有興趣的話,可以上網搜尋一下,有兩個網頁還不錯:
1.準建築人手札:
http://www.forgemind.com/4images/categories.php?cat_id=38
2.建築ファイル:安藤忠雄
http://www.kbookmark.com/archfile/ando/
BTW,安藤忠雄他也要在交大建一個美術館,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在學校裡面看到就是了,還蠻期待的,希望能快點落成~~
以上是我小小的心得和簡介啦~大家就將就著看吧 :)
吼~~我要看更多啦...
每當屋主看到經過重新改造的舊屋時,流露出的感動與對建築師的感謝之情,真的讓人覺得,建築真的是一門藝術,是需要用心去設計與建造的。同樣的空間,透過不同的設計竟然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實在是令人驚訝。對建築有興趣的人,或許也可以去看看這個節目,我真的覺得很棒!
由於之前修過一門有關建築方面的課程,讓我有機會接觸到許多當代偉大建築師的作品,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兩位建築師,一位是Frank Gehry,另一位就是安藤忠雄(Ando Tadao)。今天就先來簡單的介紹一下安藤忠雄這位建築師,往後有機會的話再來介紹Frank Gehry。
以下虛線內文章參考「7個美好年代 50位偉大建築師」一書:
------------------------
1941年,安藤忠雄出生在日本大阪一個貧窮的家庭裡。小時後的安藤就對木頭、土石等材質表現出濃烈的興趣,15歲時,安藤第一次和工匠們參加了自家房子的改建工作,從此萌發了安藤成為建築師的願望。
1965年,安藤為了想要親眼體會歐洲建築到底是什麼樣子而到了歐洲,同時也希望拜訪自己心目中的建築大師科比意,以實現自己多年的心願。最後雖然沒能實現拜見科比意的願望,但此次的歐洲之行,對於安藤來說,卻是獲益良多。他也從那次的旅行當中得到了一些結論:歐洲建築從邏輯構成的原理出發,逐步向局部展開,注重整體。相較於日本的建築,日本的建築設計是依靠傳統的技巧與感覺,從局部構思入手。
1969年,安藤結束了旅行,回到大阪開設了自己的建築設計所。富島住宅是安藤設計建造的第一個專案,位於大阪市中心梅田附近,地基只有
-------------------------
「我不是建築系相關科班出身的,因為家裡經濟壓力,所以年輕的時候,我只能一邊工作一邊收集大學建築系的教材來自修,當我花一年的時間把所有教材都看通之後,以為建築就是這樣子的,但是後來我發現建築沒有我想像中的簡單,所以我就去旅行,一邊考察各地建築。」
「7個美好年代 50位偉大建築師」這本書對安藤忠雄所下的標題是:「賦予建築靈魂與責任」。
安藤忠雄曾經於2004年10月9號在台北科技大學舉辦過一場演講,而他的開場白就是:
「我認為建築是一場戰爭,與人生一樣,必須不斷的挑戰!」
其實從「全能住宅改造王」 這個節目就可以深深的體會安藤忠雄這句話的道理,裡面的建築師接受屋主的請託,幫助他們脫離原來舊住宅混亂擁擠的居住環境,不僅是建造出更好的住屋品質和空間,更保留了屋主對於舊屋的記憶和感情,重新賦予生命,這些對於建築師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都是要用心,才能夠做到的。
以下有一些安藤忠雄的著名作品:
水の教會-1
水の教會-2
水の教會-3
光の教會-1
光の教會-2
京都府立陶板名畫庭
他的作品其實還有很多都很棒,像是大阪府立飛鳥博物館、大山崎山莊美術館等,有興趣的話,可以上網搜尋一下,有兩個網頁還不錯:
1.準建築人手札:
http://www.forgemind.com/4images/categories.php?cat_id=38
2.建築ファイル:安藤忠雄
http://www.kbookmark.com/archfile/ando/
BTW,安藤忠雄他也要在交大建一個美術館,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在學校裡面看到就是了,還蠻期待的,希望能快點落成~~
以上是我小小的心得和簡介啦~大家就將就著看吧 :)
吼~~我要看更多啦...
訂閱:
文章 (Atom)